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国际青年音乐周闭幕,马友友广州知音者众
新快报记者 徐绍娜 报道:
历时 9 天的的 “2019 广东国际青年音乐周 ” 昨日闭幕。在本届音乐周中,艺术总监马友友和他的导师团队从中国传统文化和古老哲学入手,讲述人与人以及人与自然之间的对话,以东方的触觉诠释音乐中文化沟通融合、人与自然和谐共处之道。闭幕音乐会的 ” 音乐马拉松 ” 再次让观众体验了一场美妙的音乐旅程。马友友透露,明年的音乐周除将会继续带来 ” 大师课 “,将会以巴赫的音乐为线索来探讨世界音乐文化的趋势。
本届音乐周从陈其钢探讨生命起源的《五行》开始,终于西贝柳斯和世界及自然对话的《第五交响曲》,中间穿插拉赫曼尼诺夫《第一钢琴协奏曲》的青春狂想,德沃夏克《第九交响曲》对新世界的憧憬,以及勃拉姆斯《小提琴与大提琴双协奏曲》中内心的纠结与释怀。生命、青春、憧憬、友情与自然勾勒出本届音乐周的大体轮廓。其中,昨晚上演的勃拉姆斯的《小提琴与大提琴双协奏曲》和西贝柳斯的《第五交响曲》被认为是本届音乐周最恰当的注脚。《小提琴与大提琴双协奏曲》是关于勃拉姆斯和小提琴家约阿希姆破镜重圆的友谊,两把独奏乐器象征两种不同的声音,他们始于对立,终于喜悦。《第五交响曲》则诞生于无调性音乐与后浪漫主义音乐相互激荡的岁月,在战云密布的时代,西贝柳斯内心的郁结与愤怒无法排解,直到回到自然中,看到天鹅飞过冰湖、自然变幻的雪泥鸿爪之时,心中似乎找到了和解之道。
每年都备受期待的丝路青年乐坊,今年共引用四个音乐主题:阿拉伯民间音乐《河边的两个女孩》、阿力克帕尔 ? 塔基耶夫《望穿秋水》、中国朱昌耀和马熙林《江南春色》以及美国麦克 ? 布洛克的《汤德小调》 ,派生出十五个即兴作品,由 72 名青年演奏家分组演绎,乐团以粤港澳大湾区的青年演奏家占比最高。而这些即兴的演奏也成为 ” 音乐马拉松 ” 的另一亮点,” 因为这是灵感的迸发,每一次的演奏都是不一样的。” 比如演奏《江南春色》时,就融入了大家都熟悉的《七子之歌》以及德沃夏克的《第九交响曲》中第二乐章的内容,不同的音乐、不同的文化融入同一首作品中,十分有意思。
今届音乐周,艺术总监马友友首次举办 ” 大师班 ” 就吸引了数百名公众参加,备受欢迎。音乐周的导师不仅文化和背景多元,在他们卓绝的音乐修为背后,都有独特的文化建树,他们带给音乐周学员们的是真正意义上的人文关怀。
在昨日举行闭幕式发布会上,导师们分别用一个关键词分享了他们 9 天以来的感受:有的认为是一种音乐和内心感受的 ” 分享 “,有人则提到了 ” 连接 “,通过音乐打开大家的心扉,让心灵去交流;也有导师指是 ” 希望 “,和年轻一代的参与者历经 9 天的音乐之旅,让他看到了音乐的未来和希望。马友友则用 ” 个人 ” 这个词来概括这一次的音乐旅程:” 我们首先要了解自己,要了解自己就要深入自己内心深处,这也是个人和世界沟通的一种方式,中国哲学讲‘天地人’,这其实也是世界哲学,是音乐家了解自己存在的价值和认识世界的手段。” 余隆也表示,音乐周不仅是音乐家们为年轻人开启另一扇大门,年轻的演奏家对于导师们意义也很大:” 对我们而言是一种希望,未来的世界是他们的,就像播种一样,帮助他们感受真正的艺术、人生和文化,而他们也会把理念精神带到他们的生活和朋友圈里。” 马友友还透露,明年的音乐周不仅会保留 ” 大师班 “,还会有更多突破,将以巴赫的音乐为线索探讨世界音乐文化交集发展的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