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音乐家展现“个人”“联结”与“冒险”

1785975_pengwei_1547718077687_b

信息时报讯 记者 黄文浩 报道:

2019广东国际青年音乐周(YMCG)在历时九天之后,于前晚圆满落幕。今年闭幕式沿用了“音乐马拉松”的形式,从下午2点开始,通过室内乐演奏、丝路青年乐坊表演以及晚上的交响乐演奏,向公众展现了艺术总监马友友及他的导师团队带领下的YMCG学员们的音乐学习和思维激荡的成果。

上周六在星海音乐厅举行的这场“音乐马拉松”,上半场除了带来传统的室内乐演奏,还有每年最值得观众期待的丝路青年乐坊部分。今年共引用四个音乐主题:包括阿拉伯民间音乐《河边的两个女孩》、阿力克帕尔·塔基耶夫《望穿秋水》、中国朱昌耀和马熙林的《江南春色》以及美国麦克·布洛克的《汤德小调》,派生出15个即兴作品,由青年演奏家分组演绎。这其中不仅有不同音乐主题的互相融合,甚至出现了《江南春色》《七子之歌》与德沃夏克《第九交响曲》第二乐章旋律的对话,让人看到了这群学员敢于打破边际、享受冒险的一面。

除了音乐本身,本届活动给人印象深刻的是当中的哲学意味。马友友和导师们一开始就从中国传统文化和哲学入手,抛出音乐中文化沟通融合、人与自然和谐共处之道等命题。在闭幕记者会上,马友友用“个人”这一关键词来总结此次音乐周,“人首先要了解自己,要深入到自己的内心深处,这是个人和世界沟通的一种方式,也是我们了解这个宇宙的方法。中国哲学讲‘天地人’,这其实也是世界哲学,是音乐家了解自己存在的价值和认识这个世界的手段。”他坦言今年从学员身上看到了“联结”,“在音乐的律动之间建立起人与人之间的联系,思维之间的联系,这是非常有趣的过程。”

随着晚上勃拉姆斯《小提琴与大提琴双协奏曲》、西贝柳斯《第五交响曲》的上演,本届音乐周宣告落幕。谈到下年计划,马友友透露,“大师班”肯定还会有,同时他和余隆以及广州交响乐团也在讨论,如何让学员和观众有更好的音乐和文化上的体验。他预告,2020年YMCG会以巴赫的音乐去探讨世界发展和音乐文化的一些趋势,还会透过“粤港澳大湾区”这个概念,去探讨音乐和区域文化的重新发现,“未来将会通过更多的公众活动,让我们的音乐活动引向更深的文化层次”。

报道来源
信息时报
http://epaper.xxsb.com/html/content/2019-01/21/content_810756.html
二O一九年一月二十一日

马友友开大师班讲“五行”

2

羊城晚报 记者 艾修煜报道:

1月19日,由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主办、广州交响乐团和星海音乐厅共同承办的2019广东国际青年音乐周在历时9天之后,落下帷幕。

本届音乐周中,艺术总监马友友首次举办大师班。他以中国传统文化与哲学的“三才”天、地、人启发音乐家思考“我是谁”的终极命题,以“五行”金、木、水、火、土解构音乐中自然的观照,以“五感”色、声、香、味、触,阐述音乐表达的手段与机制。

马友友强调,音乐可以改变人们的想法,甚至消除歧见,“在提出这些东方文化与哲学的命题时,我的脑海中并无中西文化的分野。西方的音乐家也在思考‘天、地、人’的命题,西方人所处的世界也是‘金、木、水、火、土’的构成。东方的哲学并不意味着它只能用来解读东方的世界。”

据悉,备受社会各界关注的2019广东国际青年音乐周创下不少值得记录的数字:艺术委员会主席、广州交响乐团音乐总监余隆首次指挥开幕音乐会,联袂青年钢琴家张昊辰演出陈其钢《五行》、拉赫玛尼诺夫《第一钢琴协奏曲》和德沃夏克《第九交响曲》;音乐周首次面向全球进行开幕式及闭幕式音乐会全程网络直播,其中开幕式音乐会共计近90000人观赏,音乐周期间各类短视频录得超过500万次的点击播放。

报道来源
羊城晚报
http://ep.ycwb.com/ipaper/ycwb/html/2019-01/21/content_9600.htm
二O一九年一月二十一日

青年音乐周结束 马拉松不停息

1

广州电视台 记者李震宇报道:

2019广东国际青年音乐周日前闭幕,马拉松闭幕音乐会从下午两点开始,将一直持续到晚上九点。参与音乐会的明星导师也总结了今年的音乐周。

YMCG音乐导师 小提琴演奏家 甘道斯曼:我学习了很多,音乐周有很多欢笑,也有源源不断的音乐。

YMCG音乐导师 大提琴演奏家 尼古拉斯:每一次音乐周都是跨界,和我们身边的人分享。来到这里,我们会感到边界其实只是预定概念而已,实际上生活是无界的。

19位音乐导师又完成了一年的传道授业解惑,又一批的青年音乐家在世界绝无仅有,城市核心区域中央的篷房中得到如何做当今的音乐演奏家的启示。

YMCG艺术总监 大提琴演奏家 马友友:我们和青年音乐家讨论中国的传统哲学,并用来分析还原作曲家在写作品的时候,自己如何在宇宙中自处。

YMCG艺术委员会主席 指挥家 余隆:音乐周就像播种一样,让他们了解真正的艺术、文化、人生的意义,对于未来,音乐周的意义不只中国,还在于全世界的年轻人。

第三年的广东国际青年音乐周革新了音乐会方式。开幕和闭幕音乐会全程网络直播。开幕式音乐会近九万人观看,音乐周各类短视频录得500万次点击播放。闭幕式音乐会沿用多年成功模式,马拉松音乐会分上下半场,从下午两点一直演到晚上九点。

音乐会我们一般入了场要到中场或者完场才能出来。不过马拉松音乐会有多个段落,观众拿着票可以随时进出。不过在外面休息,音乐会还在继续,究竟是在外边休息,还是多待在音乐厅里,观众要自己好好斟酌。

下半场马拉松音乐会重头戏。迈克尔·斯特恩指挥广东国际青年音乐周交响乐团演出勃拉姆斯的《A小调小提琴与大提琴双协奏曲》和西贝柳斯的第五交响曲。

报道来源
广州电视
http://zzgs.ucbyun.gztv.com/web/newsDetail?id=99764&share=1&from=singlemessage&isappinstalled=0
二O一九年一月二十日

粤青年音乐周 大湾区育英才

xyj (7)

大公报讯 记者黄宝仪 报道:
为期九天的“2019广东国际青年音乐周”(Youth Music Culture Guangdong,简称YMCG)本月十九日晚在广州落下帷幕,来自中国、美国、法国、新加坡、匈牙利、乌兹别克斯坦、英国、德国、捷克等十三个国家和地区的七十二名青年音乐家,在艺术总监马友友和他的导师团队带领下,从中国传统文化和古老哲学入手,探索人与人以及人与自然之间的关係,长达四个小时的“马拉松音乐会”经过青年人的即兴融合,派生出了全新的、充满创意的音乐作品,为观众上演了一场回味无穷的音乐盛宴。

  本届音乐周由广东省文化和旅遊厅主办,广州交响乐团和星海音乐厅共同承办。踏入第三年,备受社会各界关注的“2019广东国际青年音乐周”创下不少值得记录的数字:艺术委员会主席、广州交响乐团音乐总监余隆首次指挥开幕音乐会,联袂青年钢琴家张昊辰演出陈其钢《五行》、拉赫曼尼诺夫《第一钢琴协奏曲》和德伏扎克《第九交响曲》;艺术总监马友友首次举办大师班,两场大师班共计吸引数百名公众参与;音乐周首次面向全球进行开幕式及闭幕式音乐会全程网络直播,其中开幕式音乐会共计近九万人观赏,音乐周期间各类短视频录得超过五百万次的点击播放。

  13国青年演绎丝路传奇

  每年最值得观众期待的丝路青年乐坊部分,今年共引用四个音乐主题:阿拉伯民间音乐《河边的两个女孩》、阿力克帕尔.塔基耶夫《望穿秋水》、中国朱昌耀和马熙林《江南春色》以及美国麦克.布洛克的《汤德小调》,派生出十五个即兴作品,由分别来自中国、美国、法国、匈牙利、乌兹别克斯坦等十三个国家和地区的二十多个城市共计七十二名青年演奏家分组演绎。

  值得一提的是,本届音乐周大湾区特色尤为明显。据介绍,在粤港澳大湾区规劃即将出台之际,整合大湾区内优质文化资源,互联互通,体现核心城市中心作用,也是广东国际青年音乐周的使命和今后发展的方向。音乐家如何秉承开放包容、共建共享的合作精神,讲好大湾区故事,在与世界对话中传递中国声音,是本届广东国际青年音乐周的侧重点。为此,本届音乐周特别策劃了一个项目,邀请粤港澳大湾区内高校的青年教师全程参与,力图将音乐周的核心理念最大化的传播给大湾区内的青年学子,因此今年乐团成员以粤港澳大湾区青年佔比最高。

  来自香港的小提琴手黄佳骏表示,音乐周最吸引人的地方在於它探讨“沟通和交融”等文化议题,“它所传达的跨越文化、共创未来的音乐理念和文化精神,也是作为青年人的我一直在思索和尝试的。”此外,粤港澳地区合共近百人次的青年教师首次观摩音乐周,与导师之一、哈佛教育学者蒂娜.布莱思共同探讨青年教育的心得。

  马友友领衔指导融中西哲学

  在闭幕新闻发布会上,导师们分别用“社区”、“边际”、“发现”、“冒险”等关键词来形容自己九天音乐之旅的收穫,马友友则选择了“个人”,他认为中国哲学讲“天地人”,这其实也是世界哲学,是音乐家了解自己存在的价值和认识世界的手段。面对当下饑荒、全球气候恶化等问题,马友友认为人与人、国与国之间的竞争无可避免,音乐也不能立刻解决眼前的问题,但音乐可以改变人们的想法,甚至消除歧见。中国的文化与哲学为世人所用,西方音乐能被中国人所热爱,因为中国文化和西方音乐都具备普世价值,而中国也是世界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中国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的繁荣需要中国”。

  谈及音乐周的未来时,马友友表示“如何调动大湾区的专业乐团、音乐人才,打造更好的区域文化模式是我们要着重考虑的。”因此未来每年马友友都会来广州开设“大师公开课”,并组织导师团、青年音乐家深入社区,为广东普通民众尤其是六至九岁的儿童表演,同时音乐周还将吸引更多高端人才为本地文化建设和发展服务。

报道来源
大公报
http://www.takungpao.com/culture/237147/2019/0121/238253.html
二O一九年一月二十一日

广东国际青年音乐周闭幕,马友友广州知音者众

3

新快报记者 徐绍娜 报道:

历时 9 天的的 “2019 广东国际青年音乐周 ” 昨日闭幕。在本届音乐周中,艺术总监马友友和他的导师团队从中国传统文化和古老哲学入手,讲述人与人以及人与自然之间的对话,以东方的触觉诠释音乐中文化沟通融合、人与自然和谐共处之道。闭幕音乐会的 ” 音乐马拉松 ” 再次让观众体验了一场美妙的音乐旅程。马友友透露,明年的音乐周除将会继续带来 ” 大师课 “,将会以巴赫的音乐为线索来探讨世界音乐文化的趋势。
本届音乐周从陈其钢探讨生命起源的《五行》开始,终于西贝柳斯和世界及自然对话的《第五交响曲》,中间穿插拉赫曼尼诺夫《第一钢琴协奏曲》的青春狂想,德沃夏克《第九交响曲》对新世界的憧憬,以及勃拉姆斯《小提琴与大提琴双协奏曲》中内心的纠结与释怀。生命、青春、憧憬、友情与自然勾勒出本届音乐周的大体轮廓。其中,昨晚上演的勃拉姆斯的《小提琴与大提琴双协奏曲》和西贝柳斯的《第五交响曲》被认为是本届音乐周最恰当的注脚。《小提琴与大提琴双协奏曲》是关于勃拉姆斯和小提琴家约阿希姆破镜重圆的友谊,两把独奏乐器象征两种不同的声音,他们始于对立,终于喜悦。《第五交响曲》则诞生于无调性音乐与后浪漫主义音乐相互激荡的岁月,在战云密布的时代,西贝柳斯内心的郁结与愤怒无法排解,直到回到自然中,看到天鹅飞过冰湖、自然变幻的雪泥鸿爪之时,心中似乎找到了和解之道。

每年都备受期待的丝路青年乐坊,今年共引用四个音乐主题:阿拉伯民间音乐《河边的两个女孩》、阿力克帕尔 ? 塔基耶夫《望穿秋水》、中国朱昌耀和马熙林《江南春色》以及美国麦克 ? 布洛克的《汤德小调》 ,派生出十五个即兴作品,由 72 名青年演奏家分组演绎,乐团以粤港澳大湾区的青年演奏家占比最高。而这些即兴的演奏也成为 ” 音乐马拉松 ” 的另一亮点,” 因为这是灵感的迸发,每一次的演奏都是不一样的。” 比如演奏《江南春色》时,就融入了大家都熟悉的《七子之歌》以及德沃夏克的《第九交响曲》中第二乐章的内容,不同的音乐、不同的文化融入同一首作品中,十分有意思。

今届音乐周,艺术总监马友友首次举办 ” 大师班 ” 就吸引了数百名公众参加,备受欢迎。音乐周的导师不仅文化和背景多元,在他们卓绝的音乐修为背后,都有独特的文化建树,他们带给音乐周学员们的是真正意义上的人文关怀。
在昨日举行闭幕式发布会上,导师们分别用一个关键词分享了他们 9 天以来的感受:有的认为是一种音乐和内心感受的 ” 分享 “,有人则提到了 ” 连接 “,通过音乐打开大家的心扉,让心灵去交流;也有导师指是 ” 希望 “,和年轻一代的参与者历经 9 天的音乐之旅,让他看到了音乐的未来和希望。马友友则用 ” 个人 ” 这个词来概括这一次的音乐旅程:” 我们首先要了解自己,要了解自己就要深入自己内心深处,这也是个人和世界沟通的一种方式,中国哲学讲‘天地人’,这其实也是世界哲学,是音乐家了解自己存在的价值和认识世界的手段。” 余隆也表示,音乐周不仅是音乐家们为年轻人开启另一扇大门,年轻的演奏家对于导师们意义也很大:” 对我们而言是一种希望,未来的世界是他们的,就像播种一样,帮助他们感受真正的艺术、人生和文化,而他们也会把理念精神带到他们的生活和朋友圈里。” 马友友还透露,明年的音乐周不仅会保留 ” 大师班 “,还会有更多突破,将以巴赫的音乐为线索探讨世界音乐文化交集发展的趋势。

历时九天的YMCG落幕,给我们留下怎样的思考?

2

南方都市报朱蓉婷报道:

历时九天,2019广东国际青年音乐周昨日正式落下帷幕。在本届音乐周中,“跨文化音乐实践“是一大亮点。艺术总监马友友和他的导师团队从中国传统文化和古老哲学入手,讲述人与人以及人与自然之间的对话,以东方的触觉诠释音乐中文化沟通融合和人与自然和谐共处之道。

马友友的“东方哲学”破题

开幕音乐会的陈其钢《五行》余音尚绕梁,接下来闭幕音乐会上,“丝路青年乐坊”再次引入东方哲学命题:四个音乐主题——阿拉伯民间音乐《河边的两个女孩》、阿力克帕尔•塔基耶夫《望穿秋水》、中国朱昌耀和马熙林《江南春色》以及美国麦克·布洛克的《汤德小调》 ,派生出十五个即兴作品,由分别来自中国、美国、法国、匈牙利、乌兹别克斯坦等十三个国家和地区的二十多个城市共计七十二名青年演奏家分组演绎。

促成文化共融互通以及人与人之间、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对话,是马友友对人类共同命运的音乐文化实践。在2019广东国际青年音乐周,马友友的跨文化思维贯彻得更为彻底。他以中国传统文化与哲学的“三才”天、地、人启发音乐家思考“我是谁”的终极命题,以“五行”金、木、水、火、土解构音乐中自然的观照,以“五感”色、声、香、味、触阐述音乐表达的想象手段与机制。

马友友提到:“在提出这些东方文化与哲学的命题时,我的脑海当中并无中西文化的分野。西方的音乐家也在思考’天、地、人’的命题,东西方人所处的世界也是‘金、木、水、火、土’的构成。事实上,将东方文化符号放入所谓西方主导的音乐世界的说法,有些狭隘,东方的哲学并不意味着它只能用来解读东方的世界。”

这种对文化和政治边际的淡化和重新诠释,也是马友友希望在2019广东国际青年音乐周传递的信息,他相信任何国家都不能凭一己之力解决饥荒、全球气候恶化等问题,因此尊重彼此与加强合作十分关键。尽管人与人、国与国之间的竞争无可避免,音乐也不能立刻解决眼前的问题,但音乐可以改变人们的想法,甚至消除歧见。中国的文化与哲学为世人所用,西方音乐能被中国人所热爱,因为中国文化和西方音乐都具备普世价值,而中国也是世界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中国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的繁荣需要中国”。

本届音乐周从陈其钢探讨生命起源的《五行》开始,终于西贝柳斯和世界及自然对话的《第五交响曲》,中间穿插拉赫曼尼诺夫《第一钢琴协奏曲》的青春狂想,德沃夏克《第九交响曲》对新世界的憧憬,以及勃拉姆斯《小提琴与大提琴双协奏曲》中内心的纠结与释怀。生命、青春、憧憬、友情与自然勾勒出本届音乐周的大体轮廓。其中,由广东国际青年音乐周交响乐团演绎的勃拉姆斯和西贝柳斯的作品可谓是本届音乐周最恰当的注脚。

“勃拉姆斯这首是关于他和小提琴家约阿希姆破镜重圆的友谊。两把独奏乐器象征两种不同的声音,他们始于对立,终于喜悦。”音乐周音乐总监、指挥迈克尔·斯特恩认为这首作品为人与人之间的对话以及心与心之间的沟通提供音乐的解决方式。勃拉姆斯在这首作品中,用极其复杂与善感的语言表现出对失去友谊的孤寂和重拾情谊的祈求。

西贝柳斯《第五交响曲》则诞生于无调性音乐与后浪漫主义音乐相互激荡的岁月在政治阴霾弥漫和战云密布的时代,作曲家内心的郁结与愤怒无法排解。“然而,当作曲家回到他深爱的自然当中,看到天鹅飞过冰湖,自然变幻的雪泥鸿爪之时,心中似乎找到了和解之道”。迈克尔·斯特恩口中的“和解”,是作曲家内心愤懑的释怀,是从自然中感受到的力量和指引。

纵观本届音乐周,马友友及其导师团队跨越文化注入、共创未来的音乐理念和文化精神,正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一种创新且影响深远的尝试。在他们的引领下,来自海内外不同地区的青年音乐家以乐会友,学习吸收海内外先进开放的文化思维和艺术养分,在中国改革开放前沿广东大地上举行长达九天的文化盛会,在这里迸发出的灵感火花也将激发更多关于音乐与人生、文化与社会、传承与发展、融合与创新的思考,向世界展示当今中国的生动形象,展示活力广东的迷人风采。

报道来源
南方都市报
https://m.mp.oeeee.com/a/BAAFRD000020190120132714.html?layer=2&share=chat&isndappinstalled=0&ndsign=Riu9ziA4g7CC3JxLh5lFfGJvOB99O5EPFkY3yR0MzOBG3J6NApg+ieIDWJrJpALYqm8biOW1haTlUm4flwblVFiG2nQgCKEMQ5m4pM2nBgQuv5CPWCcXXqw8i5F7dtBecIovEMqTtXKD3otT7CWxnzk4ZDk5MTYxY2IyNzg5NTFiODVhODZkN2U1NmQ2ZTNhRDSgIs5O/DOcnL25Lc1dnQ==eeab907590a2914cfd5161286ec4c38a

文化“虹吸效应”吸引高端音乐人才

1

南方日报记者 吴伟洪报道:

1月19日晚,2019广东国际青年音乐周闭幕式音乐会在广州上演。

南方日报讯 (记者/周豫)由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主办、广州交响乐团和星海音乐厅共同承办、中共广州市越秀区委宣传部支持的2019广东国际青年音乐周(以下简称“音乐周”)于1月19日正式落下帷幕。闭幕当日,72名青年演奏家一起为观众带来了长达4个小时的“马拉松音乐会”。经典旋律经过青年人的即兴融合,派生出了全新的、充满创意的音乐作品,东西方乐器之美与文化之美碰撞激荡,令人回味无穷。

用音乐“即兴”连接大湾区青年

参与本届音乐周的72名演奏家中,粤港澳大湾区青年占比最高,粤港澳地区合共近百名青年教师也首次观摩音乐周,“大湾区”特色明显。

“‘大湾区’是个很重要的概念,我们希望将音乐周的核心理念最大化传播给大湾区内的青年学子,也希望通过此项活动调动湾区内的音乐爱好者,引导大众对区域文化的重新认识和发现。”在接受南方日报记者采访时,连续三年担任音乐周艺术总监的世界著名华裔大提琴家马友友说。

在马友友看来,音乐周犹如粤港澳青年人的“学习社群”,通过即兴创作他们以乐会友,“他们的音乐、思维和创意实现了有效‘连接’,创造了共同的经验,也留下共同的记忆,大大加深了彼此在文化上的认同”。

来自澳门的陈颖蕾就看中了“即兴”这部分,“排练的曲目我在澳门很少接触到,这次还有机会见识世界级大师上课,非常有收获。”来自香港的小提琴手黄佳骏则认为,音乐周最吸引人的地方在于它探讨“沟通和交融”等文化议题,“它所传达的跨越文化、共创未来的音乐理念和文化精神,也是作为青年人的我一直在思索和尝试的。”

国际高端人才将深入广东社区

“这是一次伟大的实践。”哈佛教育学者蒂娜·布莱思在评价音乐周时毫不吝惜她的赞赏。本届音乐周不仅吸引了16位“多元”文化背景的国际“明星导师”,还聚集了大量粤港澳地区的志愿者参加,“这证明了音乐周在世界范围内得到了认可。”马友友说。

音乐周艺委会主席、世界著名指挥家余隆认为,“广州有能力连续三年打造这样一个国际性的、充满人文精神的‘节日’,足以说明了广州的城市魅力和广东在文化建设上的成就。音乐周也产生了‘虹吸效应’,持续不断地吸引国际高端音乐人才聚集在广州。”

经过三年成长,“音乐周”已然成为广东最有国际影响力的文化品牌之一。在音乐周上,粤港澳三地青年的联合演奏既让人看到了源远流长、同根同源的文化特色,也见证了大湾区中外文化交流过程中形成的创新性、国际性等特点。

音乐周既加速了粤港澳三地的文化共融,也赋予了其核心城市广州更为多元的文化生态。马友友承诺,未来每年他都会来广州开设“大师公开课”,并组织导师团、青年音乐家深入社区,为广东普通民众尤其是6—9岁的儿童表演。未来,音乐周将吸引更多高端人才为本土文化建设和发展服务。

青年演奏家们玩“嗨”了

2

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 张素芹 报道:

在历时9天的音乐之旅后,2019广东国际青年音乐周昨日正式落下帷幕。在本届音乐周中,艺术总监马友友和他的导师团队从中国传统文化和古老哲学入手,讲述人与人以及人与自然之间的对话,以东方的触觉诠释音乐中文化沟通融合、人与自然和谐共处之道。昨日的“音乐马拉松”,更是让观众体会到了一场美妙的音乐旅程。

  音乐周学员将是音乐文化的种子

  踏入第三年的2019广东国际青年音乐周创下不少值得记录的数字:艺术委员会主席、广州交响乐团音乐总监余隆首次指挥开幕音乐会;艺术总监马友友首次举办大师班,两场大师班共计吸引数百名公众参与;音乐周首次面向全球进行开幕式及闭幕式音乐会全程网络直播,其中开幕式音乐会共计近90000人观赏,音乐周期间各类短视频录得超过500万次的点击播放。

  本届音乐周的导师不仅文化和背景多元,在他们卓绝的音乐修为背后,都有独特的文化建树。

  昨日中午举行的闭幕式发布会上,导师们各用一个关键词分享了他们9天以来的收获:有的是“社区”,感到了人与人之间的沟通、微笑和善意;有的认为打破了“边际”,人与人、文化与文化之间的边际并不存在;有的“发现”了内心深处存在并且可以掌握的一些秘密;有的认为这是一次“冒险”,音乐旅程中会受挫,但要重拾勇气,继续前行;有的认为是“表现”,表现自己,从而带动人与人之间的相互激励……

  音乐周艺术总监马友友则用“个人”这个关键词来概括9天的音乐旅程:“首先要了解自己,要了解自己就要走到自己的内心深处,这也是个人和世界沟通的一种方式,中国哲学讲‘天地人’,这其实也是世界哲学,是音乐家了解自己存在的价值和认识世界的手段。”马友友坦言从音乐周学员身上学到了很多东西,“比如联结,人与人之间美妙的联系。培训时我们会将不同的片段、音乐联系起来,在音乐中建立不同的人与人思维、情感之间的联系。”

  音乐周艺术委员会主席余隆则表示:“这9天的音乐旅程,让学员在精神和文化上得到了提升。他们就是种子,也会把音乐周的精神带到他们的朋友圈中。”

  本届音乐周,马友友的大师课受到了热烈追捧。在谈到音乐周的未来时,马友友表示会尝试让听众有更好的文化体验。“比如,2020年的音乐周会以巴赫的音乐为线索来探讨世界文化的趋势;本届音乐周学员以粤港澳大湾区的青年演奏家占比最高,如何调动大湾区的专业乐团、音乐人才,打造更好的区域文化模式是我们要着重考虑的。”

  马友友说,“音乐不能立刻解决眼前的问题,但音乐可以改变人们的想法,甚至消除歧见。我们需要把音乐文化引入更深的层次。”

  观众用热烈掌声表达对即兴创作的欣赏

  昨日下午2时开始、持续到晚上9时半的“音乐马拉松”是一段冒险又美妙的音乐旅程,也是9天来音乐周的学员们与导师团队练习、沟通、合作、创作成果的一次展示。

  观众最期待的丝路青年乐坊部分,今年共引用四个音乐主题:阿拉伯民间音乐《河边的两个女孩》、阿力克帕尔·塔基耶夫的《望穿秋水》、中国朱昌耀和马熙林的《江南春色》以及美国麦克·布洛克的《汤德小调》,派生出15个即兴作品,由分别来自中国、美国、法国、匈牙利、乌兹别克斯坦等13个国家和地区的20多个城市共计72名青年演奏家分组演绎。

  这些“没谱”的作品,是即兴演奏,也是灵感的迸发。比如学员们在演奏《江南春色》时,一个来自澳门地区的学员就融入了《七子之歌》,另一位学员则加入了德沃夏克的《第九交响曲》中第二乐章的内容……不同的音乐、不同的文化融入同一首作品中,让不少观众感到很有意思。“他们有冒险精神,又彼此信任。”观众用热烈的掌声表达了对这种即兴演奏的欣赏。

  生命、青春、憧憬、友情与自然是本届音乐周的大体轮廓。昨晚上演的勃拉姆斯的《小提琴与大提琴双协奏曲》和西贝柳斯的《第五交响曲》是本届音乐周最恰当的注脚。

  《小提琴与大提琴双协奏曲》是关于勃拉姆斯和小提琴家约阿希姆破镜重圆的友谊,两把独奏乐器象征两种不同的声音,他们始于对立,终于喜悦。《第五交响曲》则诞生于无调性音乐与后浪漫主义音乐相互激荡的岁月,在战云密布的时代,西贝柳斯内心的郁结与愤怒无法排解,直到回到自然中,看到天鹅飞过冰湖、自然变幻的雪泥鸿爪之时,心中似乎找到了和解之道。

  演出《小提琴与大提琴双协奏曲》超过100次的马友友和只演出过一次这个曲目的约翰尼·甘道斯曼,在大提琴和小提琴的两种对话中,向听众展现了音乐的魅力和沟通的力量,在每一个重要乐章和高潮时,马友友都会向学员展现发自内心的笑容,连观众都深受感染。“这场音乐会是对音乐周最好的总结,勃拉姆斯的《小提琴与大提琴双协奏曲》在这班年轻人手上展现出青春的躁动。可能有瑕疵,但这正是他们经历的青春时光。”有观众如此表示。

报道来源
广州日报
http://gzdaily.dayoo.com/pc/html/2019-01/20/content_105495_577999.htm
二O一九年一月二十日

2019广东国际青年音乐周闭幕:这是一段冒险的音乐旅程

1

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 张素芹 报道:

在历时9天的音乐之旅后,2019广东国际青年音乐周今晚正式落下帷幕。在本届音乐周中,艺术总监马友友和他的导师团队从中国传统文化和古老哲学入手,讲述人与人以及人与自然之间的对话,以东方的触觉诠释音乐中文化沟通融合、人与自然和谐共处之道。今天的“音乐马拉松”,更是让观众体会到了一场冒险又美妙的音乐旅程。

音乐周学员将是音乐文化的种子

踏入第三年的2019广东国际青年音乐周创下不少值得记录的数字:艺术委员会主席、广州交响乐团音乐总监余隆首次指挥开幕音乐会;艺术总监马友友首次举办大师班,两场大师班共计吸引数百名公众参与;音乐周首次面向全球进行开幕式及闭幕式音乐会全程网络直播,其中开幕式音乐会共计近90000人观赏,音乐周期间各类短视频录得超过500万次的点击播放。

音乐周的导师不仅文化和背景多元,在他们卓绝的音乐修为背后,都有独特的文化建树。 今天中午举行的闭幕式发布会上,导师们各用一个关键词分享了他们9天以来的收获:有的是“社区”,感到了人与人之间的沟通、微笑和善意;有的认为打破了“边际”,人与人、文化与文化之间的边际并不存在;有的“发现”了内心深处存在并且可以掌握的一些秘密;有的认为这是一次“冒险”,音乐旅程中会受挫,但要重拾勇气,继续前行;有的认为是“表现”,表现自己,从而带动人与人之间的相互激励……

音乐周艺术总监马友友则用“个人”这个关键词来概括9天的音乐旅程:“首先要了解自己,要了解自己就要走到自己的内心深处,这也是个人和世界沟通的一种方式,中国哲学讲‘天地人’,这其实也是世界哲学,是音乐家了解自己存在的价值和认识世界的手段。”马友友坦言从音乐周学员身上学到了很多东西,“比如联结,人与人之间美妙的联系。培训时我们会将不同的片段、音乐联系起来,在音乐中建立不同的人与人思维、情感之间的联系”。

音乐周艺术委员会主席余隆则表示:“这9天的音乐旅程,让学员在精神和文化上的到了提升。他们就是种子,也会把音乐周的精神带到他们的朋友圈中。”

本届音乐周,马友友的大师课受到了热烈追捧。在谈到音乐周的未来时,马友友表示会尝试让听众有更好的文化体验。“比如,2020年的音乐周会以巴赫的音乐为线索来探讨世界文化的趋势;本届音乐周学员以粤港澳大湾区的青年演奏家占比最高,如何调动大湾区的专业乐团、音乐人才,打造更好的区域文化模式是我们要着重考虑的。”

马友友说,“音乐不能立刻解决眼前的问题,但音乐可以改变人们的想法,甚至消除歧见。我们需要把音乐文化引入更深的层次。”

观众用热烈掌声表达对即兴创作的欣赏

今天下午2时开始、持续到晚上9时半的“音乐马拉松”是一段冒险又美妙的音乐旅程,也是9天来音乐周学员们与导师团队练习、沟通、合作、创作成果的一次展示。

观众最期待的丝路青年乐坊部分,今年共引用四个音乐主题:阿拉伯民间音乐《河边的两个女孩》、阿力克帕尔·塔基耶夫《望穿秋水》、中国朱昌耀和马熙林《江南春色》以及美国麦克·布洛克的《汤德小调》,派生出十五个即兴作品,由分别来自中国、美国、法国、匈牙利、乌兹别克斯坦等十三个国家和地区的二十多个城市共计72名青年演奏家分组演绎。

这些“没谱”的作品,是即兴演奏,也是灵感的迸发。比如学员们在演奏《江南春色》时,一位学员融入了《七子之歌》,另一位学员则加入了德沃夏克《第九交响曲》中第二乐章的内容……不同的音乐、不同的文化融入同一首作品中,让不少观众感到很有意思。“他们有冒险精神,但又彼此信任。”观众用热烈的掌声表达了对这种即兴演奏的欣赏。

生命、青春、憧憬、友情与自然是本届音乐周的大体轮廓。今晚上演的勃拉姆斯《小提琴与大提琴双协奏曲》和西贝柳斯《第五交响曲》是本届音乐周最恰当的注脚。前者是关于勃拉姆斯和小提琴家约阿希姆破镜重圆的友谊,两把独奏乐器象征两种不同的声音,他们始于对立,终于喜悦。后者则诞生于无调性音乐与后浪漫主义音乐相互激荡的岁月,在战云密布的时代,西贝柳斯内心的郁结与愤怒无法排解,直到回到自然中,看到天鹅飞过冰湖、自然变幻的雪泥鸿爪之时,心中似乎找到了和解之道。

演出《小提琴与大提琴双协奏曲》超过100次的马友友和只演出过一次这个曲目的约翰尼.甘道斯曼,在大提琴和小提琴的两种对话中,向听众展现了音乐的魅力和沟通的力量,在每一个重要乐章,在高潮时马友友都会向团员展现发自内心笑容,连观众都感受到深深的魅力。“今晚的音乐会是对音乐周最好的总结,勃拉姆斯要小提琴与大提琴二重协奏曲在这班年轻人手上展现出青春的躁动。可能有瑕疵,但这正是他们经历的青春时光。”有观众表示。

报道来源
广州日报
http://www.gzcankao.com/news/wx/detail?newsi=350668&time=1548038533231
二O一九年一月十九日

在音乐中见天地见众生 2019广东国际青年音乐周今天闭幕

下载 (1)

网易新闻 朱静 报道:

由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主办、广州交响乐团和星海音乐厅共同承办、中共广州市越秀区委宣传部支持的“中国艺术拓展计划”(AEP-China)项目联合制作的2019广东国际青年音乐周在历时九天之后,于今天正式落下帷幕。在本届音乐周中,艺术总监马友友和他的导师团队从中国传统文化和古老哲学入手,讲述人与人以及人与自然之间的对话,以东方的触觉诠释音乐中文化沟通融合和人与自然和谐共处之道。

数说”YMCG艺术成绩

艺术不能量化,但成绩可以“数说”。踏入第三年,备受社会各界关注的2019广东国际青年音乐周创下不少值得记录的数字:艺术委员会主席、广州交响乐团音乐总监余隆首次指挥开幕音乐会,联袂青年钢琴家张昊辰演出陈其钢《五行》、拉赫玛尼诺夫《第一钢琴协奏曲》和德沃夏克《第九交响曲》;艺术总监马友友首次举办大师班,两场大师班共计吸引数百名公众参与;音乐周首次面向全球进行开幕式及闭幕式音乐会全程网络直播,其中开幕式音乐会共计近90000人观赏,音乐周期间各类短视频录得超过500万次的点击播放。

以演绎现代音乐著称的美国布鲁克林骑士弦乐四重奏团是首次进入导师团队的弦乐四重奏,为音乐周学员带来了融合传统与先锋的室内乐体验;每年最值得观众期待的丝路青年乐坊部分,今年共引用四个音乐主题:阿拉伯民间音乐《河边的两个女孩》、阿力克帕尔塔基耶夫《望穿秋水》、中国朱昌耀和马熙林《江南春色》以及美国麦克·布洛克的《汤德小调》 ,派生出十五个即兴作品,由分别来自中国、美国、法国、匈牙利、乌兹别克斯坦等十三个国家和地区的二十多个城市共计七十二名青年演奏家分组演绎,乐团以粤港澳大湾区的青年演奏家占比最高。除此以外,粤港澳地区合共近百人次的青年教师首次观摩音乐周,与导师之一、哈佛教育学者蒂娜·布莱思共同探讨青年教育的心得。

马友友的“国学”破题

促成文化共融互通以及人与人之间、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对话,是马友友对人类共同命运的音乐文化实践。在2019广东国际青年音乐周,马友友的跨文化思维贯彻得更为彻底。他以中国传统文化与哲学的“三才”天、地、人启发音乐家思考“我是谁”的终极命题,以“五行”金、木、水、火、土解构音乐中自然的观照,以“五感”色、声、香、味、触阐述音乐表达的想象手段与机制。

马友友提到:“在提出这些东方文化与哲学的命题时,我的脑海当中并无中西文化的分野。西方的音乐家也在思考‘天、地、人’的命题,东西方人所处的世界也是‘金、木、水、火、土’的构成。事实上,将东方文化符号放入所谓西方主导的音乐世界的说法,有些狭隘,东方的哲学并不意味着它只能用来解读东方的世界。”

这种对文化和政治边际的淡化和重新诠释,也是马友友希望在2019广东国际青年音乐周传递的信息,他相信任何国家都不能凭一己之力解决饥荒、全球气候恶化等问题,因此尊重彼此与加强合作十分关键。尽管人与人、国与国之间的竞争无可避免,音乐也不能立刻解决眼前的问题,但音乐可以改变人们的想法,甚至消除歧见。中国的文化与哲学为世人所用,西方音乐能被中国人所热爱,因为中国文化和西方音乐都具备普世价值,而中国也是世界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中国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的繁荣需要中国”。

音乐周导师不止多元

音乐周的导师不仅文化和背景多元,在他们卓绝的音乐修为背后,都有独特的文化建树。他们带给音乐周青年演奏家们的绝不仅是对音符字里行间的理解,而是真正意义上的人文关怀。其中,比尔·威廉姆斯是原洛杉矶交响乐团的小号首席,和迈克尔·提尔森·托马斯灌录过马勒全集。同时也是心理学研究者,参与过运动员心理调整训练的项目,每年在迈亚密参与创建的新世界交响乐团虚拟音响图书馆为过百位音乐家保留音视频的资料,目的是建立音乐文化基因的谱系:“若干世代之后,当人们尝试了解在‘古代’——即今天的演奏历史,我希望他们能从中找到灵感。”

现任肯萨斯城市交响乐团长笛首席的迈克尔·戈登则是音乐社区项目的推动者,他参与组织乐团音乐家在监狱中的演出,为当地贫困儿童提供音乐教育:“我经历过生活的困苦,曾经为了养家糊口不辞劳苦,我很幸运现在能从困境中走出,所以我希望用音乐激励那些正在经历困难的人们。”有类似“多元”背景经历的音乐周导师还有为枪支犯罪失去孩子家庭提供音乐治疗的刘茂珍、曾经和巴伦博伊姆的“西东合集管弦乐团”合作过、一直致力沟通东西文化交流的叙利亚单簧管演奏家兼作曲家金南·阿泽姆。

如此阵容团队,不能仅用“明星”二字形容。他们不但有匠心,更兼具使命,是传道、授业、解惑,且身体力行去发掘并彰显音乐伟大力量的音乐导师。

在音乐中和解与对话

音乐周它始于热爱,并通向无限可能。青年演奏家们从世界各地聚集在广州,并非为了寻求唯一的答案。他们从无处不在的音乐流动和思维激荡之中,均可拾取闪亮之处。

本届音乐周从陈其钢探讨生命起源的《五行》开始,终于西贝柳斯和世界及自然对话的《第五交响曲》,中间穿插拉赫曼尼诺夫《第一钢琴协奏曲》的青春狂想,德沃夏克《第九交响曲》对新世界的憧憬,以及勃拉姆斯《小提琴与大提琴双协奏曲》中内心的纠结与释怀。生命、青春、憧憬、友情与自然勾勒出本届音乐周的大体轮廓。其中,由广东国际青年音乐周交响乐团演绎的勃拉姆斯和西贝柳斯的作品可谓是本届音乐周最恰当的注脚。

“勃拉姆斯这首是关于他和小提琴家约阿希姆破镜重圆的友谊。两把独奏乐器象征两种不同的声音,他们始于对立,终于喜悦。”音乐周音乐总监、指挥迈克尔·斯特恩认为这首作品为人与人之间的对话以及心与心之间的沟通提供音乐的解决方式。勃拉姆斯在这首作品中,用极其复杂与善感的语言表现出对失去友谊的孤寂和重拾情谊的祈求。

西贝柳斯《第五交响曲》则诞生于无调性音乐与后浪漫主义音乐相互激荡的岁月在政治阴霾弥漫和战云密布的时代,作曲家内心的郁结与愤怒无法排解。“然而,当作曲家回到他深爱的自然当中,看到天鹅飞过冰湖,自然变幻的雪泥鸿爪之时,心中似乎找到了和解之道”。迈克尔·斯特恩口中的“和解”,是作曲家内心愤懑的释怀,是从自然中感受到的力量和指引。

由大众汽车集团(中国)创办的“中国艺术拓展计划”(AEP-China)连续第三年参与广东国际青年音乐周的联合制作。该项目由音乐周艺委会主席、广州交响乐团音乐总监余隆先生于2017年发起,旨在通过音乐互动体验活动激发中国年轻一代对于艺术的启蒙和参与。音乐周注入了马友友及其导师团队跨越文化、共创未来的音乐理念和文化精神,正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一种创新且影响深远的尝试。在他们的引领下,来自海内外不同地区的青年音乐家以乐会友,学习吸收海内外先进开放的文化思维和艺术养分,在中国改革开放前沿广东大地上举行长达九天的文化盛会,在这里迸发出的灵感火花也将激发更多关于音乐与人生、文化与社会、传承与发展、融合与创新的思考,向世界展示当今中国的生动形象,展示活力广东的迷人风采。

报道来源
网易新闻
https://c.m.163.com/news/a/E5T54DNA0517WK3L.html?spss=newsapp&spsw=2&spssid=dff03e4ceb6c3bb85defbbf1ae30e52b
二O一九年一月十九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