2019广东国际青年音乐周今天闭幕

1.19

古典纵横 报道:

由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主办、广州交响乐团和星海音乐厅共同承办、中共广州市越秀区委宣传部支持、由大众汽车集团(中国)支持的“中国艺术拓展计划”(AEP-China)项目联合制作的2019广东国际青年音乐周在历时九天之后,于今天正式落下帷幕。在本届音乐周中,艺术总监马友友和他的导师团队从中国传统文化和古老哲学入手,讲述人与人以及人与自然之间的对话,以东方的触觉诠释音乐中文化沟通融合和人与自然和谐共处之道。

“数说”YMCG艺术成绩
艺术不能量化,但成绩可以“数说”。踏入第三年,备受社会各界关注的2019广东国际青年音乐周创下不少值得记录的数字:艺术委员会主席、广州交响乐团音乐总监余隆首次指挥开幕音乐会,联袂青年钢琴家张昊辰演出陈其钢《五行》、拉赫玛尼诺夫《第一钢琴协奏曲》和德沃夏克《第九交响曲》;艺术总监马友友首次举办大师班,两场大师班共计吸引数百名公众参与;音乐周首次面向全球进行开幕式及闭幕式音乐会全程网络直播,其中开幕式音乐会共计近90000人观赏,音乐周期间各类短视频录得超过500万次的点击播放。
以演绎现代音乐著称的美国布鲁克林骑士弦乐四重奏团是首次进入导师团队的弦乐四重奏,为音乐周学员带来了融合传统与先锋的室内乐体验;每年最值得观众期待的丝路青年乐坊部分,今年共引用四个音乐主题:阿拉伯民间音乐《河边的两个女孩》、阿力克帕尔•塔基耶夫《望穿秋水》、中国朱昌耀和马熙林《江南春色》以及美国麦克·布洛克的《汤德小调》 ,派生出十五个即兴作品,由分别来自中国、美国、法国、匈牙利、乌兹别克斯坦等十三个国家和地区的二十多个城市共计七十二名青年演奏家分组演绎,乐团以粤港澳大湾区的青年演奏家占比最高。除此以外,粤港澳地区合共近百人次的青年教师首次观摩音乐周,与导师之一、哈佛教育学者蒂娜·布莱思共同探讨青年教育的心得。

马友友的“国学”破题
促成文化共融互通以及人与人之间、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对话,是马友友对人类共同命运的音乐文化实践。在2019广东国际青年音乐周,马友友的跨文化思维贯彻得更为彻底。他以中国传统文化与哲学的“三才”天、地、人启发音乐家思考“我是谁”的终极命题,以“五行”金、木、水、火、土解构音乐中自然的观照,以“五感”色、声、香、味、触阐述音乐表达的想象手段与机制。
马友友提到:“在提出这些东方文化与哲学的命题时,我的脑海当中并无中西文化的分野。西方的音乐家也在思考‘天、地、人’的命题,东西方人所处的世界也是‘金、木、水、火、土’的构成。事实上,将东方文化符号放入所谓西方主导的音乐世界的说法,有些狭隘,东方的哲学并不意味着它只能用来解读东方的世界。”
这种对文化和政治边际的淡化和重新诠释,也是马友友希望在2019广东国际青年音乐周传递的信息,他相信任何国家都不能凭一己之力解决饥荒、全球气候恶化等问题,因此尊重彼此与加强合作十分关键。尽管人与人、国与国之间的竞争无可避免,音乐也不能立刻解决眼前的问题,但音乐可以改变人们的想法,甚至消除歧见。中国的文化与哲学为世人所用,西方音乐能被中国人所热爱,因为中国文化和西方音乐都具备普世价值,而中国也是世界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中国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的繁荣需要中国”。

音乐周导师不止多元
音乐周的导师不仅文化和背景多元,在他们卓绝的音乐修为背后,都有独特的文化建树。他们带给音乐周青年演奏家们的绝不仅是对音符字里行间的理解,而是真正意义上的人文关怀。其中,比尔·威廉姆斯是原洛杉矶交响乐团的小号首席,和迈克尔·提尔森·托马斯灌录过马勒全集。同时也是心理学研究者,参与过运动员心理调整训练的项目,每年在迈亚密参与创建的新世界交响乐团虚拟音响图书馆为过百位音乐家保留音视频的资料,目的是建立音乐文化基因的谱系:“若干世代之后,当人们尝试了解在‘古代’——即今天的演奏历史,我希望他们能从中找到灵感。”
现任肯萨斯城市交响乐团长笛首席的迈克尔·戈登则是音乐社区项目的推动者,他参与组织乐团音乐家在监狱中的演出,为当地贫困儿童提供音乐教育:“我经历过生活的困苦,曾经为了养家糊口不辞劳苦,我很幸运现在能从困境中走出,所以我希望用音乐激励那些正在经历困难的人们。”有类似“多元”背景经历的音乐周导师还有为枪支犯罪失去孩子家庭提供音乐治疗的刘茂珍、曾经和巴伦博伊姆的“西东合集管弦乐团”合作过、一直致力沟通东西文化交流的叙利亚单簧管演奏家兼作曲家金南·阿泽姆。
如此阵容团队,不能仅用“明星”二字形容。他们不但有匠心,更兼具使命,是传道、授业、解惑,且身体力行去发掘并彰显音乐伟大力量的音乐导师。

在音乐中和解与对话

音乐周它始于热爱,并通向无限可能。青年演奏家们从世界各地聚集在广州,并非为了寻求唯一的答案。他们从无处不在的音乐流动和思维激荡之中,均可拾取闪亮之处。
本届音乐周从陈其钢探讨生命起源的《五行》开始,终于西贝柳斯和世界及自然对话的《第五交响曲》,中间穿插拉赫曼尼诺夫《第一钢琴协奏曲》的青春狂想,德沃夏克《第九交响曲》对新世界的憧憬,以及勃拉姆斯《小提琴与大提琴双协奏曲》中内心的纠结与释怀。生命、青春、憧憬、友情与自然勾勒出本届音乐周的大体轮廓。其中,由广东国际青年音乐周交响乐团演绎的勃拉姆斯和西贝柳斯的作品可谓是本届音乐周最恰当的注脚。
“勃拉姆斯这首是关于他和小提琴家约阿希姆破镜重圆的友谊。两把独奏乐器象征两种不同的声音,他们始于对立,终于喜悦。”音乐周音乐总监、指挥迈克尔·斯特恩认为这首作品为人与人之间的对话以及心与心之间的沟通提供音乐的解决方式。勃拉姆斯在这首作品中,用极其复杂与善感的语言表现出对失去友谊的孤寂和重拾情谊的祈求。
西贝柳斯《第五交响曲》则诞生于无调性音乐与后浪漫主义音乐相互激荡的岁月在政治阴霾弥漫和战云密布的时代,作曲家内心的郁结与愤怒无法排解。“然而,当作曲家回到他深爱的自然当中,看到天鹅飞过冰湖,自然变幻的雪泥鸿爪之时,心中似乎找到了和解之道”。迈克尔·斯特恩口中的“和解”,是作曲家内心愤懑的释怀,是从自然中感受到的力量和指引。

由大众汽车集团(中国)创办的“中国艺术拓展计划”(AEP-China)连续第三年参与广东国际青年音乐周的联合制作。该项目由音乐周艺委会主席、广州交响乐团音乐总监余隆先生于2017年发起,旨在通过音乐互动体验活动激发中国年轻一代对于艺术的启蒙和参与。音乐周注入了马友友及其导师团队跨越文化、共创未来的音乐理念和文化精神,正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一种创新且影响深远的尝试。在他们的引领下,来自海内外不同地区的青年音乐家以乐会友,学习吸收海内外先进开放的文化思维和艺术养分,在中国改革开放前沿广东大地上举行长达九天的文化盛会,在这里迸发出的灵感火花也将激发更多关于音乐与人生、文化与社会、传承与发展、融合与创新的思考,向世界展示当今中国的生动形象,展示活力广东的迷人风采。

报道来源
古典纵横
https://mp.weixin.qq.com/s/xc4nOoXkl394J23Hq9kgFw
二O一九年一月十九日

马友友广州开讲:怎样创造魔法般的音乐会

1785975_pengwei_1547718077687_b

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张素芹、缪璟 报道:

第三届广东国际青年音乐周(简称YMCG)将于明天闭幕。在为期9天的盛会中,以艺术总监马友友领衔的导师团,带领来自四大洲的青年音乐家和广州的爱乐者,走过了一段奇妙的音乐旅程。本届音乐周一大亮点是马友友的大师班。
  这已经是马友友连续三年、第三次坐镇广东国际青年音乐周。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他表示:“在短短几年中,这个项目已成为我每年度最期待的亮点之一。”每年都是春节前来广州,马友友表示很喜欢这座一年四季鲜花盛开的城市,“这个城市有海纳百川的精神,这里的人们不仅热情,而且都很用心在做事,所以我在这里做事非常高兴。关于古典音乐,这里有一些很好的事情正在发生。”

  马友友 访问

  广州人不仅热情,而且做事都很用心

  广州日报:连续三年坐镇广东国际音乐周,您有什么话想对广州乐迷说?

  马友友:我非常高兴能够来广州看一看。因为广州这座城市是非常有名的,是美丽的花城。大家都知道我来过广州好多次,每一次都非常欣赏。这里的人不仅热情,而且都很用心地在做事,所以我在这里做事非常高兴。这几年做广东音乐周,每次来都是新年之前,所以我想跟大家说祝你们新年快乐。

  广州日报:您给了年轻人很多启发,音乐周给了您什么样的启发?

  马友友:广州交响乐团给了我许多启发,我不仅想去,而且十分渴求与年轻人合作。这个乐团下面有青少年交响乐团,甚至还要办少年基础班。我觉得,对于孩子来说,如果在6岁开始学习,那么到12岁的时候就能达到相关的水平,这种可能性、潜力在塑造终生兴趣中是十分重要的。

  当你给一个青少年机会,告诉他你可以去到南非,你可以去捷克,你可以在里昂的剧院中演出,这些都会成为他一生中难忘的经历,如果他们有过这样一次经历,他们将一直保持和音乐的联系,这个很重要。我们都是这样开始关注我们本来不关注的事情。

  广州日报:这是您第3次参加音乐周,请问与之前的几届相比,您今年有什么感受?

  马友友:经过每一年举办后我们的思考和讨论,包括我们能怎样做到更好?我们能做什么改变?我们达到了目标听众的数量了吗?观众感受如何?去反思如何更能吸引人们参与。我们从参与人员、工作人员和管理人员中得到这些反馈。发现问题和困难之后,我们就开始思考怎么能够更早地解决问题。

  所以我认为我们始终努力在解决的一件事是举办音乐周的时间。这个时间正好在新年之前,对于许多学生来说,他们还需要学校的允许才能来参加。对于他们来说,越早知道举办的时间就越有利于他们向学校申请参加。

  我们其实已经做了充足的交流,但是总能做得更好。我们都尽力把大家聚到一起,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创造出魔法般的难忘的音乐会。

  广州日报:首次在音乐周开设大师课,让您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马友友:让我印象最深的是看到人们参加,这是我在追求的一件很简单的事情。在这个世界上人们总是说,“你应该做”,但只有很少人有这种不可思议的力量去把“我应该做”变成“我要做”。如果你认为你是被迫去完成的,那就是一个糟糕的交流。反之,如果你愿意去做,并能够从中获得乐趣,就会带着笑容去完成,就会为我们带来希望。

  其中最棒的时刻是当每个人表演7秒钟后得到的观众反馈。这不仅是对表演的评价,也是对某个人个性的评价,这样很棒,这是我们从来没有尝试过的事情。

  前晚,这位文化使者在大师课上通过片段演绎,以及与参与者的沟通,深入到演奏者和聆听者的内心世界,重新认识了在深层次的信息沟通。

  “天地人,是音乐家尝试用音乐回答的问题”

  前晚,在马友友主题为 “内容、交流与接纳”的大师课(上图为现场图)上,不断被演绎的是勃拉姆斯《小提琴与大提琴二重协奏曲》和西贝柳斯《第五交响曲》的片段。这也是音乐周闭幕式“音乐马拉松”将上演的两个曲目。对青年音乐家来说,这两首作品是对心灵的叩问和深刻思考。

  演奏和教育相似,记忆力都非常重要,如何去创造可记忆的乐章,让演奏者被人们记住,这是很重要的。而内容、沟通和接受则是艺术演奏当中最重要的部分,如何创作内容?如何传递内容?如何让观众去接受?马友友认为,这是一个演奏者必须思考的问题。

  马友友摆出了“天、地、人”这几个字,“天、地、人,讲的是‘你是谁’,‘你怎么样进入环境中安身立命’。这正是音乐家尝试用音乐回答的问题。”马友友认为,不同的作曲家创作不同的曲子,都跟天地人的模式有关。比如西贝柳斯《第五交响曲》中,就是自然的神秘主义和生命的挣扎,“因为他经历了第一次世界大战”。而勃拉姆斯《小提琴与大提琴二重协奏曲》也有背后故事,当时他有一个最好的朋友约阿希姆,但约阿希姆起诉妻子不忠要离婚时,勃拉姆斯却站在了其妻那边,最终导致两人友情的结束。7年之后,勃拉姆斯写了这首曲子,重拾友谊。

  “演奏要运用90%的脑力去想象和创造”

  马友友很赞同这句话:自然有最伟大的想象力。我们如何去获得这种想象力?马友友认为,“去试验,创造不同的音乐类型,去看看什么样的音乐听起来最好听,别人会喜欢,这样一来,我们就有了经验。当你把试验和经验联合起来的时候,你就可以去发挥你的想象力了。”

  西贝柳斯《第五交响曲》里面有一段,让人感觉非常的寒冷,像冰一样。马友友第一次听的时候,不光觉得冷,还看到了泥泞,感觉到了在泥泞和坚冰中的艰难前行。“如此一来,演奏的时候你就不能很轻快、很优雅,这时候就需要想象。西贝柳斯并没有在这上面做太多戏剧化的展现,但是我们在演奏的时候需要让大家感受到,否则我们在内容的传递上就会有一些缺失。”

  在这种情况下,演奏者的身体也要僵硬一点。“你必须要以百分之一千的那种寒冷的感觉去演奏,否则,观众是感受不到这种寒冷的。”

  “当我们感知到我们的潜意识的时候,我们就遥遥领先了,因为我们是在一个想象力的时间和空间当中,我们可以去衡量一些不能衡量的东西。”马友友说,“我们用10%的脑力在演奏乐器,但是要用90%的脑力去创造音乐,这就是有那么好的音乐的原因。”

  “当我走上舞台,我就成了主人”

  怎样才能成为一个顶级的演奏家?技巧很重要,但怎样让观众记得住你呢?演奏者要把听众当成世界上最重要的人。或许你的一举一动都非常完美,但是并不能传达给听众,所以马友友非常关注“接受”这个主题,“因为这样能让许多人走出自己的圈子,和更多人进行交流”。

  关于这一点,马友友有一个想法,“到我上台的那一刻,我就成了主人,观众都是客人,所以我要尽主人的责任,要让你成为最重要的人。为什么你会去一个聚会,是为了批评那个主人吗?不是,是为了享受。那我的责任是什么?是希望让你们享受这段时光。”

  马友友认为,舞台上偶尔弹错也不能乱了阵脚,“假如我做错了,我就会放下,至少我还有接下来的一段时间,我就要在接下来的时间里让观众记住我的演奏。”而微笑、自信、认真、专注、交流等都是让观众感觉到信任的因素。

报道来源
广州日报
http://gzdaily.dayoo.com/pc/html/2019-01/18/content_105438_577620.htm
二O一九年一月十八日

广州不冷,如何用想象力演绎冷?

res01_attpic_brief

南方日报记者 周豫 报道:

马友友至今斩获过18项格莱美大奖,却一直拒绝登上领奖台;他是叱咤西方古典乐坛的风云人物,却没有任何音乐学院的毕业文凭;他是古典音乐界的“宠儿”,热衷于提升文化的地位,希望用音乐让人们过上更快乐、更美好、更有创造力的生活。

放眼全球,马友友的音乐成就与明星气质征服了无数人,这位全球唱片销售累积量超过千万张的古典音乐界超级偶像代表,至今仍以源源不绝的创意跨越国界和文化,用他的艺术和思想与听众作最直接的沟通。

最近,他在广州二沙岛,和一帮青年人一起开启了2019广东国际青年音乐周(以下简称“音乐周”)的头脑风暴。音乐周艺术委员会主席、指挥余隆用“老马识途”来形容马友友,虽是调侃,却非戏言,因为总是尝试打破边际的马友友,知道如何开启探索的无限可能。

在广州用音乐造了场“雪”

在音乐周的第一天,马友友就将这个命题抛出:“到底应该如何诱发对音乐的想象?”他给出的答案令人惊讶:“要达到音乐的想象极致,色、声、香、味、触缺一不可。”

以五识、五感启发音乐的想象力,这是马友友的创造,乍听似风马牛不相及,但细想之后,会发现有“根”可循,而且根就在中国的传统文化当中——知音。和许多比赛型音乐家不同,马友友从不靠技术打动听众,他力图以触觉、听觉、视觉引发想象力的发生,实现从“Physical Movement”(物理运动)到“Meaningful Emotion”(情感)的升华。

“演奏舒曼这首作品的时候,你可以回想恋爱的经历,那种忐忑的、心跳加速的、极端情绪化的感受。当你把这种心情融入演奏时,会有一种过山车一样的刺激感……不要轻易错过一个乐句,因为音乐停止,你的爱就消失了。”在音乐周的第一堂公开大师课上,马友友在不停“诱导”青年人,尝试释放自己的想象力,并把它传递给观众。

如马友友所言:“教育和文化说到底就是一回事:创造能存留于记忆中的事物。文化,最重要的不是被创造了出来,而是诞生之后,存活于人心之中。”马友友认为,对于音乐而言,观众所听到的声音犹如“冰山一角”,海平面之下的才是真正的音乐,“创作者只有借助音乐传达的哲学精神,才能在音乐和听众之间充当一个好的译者。”

当年,马友友在茱莉亚学院就读7年后,虽然成绩名列前茅,却毅然选择退学、前往哈佛大学就读人类学,成了“人类学里最会拉大提琴的音乐家”。早在少年时代,他就被各路老师批评过“不肯钻研技术”,如今即将踏入63岁,马友友的练琴秘诀,依然与众不同——想象自己在练琴,也是练习的一部分。他说,无论是想象自己在练琴,还是真的在练琴,大脑都会建立起同样的神经联系和肌肉记忆。

这说起来确实真的很玄妙,但他相信,有一种“精神力”的存在,这让音乐的力量更强大。

在广州的“大师课”上,他也在不断强调“音乐中的精神想象”。“现在广州并不算冷,甚至可以说非常舒服。但作为演奏者,你要用你的想象力去表现出这种与广州现实世界相反的冰冷的感觉……”在马友友的引导下,演绎者和现场聆听者彷佛从西贝柳斯的《第六交响曲》中体验到了“冬天里第一场雪的气息”,音乐也彷佛从“空气振动”转变成情感的一部分。

愿音乐成为沟通世界的语言

有评论家认为马友友“无所不奏”,比一般的古典音乐家更为兼容并蓄。问及诀窍,他说,中国传统哲学是他的一件“法宝”。

对西方古典音乐研究得越深入,马友友就越是想探究其他古老文化的音乐表达方式,尤其是同他息息相关的中国文化。

20年前,马友友创建“丝绸之路”音乐组织并执行“丝路计划”,招募亚洲和非洲的音乐家与美洲音乐家碰撞合作,探索音乐中存在的哲学共通性,再通过音乐表达出来。这几年,他也带了不少丝路乐团的成员来到广州,和青年人一起“做实验”。

“思考天地人,是回答‘我是谁?’,天地悠悠,你我如何安身立命?”在这一届音乐周上,这样的“哲学命题”几乎贯穿在每一次的排练中。包括即将于1月19日举行的音乐周闭幕演出,马友友将带领来青年音乐家演奏德国作曲家勃拉姆斯的《小提琴与大提琴二重协奏曲》和芬兰作曲家西贝柳斯的《第五交响曲》这两首极高难度的乐队作品。

他用哲学的视角看世界,声音的边界由拓展:“我最大的目标是将音乐化为沟通的语言,跨越不同种族,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

在马友友身上,青年人看到了一种令人感动的努力:大提琴不再局限于一件器乐,而成了实现理想的媒介。或许正是这种理想,使马友友广受欢迎。在广州连续举办三年的音乐周,也是他音乐理想的延伸。

对话

理解音乐中不同的情感层次

南方日报:您向青年音乐家传授中国传统文化与哲学的目的是什么?

马友友:我认为,年轻人应该有基本的责任感、好奇心和想象力。这一届音乐周,我以“天、地、人”作为授课的首要内容,让大家思考“我是谁”“我该怎样融入当下的环境”,以此让年轻人学会如何看待世界。每个音乐家看待世界的方式各不相同,拿我来讲,我首先是一个人,然后是音乐家,再次才是一个大提琴家。

年轻人学乐器的时候,也要学习文化,了解“天与地”之间的知识,而不是把全部心思都钻在技巧学习中,有了这些东西,你才能够理解音乐中不同的情感层次,否则,演奏者就是个使乐器发声的物件,是个匠人,永远成不了音乐家。

我个人喜欢从中国传统文化与哲学角度看待事物,习惯先了解外部世界再反观自己正在做的事情,从而不断更新自己的思想,那是一件非常有趣的事,思考“应该如何与世界连接?”我会好奇,为什么不同的人想法会不同,然后找到更好的看待世界的方式,这会给我们正确的方向和无穷的希望。

南方日报:这一届音乐周为什么选择演奏勃拉姆斯双协奏曲和西贝柳斯的第五交响曲?

马友友:乍眼看,西贝柳斯的第五交响曲与前者有天壤之别,可这种对比恰好突出我们在音乐周相处的共同目标——营造不一样的音响世界,运用不一样的音乐语汇,共享友谊、责任与恩惠。通过这些作品以及还有大家参与的室内乐组、丝路乐队与交响乐团,我们再次发掘音乐最核心的学问:个人的、亲昵的独特音乐表现能够提升觉知,让我们可以体现自己,同时了解他人。

南方日报:这一届的音乐周为何选了那么多粤港澳音乐家?

马友友:成功入选2019广东国际青年音乐周乐团的青年音乐家共有72名,其中来自粤港澳大湾区特别是香港的青年音乐家占比最高,此外,还有来自美国、法国、新加坡、匈牙利等十余个国家的专业乐团骨干。在我们的成员中,增加了不少粤港澳大湾区内高校的青年教师,我们希望将音乐周的核心理念最大化传播给大湾区内的青年学子。

报道来源
南方日报
http://epaper.southcn.com/nfdaily/html/2019-01/18/node_12.htm
二O一九年一月十八日

回顾 |Lisa·Porter “启发创造过程:跨文化的制作语汇”讲座

微信图片_20190117230259

星海艺术管理系 蔡恩琳 报道:

2019年1月13日,我校艺术管理系师生参加了著名制作人、舞台监督Lisa·Porter在YMCG(广东国际青年音乐周)艺术管理工作坊举行题为“启发创造过程:跨文化的制作语汇”的学术讲座。
此次工作坊主要探讨的是项目制作的艺术与技术。Lisa分别以空间关系、音响、灯光和影像如何影响一个项目的协作及演出为出发点,介绍了一些概念的、实践的方法;在此过程中,Lisa通过自身参与的跨文化项目作为案例,向听众分享了一些具体且有效的技巧。

首先,是沟通,沟通是活动开展的基础,作为活动执行人需要及时与项目相关成员进行交流,确保项目完成的艺术质量。Lisa举了个例子,在音乐会彩排过程中,灯光师需要与艺术家进行沟通,经过灯光反复调试几十次后,为艺术家提供最舒适的灯光,让其呈现出最优质的作品。
其次,是创造力,创造力是项目制作的活力体现,节目是否吸引观众,创新亮点尤为关键。Lisa介绍了曾经所举办过的一场活动,有别于普通舞台形式的呈现,为了让观众有更多视角感官的体验,舞台从摄像机方位,以及艺术家肢体形态进行改变,向观众呈现出艺术家独特的视角效果。
此外,对于文化因素的考虑也十分重要,技术实践与实践者的文化、道德、价值观密切相关,在此,Lisa向听众分享了一本Arnold Pacey写的《The Culture of Technology》,此书明确指出:“本书的目的之一是清除人们过于狭窄地理解技术的观念,揭示那些被忽略的文化因素”。

在提问环节中在场听众也就各自感兴趣的话题与Lisa展开热烈的交流讨论。最后,Lisa向大家分享了优秀艺管人所须的三种特质,分别是对于工作的好奇心、对事物发展的创造力、以及项目实施过程的自省认知力。当然,想成为一名真正优秀的艺术管理者,不仅仅只是这三个特质,还需要很多能力的搭建。最重要的是,在我们选择做一个项目或一件事情时,要抱以热情的态度,跨出舒适区,反复练习;不管成功与否,都需要不断努力,决不放弃!

报道来源
星海艺术管理系
https://mp.weixin.qq.com/s/GP05bY6F4ck2hDApljcVdw
二O一九年一月十七日

广州进入国际音乐时间!音乐周将奏响“大湾区乐章”

微信图片_20190116090836

南方日报讯 记者 周豫 报道:

广州二沙岛又迎来了一年一度的国际音乐盛典——第三届广东国际青年音乐周(以下简称“音乐周”),广州交响乐团大楼前的草坪上已再次搭建起篷房音乐厅,来自各国的青年音乐家将在接下来的一周多时间里,在篷房音乐厅和广州交响乐团各个排练室进行乐队训练、室内乐训练和丝路青年音乐工坊等三个音乐周主要项目的排练与学习。

1月11日晚,由著名指挥家余隆指挥广州交响乐团,著名青年钢琴家张昊辰担任独奏的音乐周开幕音乐会在星海音乐厅举行。下场,陈其钢管弦乐组曲《五行》、拉赫玛尼诺夫《第一钢琴协奏曲》和德沃夏克《第九(新世界)交响曲》三首作品仿佛书写着“生命的简史”,其多元音乐文化的相融、青春的隐喻、新旧世界的更迭与反思等,十分契合广东国际音乐周的主旨。

音乐周对青年音乐家的团队协作精神、音乐修养、文化认知都是极高的考验。正如音乐周艺术总监、大提琴家马友友所言;“我构想的广东国际青年音乐周是一次为期十天的探索旅程——让大家有机会弹奏有趣并且有挑战性的音乐作品、跟一流老师彼此相互学习、伸展每一个人的音乐与艺术体验。我们编排了形式多样化的工作坊——室内乐组、丝路‘乐队’(个别小组自行编排齐奏作品)、交响乐团。音乐周的重点不只是为了提升技巧,更要启迪创意,鼓励灵活思考,进一步发挥众志成城的力量。”

创立于2017年的广东国际青年音乐周由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主办,广州交响乐团和星海音乐厅共同承办。

步入第三年的音乐周在艺术委员会主席、广州交响乐团音乐总监余隆先生及音乐周艺术总监马友友先生总体把控下,新组成的广东国际青年音乐周交响乐团将秉承开放包容、共建共享的合作精神,讲好大湾区故事,在与世界对话中传递中国声音。在过去两届累计参与观众人数近10000人,视频网上点击率超过2400万次,荣居2017“中国音乐十大新闻”榜首,登上过“世界的十字路口”美国纽约时代广场的大屏幕,并受到英国《金融时报》高度评价。

与前两届不同,音乐周艺术委员会主席、广州交响乐团音乐总监余隆也是首次执棒音乐周开幕音乐会,音乐周艺术总监马友友也首次在音乐周期间举办大师班。此次入选音乐周YMCG乐团的青年音乐家共有72名,来自粤港澳大湾区、特别是香港的青年音乐家占比最高,其中不乏当地专业音乐院团或相关艺术领域的骨干。

来自澳门的陈颖蕾虽然并没有就读古典音乐专业,但从小尝试进行音乐创作、参加即兴乐队,而来这里参加音乐周也因为看中了“即兴”这一部分,“排练的曲目有些我在澳门很少接触到,这次还有机会见识世界级大师上课,非常期待。”来自香港的小提琴手黄佳骏是通过Facebook了解到这个活动的,“它最吸引我的地方是它注重音乐要与听众沟通,这是我一直以来很感兴趣的课题,我时常在思考我玩音乐的目的和初衷是什么。”

报道来源
南方日报
https://static.nfapp.southcn.com/content/201901/13/c1844663.html?colID=14&appversion=5050&firstColID=17&from=singlemessage&isappinstalled=0&layer=2&share_token=ZmJkMTkyMmMtNDBmNy00NzI4LWE4MWMtZGYyOTNiYWIzMDUx
二O一九年一月十三日

马友友又双叒来了!冬天的风,挡不住二沙岛上的青春音乐潮

456

南方都市报讯 编辑朱蓉婷 报道:

一月中旬的广州二沙岛,又迎了来一年一度的国际音乐盛典——第三届广东国际青年音乐周(Youth Music Culture Guangdong,简称YMCG)。音乐周于2019年1月11日到19日在广州二沙岛举行。在为期九天、旋律激荡的盛会中,带领来自四大洲的青年音乐家和广州的爱乐者,踏上 “从勃拉姆斯和西贝柳斯到无限惊喜”的音乐旅途。

广东国际青年音乐周,过去的两届音乐盛会中,累计参与观众人数近10000人,视频网上点击率超过2300万次,荣居2017“中国音乐十大新闻”榜首。步入第三年,在音乐周艺术委员会主席、广州交响乐团音乐总监余隆和连续第三届担任音乐周艺术总监的马友友的谋划下,音乐周继续由马友友领衔的导师团队带领。

与前两届相比,音乐周艺术委员会主席、广州交响乐团音乐总监余隆首次执棒音乐周开幕音乐会,音乐周艺术总监马友友将首次在音乐周期间举办大师班,都是本届音乐周格外令人兴奋和期待的亮点。

成员中香港青年音乐家占比最高

据悉,本届音乐周共收到来自美国、澳大利亚、加拿大、西班牙、英国、中国六个国家共23个城市的音乐文化爱好者超过120份申请。申请者的背景就有联合国工作人员、世界五百强企业的员工、美国常春藤联盟的学生等,其中年龄最小的17岁,最大的65岁。

最终,成功入选2019广东国际青年音乐周乐团的青年音乐家共有72名,其中来自粤港澳大湾区内(特别是香港)的青年音乐家占比最高,其中不乏当地专业音乐院团或相关艺术领域的骨干。

第三届广东国际青年音乐周有不少亮点令人期待。除音乐周艺术总监马友友之外、指挥家迈克尔·斯特恩、大提琴演奏家迈克·布洛克、打击乐演奏家约瑟夫·格拉姆利、蒂娜·布莱思上演“帽子戏法”,三度出现在导师团队;小提琴演奏家约翰尼·甘道斯曼、单簧管演奏家金南·阿泽姆、小号演奏家比尔·威廉斯、中提琴演奏家黄心芸、小提琴/二胡演奏家刘茂珍梅开二度,再次回归音乐周。

而初次出现在导师名单中的则有中提琴演奏家尼古拉斯·科茨、小提琴演奏家可林·雅可布森、大提琴演奏家迈克尓·尼古拉斯、长笛演奏家迈克·戈登、圆号演奏家罗杰·卡扎。从导师的音乐风格构成看,除了秉承文化跨界的一贯传统,在室内乐互动与音乐创新演绎上有更深入的探讨,因为包括小提琴家约翰尼·甘道斯曼在内的四位弦乐演奏家都是来自美国著名的布鲁克林骑士弦乐四重奏团。这个音乐团体,以演奏现代风格作品和非古典音乐作品闻名,这在四重奏团体中极其罕见。

接下来几日,来自各国的音乐家将每日在篷房音乐厅和广交各个排练室进行排练与学习,最终在闭幕音乐会上呈现。

闭幕式音乐会是传统的“音乐马拉松”,从1月19日下午两点持续到晚上九点,上半部分是“待定”的室内乐和即兴演奏环节,学员们将9日学习的领悟化作音符字里行间的跃动,但一切正如马友友所言是“未知之数”,音乐的流动和发展,水到渠成。

晚上的音乐会则是由迈克尔·斯特恩指挥新一届广东国际青年音乐周交响乐团,联袂小提琴独奏约翰尼·甘道斯曼和大提琴独奏马友友,演出勃拉姆斯《小提琴与大提琴二重协奏曲》、西贝柳斯《第五交响曲》。两首都是极高难度的乐队作品,对青年音乐家的团队协作精神、音乐修养、文化认知都是很高的考验。

纵观本届音乐周导师音乐背景,古典、民族、爵士、现代音乐等等兼容并蓄,其多元性较之往届犹有过之。

报道来源:
南方都市报
https://m.mp.oeeee.com/a/BAAFRD000020190114131155.html?layer=2&share=chat&isndappinstalled=0&ndsign=VHW58II6C/rFA+uxruhdRUMx34lBJ2BeyDx1WdEDjJjG/xdmKVaoDQo61mh9q0289dA2B6oAq9Mlv9UaMQtec1WeTotEtIVeXSYxyHNd6vVwokSqYYVp+lBB18v6ivbCgyJYR1wFptGUPP1B/vJjpWFjODE0MTIzODA4YzBlYWYwOTY0OGQwNWQyNzg1ZDZmK0XmxFZ5uvZUUnQFA9MQRg==c04175b766908ef5909d62e10d7e1207&wxuid=ogVRcdETXM8HWRRmJsT9tu9yE7HE&wxsalt=ad1729&wxOauth=1
二O一九年一月十四日

余隆赞“老马”:带青年人走到全新的想象空间

QQ图片20190115175017

信息时报讯 记者 黄文浩报道:

第三届广东国际青年音乐周(Youth Music Culture Guangdong,简称YMCG)于1月11日在广州二沙岛正式拉开大幕。本届音乐周继续由马友友领衔的导师团队带领,入选的72名青年音乐家将在九天时间内,于星海音乐厅和广交大楼外的篷房音乐厅踏上融汇中西、连接古今的音乐旅途。由他们组成的新一届YMCG交响乐团,会为乐迷带来一场“从勃拉姆斯和西贝柳斯到无限惊喜”的音乐马拉松。

开幕惊喜:马友友“友情客串”广交演出

与前两届相比,音乐周艺术委员会主席、广州交响乐团音乐总监余隆首次执棒音乐周开幕音乐会。当晚开场前,余隆与马友友登台,从他们互称“老马师傅”“余隆大师”足见两人的深厚交情。马友友表示,非常感谢广州交响乐团和余隆,让他和导师朋友们能和年轻人一起合作,“这是第三年,每一年都希望尽量找到去年没有达到的期望,今年能够尽量地实施和达到。”他将YMCG的工作称之为“一次实验”,“如果做得成功的话,希望有些好的实例留下来”。余隆则称赞:“中国有句古话‘老马识途’,感谢‘老马’用他的经验,带领青年人走到一个全新的想象空间,教会他们音乐的方向。”

1月11日在星海音乐厅举行的这场音乐会由余隆指挥广州交响乐团,张昊辰任钢琴独奏,演奏了陈其钢管弦乐组曲《五行》、拉赫玛尼诺夫《第一钢琴协奏曲》和德沃夏克《第九交响曲》。余隆事前尤其提到《五行》,这部作品以现代配器的精美手法,用中国文化中金木水火土五行的元素,探讨生命的起源,刚好与当天下午马友友跟学员讲解中国传统哲学的内容不谋而合。下半场“自新世界”无疑是最广为流传的交响乐经典之一,更令人惊喜的是,马友友竟担当起“友情客串”,不是作为独奏,而是静悄悄“藏进”广交大提琴声部,与乐团一起演奏了德沃夏克这部的不朽名作。

未知惊喜:又一年“音乐马拉松”将至

对公众而言,本届音乐周引发关注的,还有首次开放的两场友友大师班。12日晚,马友友为观众带来了首场大师班,主题为“关于音乐问题解决的引言”。以不同的音乐作品为媒,马友友和导师团队深入关注独立演奏的个体如何融合于排练和演出,由此引发对个性与共性、执着与宽容的思考。第二场大师班将于16日展开,主题为“内容、交流与接纳”。

闭幕式音乐会再度以“音乐马拉松”呈现给观众,从1月19日下午两点持续到晚上九点,在星海音乐厅举行。下午先带来“待定”的室内乐和即兴演奏环节,恰如马友友所言之“未知之数”。晚上的音乐会则由迈克尔·斯特恩指挥新一届YMCG交响乐团,联袂小提琴独奏约翰尼·甘道斯曼和大提琴独奏马友友,演绎勃拉姆斯《小提琴与大提琴二重协奏曲》和西贝柳斯《第五交响曲》。这两首难度极高的作品,对青年音乐家的团队协作精神、音乐修养、文化认知都将是极高的考验。

报道来源:
信息时报
http://epaper.xxsb.com/html/content/2019-01/14/content_808501.html
二O一九年一月十四日

马友友引领青年音乐家踏上惊喜之旅

LLW_1311

广州日报讯 全媒体记者 张素芹 报道:

广州日报讯 (全媒体记者 张素芹)1月11日,第三届广东国际青年音乐周(Youth Music Culture Guangdong,简称YMCG)在广州二沙岛开幕。由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主办、广州交响乐团和星海音乐厅共同承办的本届音乐周,将在为期9天的盛会中,带领来自四大洲的青年音乐家和广州的爱乐者,在无限惊喜的音乐旅途中体验青春和生命的美好,从二沙岛又一次走向文化互通、共建互信的美好明天。
  青春与生命,开幕式音乐会展现音乐周精神内核

  1月11日晚,音乐周开幕式音乐会在星海音乐厅举行,由音乐周艺术委员会主席、广州交响乐团音乐总监余隆指挥广州交响乐团,著名青年钢琴家张昊辰担任独奏。

  演奏的曲目中,《五行》以现代配器的精美手法,用中国文化中金木水火土五行的元素,探讨生命的起源。拉赫玛尼诺夫的《第一钢琴协奏曲》创作于1891年,当时他18岁,是青春与成长的见证,此次音乐周演奏的版本是1917年的修订版,作品既有青春的涌动,也有洞察。《第九(新世界)交响曲》是德沃夏克的不朽名作,乐曲不只是去国怀乡,更是作曲家生命圆熟之时拥抱新的世纪、新的时代的音乐宣言。

  三首作品仿佛书写着“生命的简史”,其多元音乐文化的相融、青春的隐喻等十分契合广东国际音乐周的主旨。

  开幕式音乐会关乎青春和生命,音乐周圆满落幕之际的“音乐马拉松”,更是给人以殷切的期待和长久的回味。从1月19日下午2时持续到晚上9时, “音乐马拉松”的上半部分是“待定”的室内乐和即兴演奏环节,学员们将9天学习的领悟化作跃动的音符。晚上的音乐会则是由迈克尔·斯特恩指挥新一届广东国际青年音乐周交响乐团,联袂小提琴独奏约翰尼·甘道斯曼和大提琴独奏马友友,演绎勃拉姆斯的《小提琴与大提琴二重协奏曲》和西贝柳斯的《第五交响曲》。两首作品都生动展现了音乐家的内心世界、音乐梦想的艰辛和憧憬,对传统文化的执着和创新贯穿乐曲始终,对音乐周的青年音乐家来说,这两首作品是对心灵的叩问和深刻思考。

  “友友面对面”, 马友友首次在音乐周期间举办大师班

  音乐周艺术总监马友友将首次在音乐周期间举办大师班,是本届音乐周格外令人期待的亮点。从首届音乐周至今,马友友所坚持的寻根而不守成、创新而不忘本的艺术和文化理念从未动摇。这种精神高度,也正是广东国际青年音乐周在世界文化艺术之林占有一席之地的精神砥柱。

  两场大师班的主题分别为“关于音乐问题解决的引言”和“内容、交流与接纳”,前者以不同的音乐作品为媒,马友友和导师团队将深入关注独立演奏的个体如何融合于排练和演出,由此引发对个性与共性、执着与宽容的思考;后者通过勃拉姆斯《小提琴与大提琴二重协奏曲》的片段现场演绎以及与参与者的沟通,马友友和音乐周导师将尝试深入到演奏者和聆听者的内心世界,检视在深层次的信息沟通与交流中,给予和接纳的关联,从而引申出深层思考。

  被誉为“翻开中国交响乐崭新的一页”的广东国际青年音乐周步入第三年,将继续由马友友领衔的导师团队带领,在融汇古今、跨越文化的艺术实践中,以音乐为媒,与来自四大洲的青年音乐家共同探讨个人与集体的命运关联、文化初心和创新精神的融合。

  而本届音乐周秉承的大湾区概念,也是广东国际青年音乐周的使命和今后发展的方向。音乐家如何秉承开放包容、共建共享的合作精神,讲好大湾区故事,在与世界对话中传递中国声音,是本届广东国际青年音乐周的侧重点。

报道来源:
广州日报
http://gzdaily.dayoo.com/pc/html/2019-01/13/content_105201_576234.htm
二O一九年一月十三日

第三届广东国际青年音乐周开启无限惊喜之旅

LLW_1326

新浪广东讯 记者李丽萍 报道:

一月中旬的广州二沙岛,又将迎来一年一度的国际音乐盛典——第三届广东国际青年音乐周(Youth Music Culture Guangdong,简称YMCG)。音乐周于2019年1月11日到19日在广州二沙岛举行。由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主办、广州交响乐团和星海音乐厅共同承办、中共广州市越秀区委宣传部支持、由大众汽车集团(中国)支持的“中国艺术拓展计划”(AEP-China)项目联合制作的本届音乐周,将在为期九天、旋律激荡的盛会中,带领来自四大洲的青年音乐家和广州的爱乐者,在“从勃拉姆斯和西贝柳斯到无限惊喜”的音乐旅途中,体验青春和生命的美,感受创造和迎接新世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向往与激情,从广州二沙岛又一次走向文化互通、共建互信的美好明天。

从大湾区出发,用音乐与世界对话

被誉为“翻开中国交响乐崭新的一页”的广东国际青年音乐周,在过去的两届音乐盛会中,累计参与观众人数近10000人,视频网上点击率超过2300万次,荣居2017“中国音乐十大新闻”榜首,登上过“世界的十字路口”美国纽约时代广场的大屏幕,并受到英国《金融时报》高度评价。

  步入第三年,在音乐周艺术委员会主席、广州交响乐团音乐总监余隆先生和连续第三届担任音乐周艺术总监的马友友先生的精心谋划下,音乐周继续由马友友领衔的导师团队带领,在融汇古今、跨越文化的艺术实践中,以音乐为媒,与来自四大洲的青年音乐家共同探讨个人与集体的命运关联、文化初心和创新精神的融合。新组成的广东国际青年音乐周交响乐团将用“音乐马拉松”深刻诠释文化如何孕育人格、个人如何书写历史的深刻命题。青年音乐家将在二沙岛的星海音乐厅和篷房音乐厅踏上融汇中西、连接古今的音乐旅途。

与前两届相比,音乐周艺术委员会主席、广州交响乐团音乐总监余隆将首次执棒音乐周开幕音乐会,音乐周艺术总监马友友将首次在音乐周期间举办大师班,都是本届音乐周格外令人兴奋和期待的亮点,也是音乐周迈上更高台阶的生动印证。而本届音乐周秉承的大湾区概念,正是契合我国的粤港澳大湾区规划出台,整合大湾区内优质文化资源,互联互通,体现核心城市中心作用的时代要求,这也是广东国际青年音乐周的使命和今后发展的方向。音乐家如何秉承开放包容、共建共享的合作精神,讲好大湾区故事,在与世界对话中传递中国声音,是本届广东国际青年音乐周的侧重点。

明星导师与青年力量齐聚广州

  成功入选2019广东国际青年音乐周乐团的青年音乐家共有72名,来自粤港澳大湾区、特别是香港的青年音乐家占比最高,其中不乏当地专业音乐院团或相关艺术领域的骨干。其他青年音乐家则分别来自美国、法国、新加坡、匈牙利、乌兹别克斯坦、英国、德国、捷克等十三个国家和地区的二十多个城市。本届音乐周还特别策划了一个项目,将邀请粤港澳大湾区内高校的青年教师全程参与,期盼将音乐周的核心理念最生动有效地传播给大湾区内的青年学子。此外,本届音乐周的志愿者也是一大亮点,主办方共收到来自美国、澳大利亚、加拿大、西班牙、英国、中国等六个国家共二十三个城市的音乐文化爱好者的120余份申请。申请者中包括联合国工作人员、世界五百强企业的员工、美国常春藤联盟的学生等,年龄从17岁至65岁。

与音乐周艺术总监马友友一样,指挥家迈克尔·斯特恩、大提琴演奏家迈克·布洛克、打击乐演奏家约瑟夫·格拉姆利、蒂娜·布莱思都是连续三届名列导师团队;小提琴演奏家约翰尼·甘道斯曼、单簧管演奏家金南·阿泽姆、小号演奏家比尔·威廉斯、中提琴演奏家黄心芸、小提琴/二胡演奏家刘茂珍梅开二度,再次回归音乐周。中提琴演奏家尼古拉斯·科茨、小提琴演奏家可林·雅可布森、大提琴演奏家迈克尓·尼古拉斯、长笛演奏家迈克·戈登、圆号演奏家罗杰·卡扎则是初次出现在导师名单中。从导师的音乐风格看,除秉承文化跨界的一贯传统,在室内乐互动与音乐创新演绎上有更深入的探讨,包括小提琴家约翰尼·甘道斯曼在内的四位弦乐演奏家都来自美国著名的布鲁克林骑士弦乐四重奏团,他们以演奏现代风格作品和非古典音乐作品闻名,这在四重奏团体中极其罕见。

多元文化音乐交流贯穿全程

和上两届音乐周一样,二沙岛广州交响乐团大楼前的草坪上已再次搭建起篷房音乐厅,来自各国的青年音乐家将在篷房音乐厅和广州交响乐团各个排练室,进行乐队训练、室内乐训练和丝路青年音乐工坊等三个音乐周主要项目的排练与学习,但深度与广度则较往届有所侧重。乐队训练这一环节均指向闭幕音乐会演出的德国作曲家勃拉姆斯的《小提琴与大提琴二重协奏曲》、芬兰作曲家西贝柳斯的《第五交响曲》两首难度极高的乐队作品,对青年音乐家的团队协作精神、音乐修养、文化认知都是极高的考验。

  基于舒伯特、门德尔松等伟大作曲家的室内乐作品进行的室内乐训练,除了使青年音乐家们掌握必要的室内乐演奏技巧,更重要的是培养他们对话与沟通的精神,学会不同文化背景的个人如何在无国界的音乐语言中达成共识。基于马友友“丝绸之路计划”精神的丝路青年音乐工坊,是每年广东国际青年音乐周最受关注的项目之一。在“一带一路”倡议的语境下,构建不同国家、不同文化之间良性互动的沟通,音乐是最好的心灵桥梁,本届音乐周导师的音乐背景中,古典、民族、爵士、现代音乐等等兼容并蓄,其多元性较之往届更为丰富。

“友友面对面”吸引公众热切关注
本届广东国际青年音乐周,马友友将亲自领衔两个对公众开放的大师班,令青年音乐家和广州爱乐者尤为关注和期待。马友友不仅是享誉全球的音乐家,也是跨越东西文化藩篱、贯通古今音乐传统的文化使者。从首届音乐周至今,他所坚持的寻根而不守成、创新而不忘本的艺术和文化理念从未动摇。这种超越种族与文化隔阂的精神高度,也正是广东国际青年音乐周在世界文化艺术之林占有一席之地的精神砥柱。

  两场大师班的主题分别为“关于音乐问题解决的引言”和“内容、交流与接纳”,前者以不同的音乐作品为媒,马友友和导师团队将深入关注独立演奏的个体如何融合于排练和演出,由此引发对个性与共性、执着与宽容的思考;后者通过勃拉姆斯《小提琴与大提琴二重协奏曲》的片段现场演绎,以及与参与者的沟通,马友友和音乐周导师将尝试深入到演奏者和聆听者的内心世界,检视在深层次的信息沟通与交流中,给予和接纳的关联,从而引申出关于文化中的“我”与“他”的二元世界的深层思考。

开闭幕式音乐会浓缩展现YMCG精神内核

开幕音乐会和闭幕音乐会,是本届广东国际青年音乐周给人启迪、引人深思的试题和答卷,而余隆首次指挥开幕式音乐会和音乐周圆满落幕之际的“音乐马拉松”,更是给人以殷切的期待和长久的回味。1月11日在星海音乐厅举行的音乐周开幕式音乐会,由余隆指挥广州交响乐团,著名青年钢琴家张昊辰担任独奏,演奏陈其钢管弦乐组曲《五行》、拉赫玛尼诺夫《第一钢琴协奏曲》和德沃夏克《第九(新世界)交响曲》。《五行》以现代配器的精美手法,用中国文化中金木水火土五行的元素,探讨生命的起源;拉赫玛尼诺夫《第一钢琴协奏曲》创作于1891年他十八岁时,是青春与成长的见证,此次音乐周演奏的版本是1917年的修订版,相隔四分之一世纪的岁月回眸,作品既有青春的涌动,也有历练的洞察;《第九(新世界)交响曲》是德沃夏克的不朽名作,乐曲不只是去国怀乡,更是作曲家生命圆熟之时拥抱新的世纪、新的时代的音乐宣言。三首作品仿佛书写着“生命的简史”,其多元音乐文化的相融、青春的隐喻、新旧世界的更迭与反思等,十分契合广东国际音乐周的主旨。

闭幕式音乐会再度以“音乐马拉松”呈现给观众,从1月19日下午两点持续到晚上九点,在星海音乐厅举行。“音乐马拉松”的上半部分是“待定”的室内乐和即兴演奏环节,学员们将九天学习的领悟化作跃动的音符,但恰如马友友所言之“未知之数”,音乐的流动和发展皆水到渠成。晚上的音乐会则是由迈克尔·斯特恩指挥新一届广东国际青年音乐周交响乐团,联袂小提琴独奏约翰尼·甘道斯曼和大提琴独奏马友友,演绎勃拉姆斯《小提琴与大提琴二重协奏曲》和西贝柳斯《第五交响曲》。两首作品都生动展了音乐家的内心世界、音乐梦想的艰辛和憧憬,对传统文化的执着和创新贯穿乐曲始终,对音乐周的青年音乐家来说,这两首作品是对心灵的叩问和深刻思考。

  由大众汽车集团(中国)创办的“中国艺术拓展计划”(AEP-China)连续第三年参与广东国际青年音乐周的联合制作。该项目由音乐周艺委会主席、广州交响乐团音乐总监余隆先生于2017年发起,旨在通过音乐互动体验活动激发中国年轻一代对于艺术的启蒙和参与。音乐周注入了马友友及其导师团队跨越文化、共创未来的音乐理念和文化精神,正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一种创新且影响深远的尝试。在他们的引领下,来自海内外不同地区的青年音乐家以乐会友,学习吸收海内外先进开放的文化思维和艺术养分,在中国改革开放前沿广东大地上举行长达九天的文化盛会,在这里迸发出的灵感火花也将激发更多关于音乐与人生、文化与社会、传承与发展、融合与创新的思考,向世界展示当今中国的生动形象,展示活力广东的迷人风采。

  马友友在写给参加第三届广东国际青年音乐周的青年艺术家们的热情邀请信中说:“在短短几年中,这个项目已成为我每年度最期待的亮点之一。与我的朋友余隆与迈克尔·斯特恩一起,我构想的广东国际青年音乐周是一次为期九天的探索旅程——让大家有机会演奏有趣并且有挑战性的音乐作品、跟一流老师以及彼此相互学习、丰富每一个人的音乐与艺术体验。通过这些作品——还有大家参与的室内乐组、丝路乐队与交响乐团——我们再次发掘音乐最核心的学问:个人的、亲昵的独特音乐表现能够提升觉知,让我们可以体现自己,同时了解他人。对我来说,这就是文化——以及我们扮演音乐家这个角色——重要的原因,尤其在我们当下这个充斥分裂的时代。文化让我们增进了解:无论我们从哪里来,都可以构想一个共存的、更美好的世界。我期待在广州与你相聚!送上我最热切的祝福!”

报道来源:
新浪广东
http://gd.sina.cn/travel/b/2019-01-14/detail-ihqfskcn6944606.d.html?from=groupmessage&isappinstalled=0
二O一九年一月十四日

马友友助阵青年音乐周

10bt9_b

北京青年报讯(记者 伦兵 田婉婷)

以余隆和马友友为首的明星导师和诸多青年艺术家将齐聚广州,为观众带来一场实实在在的音乐盛会。

1月11日,由艺术委员会主席、广州交响乐团音乐总监余隆首次执棒的广东国际青年音乐周开幕式音乐会在星海音乐厅举行,拉开了为期9天的第三届广东国际青年音乐周的序幕。除了余隆亲自执棒的这场开幕音乐会和以“音乐马拉松”形式呈现的闭幕式音乐会之外,本届音乐周艺术总监马友友将首次在音乐周期间举办大师班,也令乐迷们非常期待。音乐周将持续至1月19日。

两场大师班的主题分别为“关于音乐问题解决的引言”和“内容、交流与接纳”,前者以不同的音乐作品为媒,马友友和导师团队将深入关注独立演奏的个体如何融合于排练和演出,由此引发对个性与共性、执着与宽容的思考;后者通过勃拉姆斯《小提琴与大提琴二重协奏曲》的片段现场演绎与参与者进行音乐方面的沟通。

报道来源:
北京青年报
http://epaper.ynet.com/html/2019-01/13/content_316955.htm?div=0
二O一九年一月十三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