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于等到你!YMCG 2021特别项目,1月30日在线约!

IMG_3642

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主办、广州交响乐团和星海音乐厅承办的“广东国际青年音乐周”(Youth Music Culture Guangdong, 简称YMCG) ,由指挥家、广州交响乐团音乐总监余隆先生发起并担任艺术委员会主席,自2017年1月首次举办,即被业界誉为“翻开中国交响乐崭新的一页”。从2017年1月至2020年1月,广东国际青年音乐周已连续成功举办过四届,其艺术总监均由大提琴家马友友先生担任。
新冠疫情肆虐全球,因为举国同心战“疫”的决心和付出,使疫情在中国得到了科学和有效的防控,文化生活和艺术活动也得以逐步恢复正常。为适应常态化疫情防控的新形势,在广东省文化旅游厅的支持下,作为音乐周的两位主要创办者,艺术委员会主席、广州交响乐团音乐总监余隆先生携手四届音乐周艺术总监马友友先生,以创新果敢的艺术勇气提前策划的“广东国际青年音乐周2021特别项目”,将于2021年1月30日北京时间晚8点整准时在线向全球呈现。
今年1月虽然暂时不能邀请一众国际名家和来自世界各地的青年音乐家来穗,在线下如常呈现一个完整的音乐周,但本次特别项目仍然是新冠疫情发生以来为数不多以关注青年为主题的一次重要的国际性音乐活动。届时,国内外主流媒体将再度聚焦粤港澳大湾区文化中心城市广州,往届音乐周的主会场——位于广州二沙岛海山街一号的广州交响乐团排练大厅,将化身为演播室,从这里发出的信号将搭建起跨越洲际和海洋的艺术桥梁。

“广东国际青年音乐周2021特别项目”
包括三部分内容
PART-1

首先,音乐周艺委会主席、广州交响乐团音乐总监余隆将执棒乐团,联袂香港青年小提琴家苏千寻和旅美青年钢琴家王雅伦这两位“零零后”的音乐“后浪”带来一场网络音乐会;
PART-2

随后是一次线上大师课“与友友一起在琴房”,马友友先生通过线上演奏和分享,将大家引入他的“音乐实验室”;
PART-3

最后,作为主讲嘉宾,身在广州活动现场的余隆和身在波士顿的马友友,将在相隔13个时区的地球两端,跨越白天和黑夜,实时连线,现场答疑解惑,举行一场跨越东西半球的“和谐与平衡”深度访谈。

和巴赫跨时空对话——观第四届广东国际青年音乐周闭幕音乐会有感

QQ图片20200129230214

每个人心里都有一个听音乐会的理由,可以是因为名家,譬如马友友;也有可能是希望借助音乐展开一场“不设防”的神交,和300年前的巴赫说说话,听听他最真诚、最自由的独白。1月18日,第四届广东国际青年音乐周在广州星海音乐厅举行了闭幕音乐会,虽然已经落下帷幕,但它给予人们的启迪正如音乐会上演奏的巴赫作品一样,可谓余音绕梁。

在音乐会开始前,著名大提琴演奏家马友友在与著名指挥家迈克尔·斯特恩对话时提到:“能够实现共同演奏音乐的前提,是我们在演出舞台上做到了人人平等。”这也是广东国际青年音乐周的主旨之一。音乐周创立于2017年,由广州交响乐团音乐总监、指挥家余隆担任艺术委员会主席,马友友和迈克尔·斯特恩分别担任艺术总监和音乐总监。自音乐周创办以来,每年1月份,来自全球各地、不同教育背景和成长经历的青年乐手齐聚广州,探索不同主题的音乐试验。

2020年正值巴赫诞辰335周年,因此今年音乐周的主题是巴赫。在为期9天的音乐周活动期间,巴赫的音乐与作品精神无处不在。最终的闭幕音乐会更是破天荒地呈现了一场历时4小时、中途不间断的马拉松式巴赫作品音乐会,全部门票提前三天即告售罄。

关于巴赫作品,马友友认为,巴赫的音乐蕴含着真理、信任、服务等核心文化精神。如他所言:“文化帮助我们互相沟通,彼此理解,从而构建信任。文化是一种给予,是一种服务,这种服务最终的目的就是为了帮助他人。”而斯特恩的理解则是:“如果说,音乐是一种沟通方式,而最好的沟通方式是爱,那么演奏音乐本身也是一种爱。”

听广东国际青年音乐周策划的音乐会,无论大小,总会有一种别有洞天的惊喜,源于音乐,但又不止步于音符。本次闭幕音乐会,笔者最满意的是第六号协奏曲,这是巴赫六首《勃兰登堡协奏曲》中唯一没有小提琴声部的作品,几位中提琴演奏者的配合异常严谨,风格尺度拿捏得恰如其分。事实上,对于这些乐团的新手而言,演绎难度不小。然而坚持上演这一组作品,在笔者看来,有着比“呈现艺术上绝对的完美”更为重要的用意。

巴赫创作《勃兰登堡协奏曲》的历程本身就是一个不断在形式、配器、和声上反复探索的过程,即便作曲家本人在一生中也是不断加以修改完善。德国著名的巴赫学者克里斯托弗·沃尔夫认为,这六首《勃兰登堡协奏曲》在配器手法上,使用了当时“色彩最丰富的乐器组合……而且组合非常大胆。”不仅如此,这套协奏曲的每一部都对后世管弦乐配器产生极大的影响。在导师艾维·施泰恩的引领下,广东国际青年音乐周的青年音乐家们在演出中表现出来的敢于探索、敢于表达的勇气与智慧,不是在一般职业乐团演出中能听到的。最关键的地方是他们能以坦诚的态度,和团员、观众进行真诚的沟通和对话。《礼记·乐记》有云:“唯乐不可为伪。”这在广东国际青年音乐周学员们的演奏中体现得尤为显著。

除此之外,本场音乐会还穿插了特别的“即兴”环节——导师麦克·布洛克要求团员用巴赫曾经援引过的舞曲形式进行创作,布列尔、阿勒曼德、萨拉班德、吉格等舞曲形式位列其中。为了在萨拉班德舞曲中融入更多的西班牙元素,有演奏者在大提琴弦板上拍出了响板的色彩,在提琴上“弹出”了吉他的声线……像这样的例子在演出中屡见不鲜,乐手们完全彻底地放开思路,对巴赫年代的舞曲大胆进行打破、重构,这种精神无疑令人想起巴赫本人当年在科滕、魏玛、莱比锡的种种艺术经历。

马友友把这些环节称之为“多元文化的化学作用”。在这场音乐会中,这种“多元化”的特色被纵横交错的时间、空间编织得流光溢彩。而多元文化的交融,也一向是广东国际青年音乐周的特色。经过四届的培育,音乐周以音乐为抓手,文化为纽带,探索开放灵活的艺术思维方式,已经成为一个海纳百川、充满创意、面向未来的文化交流平台。

今年,马友友等音乐周导师们试图通过巴赫其人和音乐作品,探讨跨文化交流的可能性,在年轻一代心中播下和平、包容的精神种子。音乐周举行期间,他还携音乐周成员、广州青年交响乐团(少年团)亮相二沙岛钻石公园、执信中学校园、广州塔观景平台、沙面中心大街、永庆坊、粤剧艺术博物馆等文旅地标,将巴赫隽永经典的《无伴奏大提琴组曲》《勃兰登堡协奏曲》(片段),与广东音乐“五架头”及全新改编的广东音乐经典作品共冶一炉,在广州演绎了一幕幕传统与现代跨越时空相互碰撞、呼应、融合的动人情景,平和愉悦的巴赫作品也带给广州市民无尽的感动。

“我们的目的是通过音乐帮助人们走到一起。如果不是每个人都能够享受到音乐的话,那么音乐就不会是一种真正的文化。”马友友对巴赫作品的探讨,早已不限于音乐厅内。相信参与本届广东国际青年音乐周的学员、导师们,包括闭幕音乐会的现场观众,都如笔者一样,有一种在分享之中“走到一起”的切身感受,每个人的思想、感悟如涓涓细流汇成江河,随着巴赫旋律的奔流,激荡起灵感的浪花。若果真如此,那距离音乐周的举办初衷——“让音乐成为一种真正的文化”,就更近了吧!

报道来源:
翟佳 南方日报记者 徐子茗 整理
https://epaper.southcn.com/m/ipaper/nfrb/html/2020-01/29/content_48062.htm?from=groupmessage&isappinstalled=0

2020 Youth Music Culture Guangdong (YMCG) Concludes, To Return In 2021

QQ图片20200129230132

On January 18, the fourth Youth Music Culture Guangdong presented a unique Bach Marathon Concert at the Xinghai Concert Hall performed by all the young musicians of the 2020 YMCG Orchestra, lead by YMCG Artistic Director Yo-Yo Ma, Music Director Michael Stern and the YMCG faculty. The concert displayed its four core elements surrounding its moniker youth, music, culture, and Guangdong including open-mindedness, tolerance, communication, and development.

The program included a total of 21 works, including J.S. Bach’s Orchestral Suite No. 3, selections of Brandenburg Concertos Nos. 1 to 6, and excerpts from The Art of Fugue conducted by YMCG Music Director Michael Stern; 11 new creations by “Silkroad Bands”; and two Bach pieces performed by the Artistic Director Yo-Yo Ma. Ma also played Bach’s Sonata in G Major with harpsichordist Avi Stein as an encore. The concert was a true marathon with no intermission, lasting longer than four hours.

The 9-day musical journey, concluding with the sold-out Bach Marathon Concert, was once again enveloped in art and culture – this time through Bach’s music – interpreting the eternal theme of music integrating cultures and art connecting souls.

Global Attention
As a cultural brand with global influence – presented by the Guangdong Provincial Department of Culture and Tourism, organized jointly by the Guangzhou Symphony Orchestra (GSO) and Xinghai Concert Hall, and supported by the Information Office of Guangzhou Municipal People’s Government – the 2020 YMCG brought the focus of mainstream media at home and abroad to Guangzhou, the cultural center of the Guangdong-Hong Kong-Macao Greater Bay Area.

During the 2020 YMCG, the New York Times from the United States, BBC Music Magazine from the United Kingdom, Limelight Magazine from Australia, Hong Kong Radio 4(RTHK 4), Music Weekly from Beijing, and Sanlian Life Weekly from Beijing, plus other media attended events. Phoenix TV filmed the entire 2020 YMCG and produced a special report about YMCG’s Chairman of the Artistic Committee, Long Yu; Artistic Director Yo-Yo Ma; YMCG faculty; and students. Additionally, presidents of top international music conservatories, members of the Presidium of the Chinese Musicians Association and members of the Presidium of China Musicians Association’s Symphony Orchestra League visited YMCG rehearsals and attended the opening concert. President and CEO of The Philadelphia Orchestra, Matías Tarnopolsky, visited YMCG three consecutive days. Major media gave high praise to all performances including the opening and closing concert, especially to the YMCG leadership headed by Yo-Yo Ma, and the Guangzhou Symphony Youth Orchestra concert at six landmarks across Guangzhou. The Australian classical music magazine, Limelight’s Deputy Editor Angus McPherson commented afterwards that, “YMCG 2020 was a fascinating and inspiring cultural exchange centered around the timeless music of Johann Sebastian Bach.”

Timeless Bach
As 2020 is the 335th anniversary of J.S. Bach, his music was the theme of this year’s YMCG. Looking back on the 9-day journey, Bach’s music and spirit were everywhere. YMCG Artistic Director Yo-Yo Ma believes Bach’s music contains truth, trust, and service – the core values of culture. According to Ma, “Culture gives us the tools to discern and express truths about ourselves and our world in ways that others can understand, even if they’re not people we know. It helps us communicate with each other in ways that build understanding and therefore trust. And it does so in a way that – at its best – is focused on the other person, not ourselves. In other words, culture is an offering or a service that ultimately aims to help someone else.” Yo-Yo Ma brings Bach’s inspiration to YMCG. In the complex and complicated international political and cultural environment, he tries to explore the possibility of communication between humans and Bach’s music, sowing the spiritual seeds of peace and tolerance for the young generation.

The theme of Bach’s music ran through all the training and performances during YMCG, including the opening and closing concert program, chamber music training, and the “Silkroad Bands.” Among them, the improvisation training of the Silkroad Bands is an attempt to use folk dance music, which was borrowed and quoted by Bach and was popular in European courts during the Baroque era, as the theme of the lessons, exploring the spirit of 18th Century Baroque music composition through the improvisation of the 21st Century.

In addition to the opening and closing concerts which were both programmed around Bach’s music, four events were hosted at Xinghai Concert Hall: two chamber music salons and two “Music + Dialogue” events which explored Bach’s music and cultural spirit from different perspectives. The first “Music + Dialogue” explored the truth of playing music, how creators and performers create meanings for others through choices. The other one explored how music, especially Bach’s music, brings meaning to people, and further inspires people to give back to society and to follow their true heart. These two events were open to the public and was hosted at the Chamber Hall of Xinghai Concert Hall. Both events were full with an enthusiastic audience. Some audience members had traveled to Guangzhou from other cities, proving the wide influence of YMCG throughout the region.

Yo-Yo Ma and YMCG Musicians Perform Throughout Guangzhou
Yo-Yo Ma, together with 2020 YMCG Orchestra members and the Guangzhou Symphony Youth Orchestra, performed at six landmarks of Guangzhou. Bringing Bach’s timeless classic Unaccompanied Cello Suite and excerpts of a Brandenburg Concerto together with a traditional quintet work with Cantonese instruments called Five Heads and other newly adapted classical music pieces onstage. The musicians expressed moving scenes of viewing the world, retaining nostalgia in Guangzhou, an international metropolis that blends tradition and modern styles.

The six landmarks performed at were: the Diamond Park at Ersha Island, Zhixin High School, the 450M Viewing Deck of the Canton Tower, Shamian Main Street, the Yongqing Fang urban neighborhood, and the Cantonese Opera Art Museum. The six points spread out from the west to the east, from the Pearl River to the top of the city, connecting the path of development of modern Guangzhou. Yo-Yo Ma and the young musicians “checked in” at these six landmarks, left moving moments, and highlighted the concept of combining culture and travel.

Yo-Yo Ma and Long Yu talked with students about music at Zhixin High School. Maestro Yu said, “When we play music, don’t worry too much. Just enjoy it.” Yo-Yo Ma left teachers and students unforgettable memories by playing the Prelude of Bach’s Unaccompanied Cello Suite No. 3 and Mongolian Long Tune. On top of Canton Tower, young musicians from YMCG performed an excerpt from Brandenburg Concerto and the Cantonese work, Steps Up. A tourist from Shandong Province said, “Running into Yo-Yo Ma here… it’s fate!”

At the Cantonese Opera Art Museum, young musicians performed Bach’s Brandenburg Concerto No. 5 juxtaposed with Cantonese music Raindrop Pattering Plantain Leaves and Steps Up, plus Five Heads performed by a traditional quintet of Cantonese instruments. Yo-Yo Ma played Unaccompanied Cello Suites No. 1 and 6 to conclude the performance. A college student who was at the Cantonese Opera Art Museum, Li said, “What a surprise to run into Bach and Yo-Yo Ma!” Bach and Cantonese music were performed “hand in hand” – classic west meets traditional east. The integration of cultures was reflected in an innovative and brilliant performance on the Cantonese Opera Arts Museum stage.

Yo-Yo Ma with GSYO
The Guangzhou Symphony Youth Orchestra (GSYO) played an important role during this year’s YMCG. During the opening concert, audience members listened to Yo-Yo Ma play Bach with GSYO for the first time, a great affirmation to the GSYO. The Editor from BBC Music Magazine Oliver Condy commented: “Throughout last night’s concert, fresh life was breathed into the music of Bach – not just by the fantastic arrangements, but by the passion and dedication of the Guangzhou Symphony Orchestra and Guangzhou Symphony Youth Orchestra. The future of Chinese orchestral music is all but guaranteed in the hands of this talented family of musicians. And their conductor, Jing Huan, is a huge star in the ascendant, one surely to take her musicians to great heights.”

When the GSYO got on stage with Ma and other young musicians and performed with the professional sound they are known for to Guangzhou citizens, Ma was thoroughly impressed. The most unforgettable moment was the evening of January 17, a mini concert presented by students from Children’s Foundation Program (founded by GSYO in March 2019), when Yo-Yo Ma played with the cello section who had been learning an instrument for just eight months. Ma praised them, “I really love the kids’ performance. They are our future. The performance training they received is exactly how the training should be. They are so lucky to have Guangzhou Symphony Orchestra as their very strong support system.”

Besides the encounters with all three levels of the GSYO, Ma also interviewed college students during YMCG, talking about his experience of playing Bach at the underground tunnel of the Large Hadron Collider at the Swiss-French border. He discussed employment issues with foreign language students who love music and explored the description of hope in Bach’s music. Equal and diverse cultural communication takes place at every corner of YMCG.

With the last note of the 2020 YMCG Closing Concert, the fourth YMCG concluded. It was infused with a cultural philosophy and cultural spirit spanning societies and creating a future together. YMCG is an innovative and far-reaching attempt to build a community of human destiny. Under the leadership of Yo-Yo Ma, Long Yu, and the YMCG faculty, young musicians from different regions at home and abroad are learning to absorb advanced and open cultural thinking and artistic qualities, showing the world a vivid image of China today, and demonstrating the charm of the vibrant province of Guangdong.

The next YMCG is scheduled to return in January 2021.

by BWW News Desk Jan. 30, 2020
https://www.broadwayworld.com/china/article/2020-Youth-Music-Culture-Guangdong-YMCG-Concludes-To-Return-In-2021-20200130

对话大提琴家马友友:文化是一种给予和服务

QQ图片20200129225825

1月17日下午,广州市荔湾区的粤剧艺术博物馆水上戏台,著名大提琴家马友友拉起巴赫的无伴奏大提琴组曲,优雅的旋律飘荡在岭南园林,碰撞出奇妙的治愈火花。

造访广州,坐镇广东国际青年音乐周(下称“音乐周”),是他4年来如期进行的新年活动。4年来,他和世界各地的青年音乐家们在这里尝试不同的主题,一起做“音乐试验”。18次斩获格莱美奖的马友友,早已不仅是一位大提琴演奏家。

1月16日及17日下午,他带领音乐周成员走进广州社区,在6个文旅地标为市民演奏巴赫音乐。在每个地点,他坚持用不甚熟练的中文问候市民“新年快乐”,与每个演奏的孩子握手。

在没有墙壁的地方演奏

平和愉悦的巴赫大提琴组曲回荡在沙面、永庆坊和粤剧艺术博物馆,音乐融于美妙的大自然。人们放慢忙碌的脚步,好奇加入音乐营造的氛围。市民时小姐热泪盈眶:“承包了我周最宁静的时刻,原本不就该如此吗?音乐走进不同的社区,属于每一个人。”

南方日报:又见到您了,很少有活动吸引你在一个城市呆两周,第四年参加音乐周了,有什么新的体会?

马友友:每一天都很有趣,每一天都不一样。我喜欢广州温暖的气候,也感受着人们的热情和开放。更大胆的音乐尝试,也在这片热土上发生。

南方日报:今年,您和音乐周艺术委员会主席余隆先生共同谋划了6场在广州的社区演出,这个举动的目的是什么?让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马友友:音乐不仅仅存在于耳机、扬声器或是音乐厅里。它无处不在,在大自然中,起风时树叶的沙沙声,小鸟的啼叫声⋯⋯音乐把人们聚集联系在一起,进入一种特定的精神状态。我尤为感谢的是,音乐周的每一位参与者,他们不是因为“这是一份工作”,而更像是大家为了实现一份愿景,而凝聚在一起。

如果没有远大的愿景,这一切都不会发生。我曾和余隆讨论,我们的愿景是把音乐带给所有人,从儿童到青年人都能完全参与进来。文化的影响力从这里发生,不局限于71位参与者,而是扩大到所有人。

南方日报:您的音乐事业广泛而多元,奔走于世界各地,发现各国各民族优秀的艺术家,共同创作全新音乐,可以谈谈您近期的计划吗?

马友友:去年,我从中国传统文化和古老哲学入手,以“五行”金、木、水、火、土解构音乐中自然的观照,以“五感”色、声、香、味、触阐述音乐表达的想象手段与机制。眼下,我与音乐周艺委会主席余隆共同策划了6场“巴赫快闪”,对其作品的探讨,不仅仅在音乐厅,还分享给了音乐厅外更多的广州市民。

我在音乐厅或者开放的空间,在没有墙壁的地方都演奏过。音乐确实能够带来改变。我希望,不管你在哪里,不管我在哪里,我们都能通过音乐帮助人们走到一起。

进行多元文化的碰撞

马友友现在做的事情,将音乐带到不同的社区,在世界各地聆听不同的声音。他相信,各地的音乐能够促进世界大同。

早在1998年,他创建了“丝绸之路”音乐组织计划,发现世界各国各民族优秀的艺术家,带领他们打破地域隔阂,一起创作全新音乐,进行多元文化的碰撞。

南方日报:本届音乐周,巴赫的音乐无处不在。对于大众而言,巴赫严谨的复调音乐就像巴洛克建筑高耸的尖塔,可望而不可及,您怎么看?

马友友:巴赫的作品通过讲故事的方式和我们建立信任关系,这也正是今年音乐周要做的事情最好的媒介。

我觉得巴赫是一个很有意思的人,他不仅是一位伟大的作曲家、音乐家,还是一位科学家,通过音律熟知人类本性和自然。通过音律,巴赫诠释了人的内心和情感、意识和潜意识,也熟知了人类的本性和自然。近六十年来,我在悲伤和喜悦之时,它都能给我带来精神寄托,让我感到温馨和欢乐,作品在问世三百多年后的今天依然拥有这种力量,能帮助我们度过艰难。

近两年来,我发起了巴赫项目,计划在全球36个地点演奏巴赫大提琴组曲。就好像我带着礼物去那里做客,这个礼物以音乐的形式送给不同的社区。如果不是每个人都能够享受到音乐的话,那么音乐就不会是一种真正的文化。

南方日报:您希望向大湾区的青年传递怎样的音乐理念?

马友友:一路走来,我从音乐周及广州交响乐团的工作人员身上,感受到他们对音乐工作的热情,尤其是对青少年音乐教育的关怀。广州交响乐团去年开办了广州青年交响乐团少年基础班,关注儿童的发展,这是非常有意义的工作。我很自豪,这个举动并不是要让孩子们成为音乐家,而是帮助他们成为一个独立的个体。儿童的音乐教育,也一直是我人生的一部分。当音乐是为了每一个人,才是值得的。

今年同样有很多来自大湾区的朋友们加入。实际上,文化信念、音乐理念的根植,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我们现在所做的事情,就是播撒下文化的种子。我相信我所说的关于“真理、信任和服务”的音乐理念,会通过真正愿意思考、推动事情的大湾区青年们,而生根发芽。人们透过这些理念,实现自己想做的事。明年,我也希望能汇集更多大湾区优秀乐团及管理者,共同来实现音乐周的愿景。

乐器也是沟通的媒介

虽然打趣自己是“音乐周最老的成员”,马友友与年轻人却没有距离感。与音乐周学员的首次见面会上,身为艺术总监的他,反而像一个调皮捣蛋的学生,走到学员身后戳脑袋,以独特的搞怪方式,与每个人打招呼。以至于他被要求分享自己不为人知的一面时,他的回答“我其实是一个严肃的人”,逗乐全场。

南方日报:首次与学员会面,您提出文化的三个核心价值“真理、信任、服务”,希望年轻人们不仅从音乐上进行思考。请问,如何以服务的方式进行演奏?

马友友:在我的观念里,文化是一种给予,是一种服务,这种服务最终目的是为了帮助他人。手上的乐器不仅是乐器,还是沟通的媒介,是连接世界的桥梁。演奏,则是发挥自己内在的才华,与听者交流。

南方日报:今年,您主动增加了与每位学员一对一的交流环节,希望创造一个“安全空间”,让他们能自如表达自己的想法,自如演奏,包括展示脆弱的一面。

马友友:这很重要,在这个安全空间,我们坦诚相待,互相信任,对不同的看法进行深入探讨。

南方日报:不用语言沟通,您和年轻人怎样建立联系?

马友友:很棒的是,我在室外演奏时,有很多年轻人围观。孩子们天真可爱,当他们表现出兴趣,就是真的感兴趣;如果他们不感兴趣,会停止关注。所以我想我的目标是想和他们建立联系,因为如果建立了联系,那将是属于他们的一部分。

报道来源:
南方日报
记者 徐子茗
统筹 邵一弘 伍青
图片 李细华 姚志豪 部分由广东国际青年音乐周提供
二O二O年一月二十三日
https://static.nfapp.southcn.com/content/202001/23/c3015190.html?colID=12722&appversion=6300&firstColID=12722&from=singlemessage&isappinstalled=0&date=OThiMzZhYWItYmI3MS00NWI1LWFlMWMtNjk2ODdiZTQ4YzQx&layer=2&share_token=

First Limelight YMCG story on the closing concert is already up!

QQ图片20200129230132

YO-YO MA CAPS OFF YOUTH MUSIC CULTURE GUANGDONG 2020 WITH BACH MARATHON

“The only way to play music is: when we are on stage, we are all equal,” Yo-Yo Ma told the audience after emerging from the nether regions of the orchestra’s cello section. The superstar cellist addressed the audience in Xinghai Concert Hall in both English and Chinese at the closing concert of Youth Music Culture Guangdong, a ten-day event which saw young musicians from around the world – from countries including Australia, Hungary, Italy and Japan – gather in Guangzhou, China, for an intensive period of musical and cultural exchange centred around the music of Johann Sebastian Bach.

It was with Bach that the fourth year of YMCG opened ten days earlier: under the deft baton of conductor Jing Huan, the Guangzhou Symphony Orchestra and the talented young musicians of the Guangzhou Symphony Youth Orchestra offered up a fascinating exploration of the many faces of Bach’s music. With heartfelt arias from Ma and American violinist Johnny Gandelsman presented alongside organ works reimagined for the colour and might of the modern symphony orchestra (by the likes of Stokowski, Respighi, Elgar and Schoenberg) the opening concert paid joyous tribute to Bach’s enduring legacy in the 20th century.

The closing concert on January 18 was likewise bookended by orchestral takes on Bach’s music, the 71-strong YMCG Orchestra – a mixture of ages and experience levels, spanning students to professionals, as well as keen players forging careers in professions outside music – performing selections from the Art of Fugue (in arrangement by Ljova) and finishing the concert with Bach’s Third Orchestral Suite, all under the baton of Kansas City Symphony’s Music Director Michael Stern.

Between these pillars was a complete cycle of the Brandenburg Concertos and 11 performances by ‘Silk Road’ bands – groups who re-arranged, composed and improvised on Baroque dance suites in contemporary evocations of Bach’s own methodology. Finally, woven through the program were appearances by Yo-Yo Ma himself, performing excerpts from the Cello Suites he has been touring around the world, including to Australia, as part of The Bach Project.

The concert was therefore a marathon, four-hour affair – presented without an interval – and while the musicians might have been playing at different levels, the performances were all infused with a sense of joy and collaboration. There were many memorable moments to savour: Han Mengying’s oboe solo in the First Brandenburg Concerto, for instance, or Evelyn Petcher Brandes’ violin in the Fourth, or the rich viola sound of the Sixth.

Between the Brandenburgs, the Silk Road performances were a chance for the participants to cut loose, with dancing, improvisation and theatrics providing a welcome change of texture and style – there were moments of jazz, flamenco and a hoe down, while a cellist from Kazakhstan, Tolkynuly Talgar, played the dombra, and YMCG 2020’s sole Australian participant, flautist Henry Liang, beguiled the audience with the haunting timbres of the Japanese Shō. Wild bass solos, strummed celli and percussive grooves abounded, the audience at times driven to cheer and clap along. But ultimately each performance, however varied, tied a discernible string back to the music of Bach, making for an effective complement to the Concertos.

Ma’s own performances were a pleasure – “I am the oldest YMCG participant,” he quipped – and there was an audible exhalation of delight from the audience as he unspooled the opening broken chords of Bach’s Cello Suite No 1. The unsung hero of the evening, however, was faculty harpsichordist Avi Stein, who performed in all six Brandenburgs – the formidable harpsichord cadenza of the Fifth might be considered a night’s work by itself – as well as in poignant, intimate duet with Ma.

For the Third Orchestral Suite – culminating in brassy triumphant in the Gigue – Ma re-joined the back desk of the cellos, a touching manifestation of the spirit of collegiality and community through music which he fostered throughout YMCG and this final concert.

From:
LIMELIGHT
by Angus McPherson on January 22, 2020

2020(第四届)广东国际青年音乐周盛大闭幕

QQ图片20200129230115

1月18日,“2020(第四届)广东国际青音乐周”以YMCG(注:YMCG是音乐周四个关键词Youth、Music、Culture、Guangdong 的缩写,分别代表了音乐周的青年、音乐、文化、广东这四大元素)特有的开放、包容、交流、发展的面目,由艺术总监马友友、音乐周导师团与音乐总监麦克尔斯特恩领衔音乐周YMCG交响乐团的所有青年音乐家一起,在星海音乐厅的舞台为观众们呈现出一场别开生面的“马拉松”音乐会。

这场音乐会从傍晚6点开始演出,节目单上一共有21首曲目,包括开头和结尾由音乐周音乐总监麦克尔斯特恩执棒音乐周YMCG交响乐团演出JS巴赫的《赋格的艺术》(4个选段)和《管弦乐组曲第三号》,全部六首《勃兰登堡协奏曲》,11组丝路青年乐坊组合的全新创作,以及由艺术总监马友友亲自演奏的两首巴赫作品。马友友还与羽管键琴演奏家艾维·施泰因一起临时加演了一首巴赫《G大调奏鸣曲》。整场音乐会没有中间休息,一直演到将晚上10点多才结束。本届音乐周也在这场“马拉松”音乐会之后拉上了帷幕。
历时9天的音乐之旅在巴赫的音乐中再一次得到艺术与文化上的升华,诠释出音乐融通文化,艺术联结心灵的永恒主题。
省市联动,全球瞩目
作为具有世界影响力的文化艺术品牌活动,由省文旅厅主办、广州交响乐团和星海音乐厅承办、广州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支持的2020(第四届)广东国际青年音乐周使国内外主流媒体聚焦粤港澳大湾区文化中心城市广州,同时也开创YMCG首次省市联动策划组织的先河。

音乐周期间,美国《纽约时报》(New York Times)、英国《BBC音乐杂志》(BBC Music Magazine)、澳洲古典音乐杂志《聚光灯》(Limelight)、香港电台第四台、北京《音乐周报》、《三联生活周刊》等媒体进驻音乐周,香港凤凰卫视全程拍摄,为音乐周艺术委员会主席余隆、艺术总监马友友及音乐周导师、学员作专题报道。世界顶级音乐学府的校长们及中国音协主席团成员、中国音协交响乐团联盟主席团成员等业界大咖亲临马友友与广州青年交响乐团排练现场观摩,并出席音乐周开幕式音乐会。费城交响乐团总裁兼首席执行官Matías Tarnopolsky连续三天到音乐周举办现场实地观摩考察。各大媒体高度肯定包括开闭幕音乐会在内的各大演出演出,其中,对以马友友为首的YMCG导师团队、广州青年交响乐团在广州六大文旅地标的展演更给予了极高的评价。澳洲古典音乐杂志Limeligh编辑Angus McPherson在参与音乐周全程活动后评价道:“2020广东国际青年音乐周是一个围绕巴赫永恒的音乐而开展的,迷人而极具启发性的文化交流盛会。”
永恒巴赫
巴赫是2020广东国际青年音乐周的主题,2020年正好也是巴赫诞辰335年的纪念。作曲家的最后作品之一《赋格的艺术》、乐队作品的大作《勃兰登堡协奏曲》以及《第三管弦乐组曲》被搬上了闭幕式“马拉松”音乐会的舞台。这场集中展现了过去九天青年音乐家们以巴赫为载体进行的文化交流的音乐会,演出三天前即全场售罄。

回顾音乐周九天的活动,巴赫的音乐与精神无处不在。音乐周艺术总监马友友认为,巴赫音乐蕴含真理、信任、服务——即文化的核心价值:“文化帮助我们互相沟通,彼此理解,从而构建信任。文化是一种给予,是一种服务,这种服务最终的目的就是为了帮助他人。”马友友为音乐周带来巴赫的启迪,在纷繁复杂的国际政治和文化环境中,试图通过巴赫其人和音乐探讨沟通的可能性,为年轻一代种下和平、包容的精神种子。

巴赫的音乐主题贯穿了本届音乐周所有的训练及演出,包括开闭幕式曲目、室内乐训练、丝路青年乐坊等。其中丝路青年乐坊的即兴音乐训练更是尝试以巴赫曾借用、援引的巴洛克年代盛行于欧洲宫廷、民间的舞蹈音乐作为训练的主题,从21世纪的即兴创作中探讨18世纪巴洛克年代音乐创作的精神与方式。

除了开闭幕式音乐会均以巴赫音乐为主题之外,四场在星海音乐厅举行的活动:两场室内乐沙龙与两场“乐聚·畅谈”音乐活动也分别从不同的角度探讨巴赫的音乐与文化精神。第一场“乐聚·畅谈”探讨演奏音乐的真理,创作者与演奏者如何通过抉择为他人缔造意义;第二场则探讨音乐,尤其是巴赫的音乐如何带给人意义,从而进一步启发人回馈社会、回归初心。这两场面对公众开放的活动,首次在星海音乐厅室内乐演奏厅举行,两场活动全场爆满,观众参与的热情高涨,不少人还是从外地赶来广州参加,足以证明YMCG的影响力。
当马友友走上粤剧戏台
马友友携2020广东国际青年音乐周交响乐团成员、广州青年交响乐团(少年团)亮相广州六大文旅地标,将巴赫隽永经典的《无伴奏大提琴组曲》、《勃兰登堡协奏曲》(片段)和广东音乐“五架头”、全新改编的经典作品等音乐共冶一炉,在广州这个融汇传统与现代风格的国际大都市演绎放眼世界与留住乡愁的动人情景。

音乐家们到访的六大地标分别是二沙岛钻石公园、执信中学校园、广州塔450观景平台、沙面中心大街、永庆坊、粤剧艺术博物馆。六个选点从西到东、从珠江河畔到城市之巅,串联起近代广州的发展轨迹。马友友与青年音乐家们在上述六大地标“打卡”,留下一个个动人的瞬间,彰显“以文促旅、以旅彰文”的文旅结合理念。

执信中学榕树下马友友与余隆和莘莘学子畅谈音乐之道。余隆说到:“我们演奏音乐时,不要顾虑太多,要享受,要乐在其中。”马友友则以巴赫《第三号无伴奏大提琴组曲》前奏曲与《蒙古长调》为执信中学师生留下难忘的记忆。在游人如鲫的广州塔450观景平台,青年音乐家的《第四勃兰登堡协奏曲》(片段)、广州青年交响乐团(少年团)的《步步高》为云端的广州带来了冬日的暖流。有来自山东的游客表示:“在这里邂逅马友友,缘分!”

在粤剧艺术博物馆水上舞台,青年音乐家们在平日用于“唱、念、做、打”的戏台演奏起巴赫的《第五勃兰登堡协奏曲》,而与之相匹配的则是广东民族乐团“五架头”演奏的《雨打芭蕉》和《步步高》,压轴出场的马友友以巴赫的第一、第六无伴奏大提琴组曲为演出画上圆满的句号。在粤剧艺术博物馆“打卡”的大学生小李表示:“真没想到能在这么古老的街区邂逅巴赫,邂逅马友友!巴赫与民乐的碰撞太让我惊喜!”巴赫与广东音乐“携手”,西方经典遇上东方传统,文化的共融互通在粤剧舞台得到最创新且出彩的体现。
安排大师名家和青年音乐家进行社区演出,是在广东省委省政府出台措施,以支持深圳先行示范区建设同等的力度支持广州“四个出新出彩”实现老城市新活力的大背景下,广东国际青年音乐周主承办方积极响应,主动作为的举措。
大师拉“小手”
广州青年交响乐团、广青交(少年团)、广青交少年基础班在音乐周各项演出活动中都扮演极其重要的角色。在开幕式音乐会中,观众首次聆听到大师马友友与广州青年交响乐团共同演出巴赫的作品,这对于广青交而言是一种极大的肯定。英国《BBC音乐杂志》编辑Oliver Condy评价道:“音乐会为巴赫的音乐注入了新鲜的活力——不仅因为美妙的交响乐改编版本,更因为广交和广青交的热情、全情投入而闪耀的演出。中国交响音乐的未来掌握在这个具有天赋的音乐大家庭手里。他们的指挥景焕是一颗冉冉上升的巨星,必将带领她的音乐家们走向更高的水平。”

在马友友携YMCG交响乐团成员参与的六场社区演出中,广青交(少年团)的孩子们与马友友及青年音乐家同台,为广州市民奉上专业且真诚的“广青交之声”,其演奏得到了马友友的充分肯定。最为值得铭记的是,马友友出席了1月17日晚上举行的广州青年交响乐团首届少年基础班第二学期汇报演出,并与学琴仅8个月的孩子们合作演奏了《街头音乐》。

大师拉“小手”,可以说是音乐周期间最动人的瞬间之一。事实上,马友友在刚刚抵达广州就已经向工作人员询问关于广青交“少年基础班”的发展情况,2019音乐周期间对少年班的殷殷寄语成为他长久以来的牵挂。完成和少年班的“首演”之后,大师再次对少年班表示赞赏:“我真的非常喜欢这些小朋友的演奏,他们是我们的未来,他们接受的演奏训练也是音乐教育应有的模样。孩子们真的很幸福,能有广州交响乐团作为坚实的后盾为这个了不起的项目提供支持。我觉得这非常用心,也很让我感动。”
除了和广青交、少交、少年班三者的邂逅之外,马友友还在音乐周期间接受广东高校学生代表对他的专访,畅谈他在欧洲瑞法边界大型强子对撞机地下隧道演奏巴赫的体验;和热爱音乐的外语学生探讨就业问题;探索巴赫音乐中关于希望的描述等等。可见平等、多元的文化沟通,在YMCG的每一个角落中发生。

随着2020广东国际青年音乐周闭幕式音乐会最后一个音符的落下,第四届音乐周宣告圆满落幕。音乐周注入了余隆、马友友及导师团队跨越文化、共创未来的音乐理念和文化精神,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一种创新且影响深远的尝试。在他们的引领下,来自海内外不同地区的青年音乐家以乐会友,学习吸收海内外先进开放的文化思维和艺术养分,向世界展示当今中国的生动形象,展示活力广东的迷人风采。

报道来源:
文娱频道
二O二O年一月二十九日
https://c.m.163.com/news/a/F38JD5EO0537A7WH.html?spss=newsapp&from=singlemessage&isappinstalled=0&spssid=6b909b47ba33a46db735f62e023e30f3&spsw=1&isFromH5Share=article

“坐镇”广州一周,马友友都做了些什么?

QQ图片20200129230042

1月18日晚6时,2020广东国际青年音乐周的闭幕式音乐会在星海音乐厅奏响,马友友领衔的导师团与音乐周YMCG交响乐团的青年音乐家们一起,为观众呈现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巴赫马拉松”音乐会,展现了音乐周开放、包容、交流、发展的面目。
广东国际青年音乐周自2017年1月首次举办,即被业界誉为“翻开中国交响乐崭新的一页”。本届音乐周自1月10日开幕以来,举行了多项活动,尤其特别的是,还举行了六场社区演出。在接受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专访时,音乐周艺术总监、著名大提琴家马友友表示:“文化是造‘桥’而不是造‘墙’。我们相遇在音乐里,总会有惊喜。”

闭幕现场
4小时“巴赫马拉松”,两位导师即兴“脱口秀”
1月18日晚,2020广东国际青年音乐周闭幕式音乐会在星海音乐厅举行,从傍晚6时起奏响连续4小时的“巴赫马拉松”。来自全球不同国家的青年音乐家将一周以来在广东音乐周的学习领悟,化作音符里的跃动,以不同形式呈献给观众。
音乐会上,YMCG交响乐团接连带来巴赫的经典曲目《赋格的艺术》(选段)、《勃兰登堡协奏曲》(选段)、《D大调第三管弦乐组曲》等作品。

11组丝路青年乐坊带来的即兴表演,更是备受期待。面对不同的主题,来自不同国家的年轻乐者海纳百川,带来创意十足的诠释,不断惊艳着现场观众。
现场,马友友不仅带来精彩独奏,还变身串场主持人,与老朋友——YMCG乐团指挥、美国著名指挥家迈克尔·斯特恩说起“脱口秀”。已经连续四届担任艺术总监的马友友笑言自己是“广东国际青年音乐周最老的成员”,“但这个舞台是平等的”。
斯特恩则透露,每年来广州参加青年音乐周,都有不同感受。“今年,我们与青年艺术家们一起分享、交流、合作,当然,还有各种吃!真的非常开心。”

为期一周多的广东青年音乐周,来自不同国家的71名青年音乐家青年音乐家们走到一起,在以艺术总监马友友及音乐总监迈克尔·斯特恩两位首席导师领衔的国际名家导师团队的指导与陪伴下,一同排练、练习、交流、演出、玩耍,欢乐有爱的气氛贯穿始终。
过去的一周,导师团队举行了数场音乐沙龙和“乐聚·畅谈”讲座,每天从早到晚安排的大师班、丝路青年音乐工坊、乐团排练等多项活动,让导师和学员一同完成了一趟音乐之旅,
把“巴赫”带进社区
巴赫并非遥不可及,助老城市焕发新活力
2020年是德国音乐家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335年的诞辰,本届音乐周以他和他的音乐为主线,贯穿音乐周的始终。
不仅在音乐厅,马友友以及YMCG(国际青年音乐周交响乐团)还把巴赫的音乐带到社区。1月16日、17日,由余隆、马友友策划,马友友领衔、国际名家组成的音乐周导师团成员与来自全球的音乐周YMCG交响乐团青年音乐家们,以及广州青年交响乐团(少年团)的学子们组成的乐队,在二沙岛、执信中学、广州塔、沙面、永庆坊和粤剧艺术博物馆水上舞台接连举行6场“快闪”演出,让老城市焕发了新活力,为市民带去了难忘的音乐记忆。

连续两天的时间里,马友友穿梭于广州的不同文旅地标。巴赫平和又愉悦的不朽名作,响彻在这座城市的不同角落,通过与古典音乐的对话,推动广东国际青年音乐周与城市之间的文化交融。
在沙面百年古树下,马友友边“舞蹈”边拉琴,还现场客串起主持人,“采访”起两尊拉琴表演者的雕塑,与现场的孩子们亲切互动。在哈哈大笑之余,引领他们认识古典音乐的魅力。演出时,马友友则立刻全情投入,感情充沛,演到机动处甚至站起来拉琴,高超的技艺吸引家长孩子们看得聚精会神。
在粤剧博物馆,主办方则精心策划了“巴赫与广东音乐”这个东西音乐文化碰撞的环节。水上楼台,音乐响起,浪漫至极,吸引了不少来粤剧博物馆“打卡”的游客与市民驻足欣赏。有观众被音乐深深感染,情不自禁地感动落泪。

音乐仿如流动的建筑,砖瓦则如同凝固的和弦,两者的混搭和碰撞产生出和谐与蓬勃的艺术力量,让路人纷纷驻足观看。有网友表示,“广州不愧是大都市,没想到在街头也能邂逅马友友这样的国际大师!”也有不少乐迷表示非常欢迎这一类的活动,“巴赫并非遥不可及,他对当代依然有着很深的影响。”

对话马友友——
“文化让我们造‘桥’而不是造‘墙’”
广州日报:本次音乐周,城中文化旅游地标“快闪”备受关注,你认为如此安排的意义是什么?更喜欢去很有历史感的地方,还是很现代的地方?为什么?
马友友:如果去到一个有历史感的地方,我会开始想了解它的历史、这里发生过的事情。如果去到一个很现代的建筑,我会好奇它是由谁设计的,它是怎么建成的,谁在使用它……这一切都让我好奇。去到某个地方,我最在意的是那个地方的人,不同的地方不同的人,会让人产生新鲜感。我们在这里演奏巴赫的音乐,围观的人们,是路人偶然听到音乐走了过来,还是有目的地来到这里,无论他们为什么来到这里,我们在这里,相遇在音乐里,就会有惊喜。
巴赫的音乐走出音乐厅,展开与城市的对话。我希望,不管你在哪里,不管我在哪里,我们都能通过巴赫的音乐帮助人们走到一起。

广州日报:这几年,在音乐周期间和年轻学员的相处中,你有什么收获?
马友友:我看到学员从中国不同的地方、从世界不同的地方来,他们多数在20岁到30岁,有的已经工作,有的还在求学,他们有不同的需要、经验、背景,非常多元。
我们在一起交流,一起做音乐,我们是他们的长辈,也是同事,不同的看法都可以互相交流、互相借鉴。这样的环境和氛围让他们感到安心,能够去试验、去想象。试验也是我们的目的,试验之后才能找到方向。有很多人表演的时候会害怕,担心被别人笑。但表演的目的是让听众快乐,听众最重要,表演者是次要的,听众是来欣赏的,不是来批评你的。我们一起分享,不一定是立竿见影有效的,但对他的人生、将来是有益的。我们都是生命的建筑家,有机会不断试验,才能找出好的方向。如果有一个长远的目的,今天就开始走。比如我很害喜,那我就先解决这个问题,今天找人问一个问题,明天找另一个人问另一个问题,慢慢解决这个问题,当小的问题一个一个解决了,我们就离长远的目标就越来越接近了。

广州日报:本届音乐周的主题是巴赫,这是出于一种什么样的考量?
马友友:我听巴赫,他在音乐里能表现无限大,这也是全球性的一种表现。巴赫是拥有同理心的“科学作曲家”,他能给我们一种安慰,了解我们所有的感情。世界很复杂,他的每一首曲子都有一个主题能达到无穷大,他的音乐特别能连接到我们的当下。
巴赫是最杰出的即兴演奏家之一,温顿·马萨利斯说他是第一位爵士的作曲家,这也是古典音乐的一个来源。如果我们在文化上如果做得足够好,就可以把“他者”变成自己,进一步成为“我们的”财富,这是文化的宗旨和目的。这也是我们在YMCG所做的——把经典的音乐带到现代。我们不要害怕,文化给我们一个机会,是造“桥”而不是造“墙”,善于分享,就能增强我们所有的人的创造力。
“我给广青交的孩子们打100分!”
广州日报:开幕式音乐会上,广州青年交响乐团的小乐手也有登台表演,社区“快闪”,你也有和他们合作。你给他们的表现打多少分?
马友友:100分!开幕式音乐会前他们正值期末考试,很累很辛苦,但是他们仍然很用心完成指挥对他们的要求,他们拉的曲子那么美妙。感谢广交所有做这件事的人,很佩服他们,这不是平常的工作,他们用心、用头脑、用激情在做。我看到了他们对这些孩子的关爱、照顾。他们给了年轻人一个目标。我看到11岁的吹双簧管的小女孩用非常健康的态度对待她的学习,没有任何不健康的压力。遇到困难,她能认真分析、积极解决。
广青交在做的事情并不是训练专业的音乐家,而是塑造未来的公民。它给所有的人提供机会,文化是给大家的,不是给特定人群的。这一点,尤其可贵。

广州日报:每年1月,您都付出时间和精力来“坐镇”音乐周,音乐周以及广州吸引你的最大魅力是什么?
马友友:我很少有机会能在一个地方一待就是一个多星期。我喜欢广州,这里天气好空气好,吃得新鲜美味。这里的人热情、自然。我觉得广州是中国的宝贝,无论是在历史、文化还是经济方面。广州在大河大海交界处,我在这里和这里的人们一起工作非常舒服。特别是,我们做的工作这么有意义。”

报道来源:
广州日报全媒体文字记者:黄岸、张素芹 全媒体编辑:曾俊
二O二O年一月二十日
https://pc.gzdaily.cn/amucsite/pad/index.html?from=groupmessage&isappinstalled=0#/detail/1126733?site4

这九天,马友友让巴赫融入了广州

QQ图片20200129225923

1月18日晚,2020(第四届)广东国际青年音乐周(以下简称“音乐周”)在一场持续三个多小时的“马拉松”音乐会中落下帷幕。由艺术总监马友友、音乐周导师团与音乐总监麦克尔•斯特恩领衔音乐周YMCG交响乐团的所有青年音乐家一起,在星海音乐厅的舞台为观众们呈现一场别开生面的表演。

这场音乐会从傍晚6时开始,没有中场休息。节目单上一共有21首曲目,包括开头和结尾由音乐周音乐总监麦克尔•斯特恩执棒音乐周YMCG交响乐团演出J·S·巴赫的《赋格的艺术》(4个选段)和《管弦乐组曲第三号》,全部六首《勃兰登堡协奏曲》,11组丝路青年乐坊组合的全新创作,以及由艺术总监马友友亲自演奏的两首巴赫作品。马友友还与羽管键琴演奏家艾维·施泰因一起临时加演了一首巴赫《G大调奏鸣曲》。

历时9天的音乐之旅在巴赫的音乐中再一次得到艺术与文化上的升华,诠释出音乐融通文化,艺术联结心灵的永恒主题。

巴赫精神贯穿始终

作为具有世界影响力的文化艺术品牌活动,本届音乐周由省文旅厅主办、广州交响乐团和星海音乐厅承办、广州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支持,吸引了世界顶级音乐学府的校长们及中国音协主席团成员、中国音协交响乐团联盟主席团成员等业界大咖亲临。费城交响乐团总裁兼首席执行官Matías Tarnopolsky连续三天到音乐周举办现场实地观摩考察。

巴赫是2020广东国际青年音乐周的主题,2020年正好是巴赫诞辰335年的纪念。作曲家的最后作品之一《赋格的艺术》、乐队作品的大作《勃兰登堡协奏曲》以及《第三管弦乐组曲》被搬上了闭幕式“马拉松”音乐会的舞台。这场集中展现了过去九天青年音乐家们以巴赫为载体进行的文化交流的音乐会,演出三天前即全场售罄。

丝绸青年乐坊
回顾音乐周9天的活动,巴赫的音乐主题贯穿了所有训练及演出,包括开闭幕式曲目、室内乐训练、丝路青年乐坊等。其中丝路青年乐坊的即兴音乐训练尝试以巴赫曾借用、援引的巴洛克年代盛行于欧洲宫廷、民间的舞蹈音乐作为训练的主题,从21世纪的即兴创作中探讨18世纪巴洛克年代音乐创作的精神与方式。

音乐周艺术总监马友友认为,巴赫音乐蕴含真理、信任、服务——即文化的核心价值:“文化帮助我们互相沟通,彼此理解,从而构建信任。文化是一种给予,是一种服务,这种服务最终的目的就是为了帮助他人。”马友友为音乐周带来巴赫的启迪,试图通过巴赫其人和音乐探讨沟通的可能性,为年轻一代种下和平、包容的精神种子。

首场“乐聚·畅谈”音乐讲座

此外,四场在星海音乐厅举行的活动:两场室内乐沙龙与两场“乐聚·畅谈”音乐活动也分别从不同的角度探讨巴赫的音乐与文化精神。第一场“乐聚·畅谈”探讨演奏音乐的真理,创作者与演奏者如何通过抉择为他人缔造意义;第二场则探讨音乐,尤其是巴赫的音乐如何带给人意义,从而进一步启发人回馈社会、回归初心。这两场面对公众开放的活动,首次在星海音乐厅室内乐演奏厅举行,全场爆满,观众参与的热情高涨,不少人还是从外地赶来参加,足以证明音乐周的影响力。

当马友友走上粤剧戏台

1月16日及17日下午,马友友携2020广东国际青年音乐周交响乐团成员、广州青年交响乐团(少年团)亮相广州六大文旅地标,将巴赫隽永经典的《无伴奏大提琴组曲》、《勃兰登堡协奏曲》(片段)和广东音乐“五架头”、全新改编的经典作品等音乐共一炉,在广州这个传统又现代的国际大都市,演绎动人情景。

音乐家们到访的六大地标分别是二沙岛钻石公园、执信中学校园、广州塔450观景平台、沙面中心大街、永庆坊、粤剧艺术博物馆。六个选点从西到东、从珠江河畔到城市之巅,串联起近代广州的发展轨迹。马友友与青年音乐家们在上述六大地标“打卡”,留下一个个动人的瞬间,彰显“以文促旅、以旅彰文”的文旅结合理念。

在执信中学,马友友与余隆和莘莘学子畅谈音乐之道。余隆说:“我们演奏音乐时,不要顾虑太多,要享受,要乐在其中。”马友友则以巴赫《第三号无伴奏大提琴组曲》前奏曲与《蒙古长调》为执信中学师生留下难忘的记忆。在游人如鲫的广州塔450观景平台,青年音乐家的《第四勃兰登堡协奏曲》(片段)、广州青年交响乐团(少年团)的《步步高》为云端的广州带来了冬日的暖流。

在粤剧博物馆水上舞台,青年音乐家们在平日用于“唱、念、做、打”的戏台演奏起巴赫的《第五勃兰登堡协奏曲》,而与之相匹配的则是广东民族乐团“五架头”演奏的《雨打芭蕉》和《步步高》,压轴出场的马友友以巴赫的第一、第六无伴奏大提琴组曲为演出画上圆满的句号。巴赫与广东音乐“携手”,西方经典遇上东方传统,文化的共融互通在粤剧舞台得到最创新且出彩的体现。

大师拉“小手”

值得一提的是,本届音乐周,广州青年交响乐团、广青交(少年团)、广青交少年基础班在各项演出活动中都扮演着重要角色。在开幕式音乐会中,观众首次聆听到大师马友友与广州青年交响乐团共同演出巴赫的作品,这对广青交而言是一种极大的肯定。

在六场社区演出中,广青交(少年团)的孩子们与马友友及青年音乐家同台,为广州市民奉上专业且真诚的“广青交之声”,其演奏得到了马友友的充分肯定。

1月17日晚上,马友友还出席了广州青年交响乐团首届少年基础班第二学期汇报演出,并与学琴仅8个月的孩子们合作演奏了《街头音乐》。

大师拉“小手”,可以说是音乐周期间最动人的瞬间之一。事实上,马友友在刚刚抵达广州就已经向工作人员询问关于广青交“少年基础班”的发展情况。完成和少年班的“首演”之后,他再次对少年班表示赞赏:“我真的非常喜欢这些小朋友的演奏,他们是我们的未来,他们接受的演奏训练也是音乐教育应有的模样。孩子们真的很幸福,能有广州交响乐团作为坚实的后盾为这个了不起的项目提供支持。我觉得这非常用心,也很让我感动。”

除了和广青交、少交、少年班三者的邂逅之外,马友友还在音乐周期间接受广东高校学生代表对他的专访,畅谈他在欧洲瑞法边界大型强子对撞机地下隧道演奏巴赫的体验;和热爱音乐的外语学生探讨就业问题;探索巴赫音乐中关于希望的描述等等。平等、多元的文化沟通,在音乐周的每一个角落发生。

报道来源:
南方日报 记者徐子茗 摄影 李细华 姚志豪
二O二O年一月二十日
https://static.nfapp.southcn.com/content/202001/19/c3003503.html?colID=null&appversion=6200&firstColID=12722

粵國際青年音樂周閉幕

QQ图片20200129230026

粵國際青年音樂周閉幕
“二○二○(第四屆)廣東國際青年音樂周”,前晚在廣州星海音樂廳落下帷幕。由藝術總監馬友友、音樂周導師團與音樂總監麥克爾 · 斯特恩領銜音樂周YMCG交響樂團的所有青年音樂家一起,為觀眾呈現出一場別開生面的“馬拉松”閉幕音樂會。
這場音樂會從傍晚六點開始演出,節目單上一共有廿一首曲目,包括開頭和結尾由音樂周音樂總監麥克爾 · 斯特恩執棒音樂周YMCG交響樂團演出巴赫的《賦格的藝術》(四個選段)和《管弦樂組曲第三號》,全部六首《勃蘭登堡協奏曲》,十一組絲路青年樂坊組合的全新創作。馬友友親自演奏了兩首巴赫作品,他還與羽管鍵琴演奏家艾維 · 施泰因一起臨時加演一首巴赫《G大調奏鳴曲》。整場音樂會沒有中間休息,一直演到將近晚上十時才結束。
巴赫的音樂主題貫穿了本屆音樂周所有的訓練及演出,包括開閉幕式曲目、室內樂訓練、絲路青年樂坊等。其中絲路青年樂坊的即興音樂訓練更是嘗試以巴赫曾借用、援引的巴洛克年代盛行於歐洲宮廷、民間的舞蹈音樂作為訓練的主題,從廿一世紀的即興創作中探討十八世紀巴洛克年代音樂創作的精神與方式。
馬友友攜本屆廣東國際青年音樂周交響樂團成員、廣州青年交響樂團(少年團)亮相廣州六大文旅地標,將巴赫雋永經典的《無伴奏大提琴組曲》、《勃蘭登堡協奏曲》(片段)和廣東音樂“五架頭”、全新改編的經典作品等音樂共冶一爐。

报道来源:
澳门日报 池晓东
二O二O年一月二十日
http://www.macaodaily.com/html/2020-01/20/content_1410410.htm?from=singlemessage&isappinstalled=0

第4届广东国际青年音乐周闭幕,你在广州街头偶遇马友友了吗?

QQ图片20200129221443

1月18日,历时9天的“2020(第四届)广东国际青音乐周”顺利闭幕。艺术总监马友友、音乐周导师团与音乐总监麦克尔·斯特恩领衔的音乐周YMCG交响乐团的所有青年音乐家一起,在星海音乐厅的舞台为观众们呈现出一场别开生面的“马拉松”音乐会。

【巴赫主题贯穿全场】
闭幕式音乐会从傍晚6点开始演出,节目单上一共有21首曲目。整场音乐会没有中间休息,一直演到将晚上10点多才结束。巴赫是2020广东国际青年音乐周的主题,作曲家的最后作品之一《赋格的艺术》、乐队作品的《勃兰登堡协奏曲》以及《第三管弦乐组曲》被搬上了闭幕式“马拉松”音乐会的舞台。
回顾音乐周九天的活动,巴赫的音乐与精神无处不在。音乐周艺术总监马友友认为,巴赫音乐蕴含真理、信任、服务——即文化的核心价值:“文化帮助我们互相沟通,彼此理解,从而构建信任。文化是一种给予,是一种服务,这种服务最终的目的就是为了帮助他人。”巴赫的音乐主题也贯穿了本届音乐周所有的训练及演出,包括开闭幕式曲目、室内乐训练、丝路青年乐坊等。

【马友友走上粤剧戏台】
马友友携2020广东国际青年音乐周交响乐团成员、广州青年交响乐团(少年团)亮相广州六大文旅地标,将巴赫的《无伴奏大提琴组曲》、《勃兰登堡协奏曲》(片段)和广东音乐“五架头”、全新改编的经典作品等音乐共冶一炉,可谓本届音乐周的大亮点之一。

音乐家们到访的六大地标分别是二沙岛钻石公园、执信中学校园、广州塔450观景平台、沙面中心大街、永庆坊、粤剧艺术博物馆。在执信中学的榕树下,马友友、余隆和莘莘学子畅谈音乐之道。余隆说:“我们演奏音乐时,不要顾虑太多,要享受,要乐在其中。”在游人如鲫的广州塔450观景平台,青年音乐家的《第四勃兰登堡协奏曲》(片段)、广州青年交响乐团(少年团)的《步步高》为云端的广州带来了冬日的暖流。有来自山东的游客表示:“在这里邂逅马友友,缘分!”

在粤剧博物馆水上舞台,青年音乐家们在平日用于“唱、念、做、打”的戏台演奏起巴赫的《第五勃兰登堡协奏曲》,而与之相匹配的则是广东民族乐团“五架头”演奏的《雨打芭蕉》和《步步高》,压轴出场的马友友以巴赫的第一、第六无伴奏大提琴组曲为演出画上圆满的句号。在粤剧艺术博物馆“打卡”的大学生小李表示:“真没想到能在这么古老的街区邂逅巴赫,邂逅马友友!巴赫与民乐的碰撞太让我惊喜!”

报道来源:
羊城晚报 艾修煜
二O二O年一月十九日
https://open.weixin.qq.com/connect/oauth2/authorize?appid=wxcf3bc3610c65b950&redirect_uri=https%3A%2F%2Fycpai.ycwb.com%2Famucsite%2Fpad%2Findex.html%3Ffrom%3Dsinglemessage%26isappinstalled%3D0%23%2Fdetail%2F618729&response_type=code&scope=snsapi_userinfo&state=STATE#wechat_redirec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