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友友亲自上阵 演奏《鳟鱼五重奏》

YMCG-2018-A-0010

2018广东国际青年音乐周开幕

新快报讯 记者徐绍娜报道 由广东省文化厅主办、广州交响乐团和星海音乐厅共同承办的2018(第二届)广东国际青年音乐周于昨日(1月11日)正式开幕。音乐周集合了具有不同教育背景、生活经历、来自四大洲的青年音乐家组成新一届“广东国际青年音乐周(YMCG)交响乐团”,他们将在广州交响乐团、星海音乐厅以及多功能“篷房音乐厅”,进行一次为期九天的从东方到西方、从古典到现代、从“有谱”到“没谱”的艺术探索之旅。

昨晚的开幕式音乐会,身为艺术总监的马友友亲自上阵,和其他四位导师一起演绎舒伯特的《鳟鱼五重奏》。“西方‘语言’如何讲好中国故事?中国文化又如何增加国际传播力?”音乐周开幕音乐会试图回答这个问题。广交、广州青年交响乐团小号重奏组带来埃里克·伊瓦森的《喧耀音乐会》,首届音乐周交响乐团成员也登台亮相演绎一曲安德鲁·诺曼的《GT赛车》,带来一股传承意味。音乐导师还合作演绎了《F小调弦乐四重奏》,本曲又称“庄严四重奏”,是贝多芬所写的最短的单乐章,虽然简洁却大放异彩,也是他唯一一件本人赋名的作品。

丝路乐队成员、琵琶演奏家吴蛮还和广交合作演出《琵琶与弦乐协奏曲》,将琵琶与弦乐巧妙融合,给予观众前所未有的音乐震撼。

“音乐周”因主张让青年音乐人才寻找音乐中的创造性和自我展示而受到国际广泛关注和赞誉。据介绍,2018 YMCG交响乐团共吸收了62名来自亚、欧、美、澳四大洲的青年音乐家,他们的年纪均在35岁以下,有些并非职业乐团乐手,但很有灵感和创意。最终,思维和艺术碰撞的火花将在闭幕当日的“马拉松音乐会”上集中呈现。

冬日暖阳,让我们来一场音乐“大冒险”吧!

YMCG-2018-A-0011

由广东省文化厅主办、广州交响乐团和星海音乐厅共同承办、越秀区委宣传部支持、大众汽车集团(中国)作为创始合作伙伴的2018(第二届)广东国际青年音乐周(以下简称“音乐周”)于1月11日正式开幕。

尽管近日广州气温骤降,但在接下来的九天里,在二沙岛上搭建的音乐周地标建筑——“篷房音乐厅”内,来自世界各地的青年音乐家将和音乐导师团们一起上演一场场音乐“大冒险”,为冬日的广州带去音乐的“火种”。

2018音乐周集合了具有不同教育背景、生活经历、来自四大洲的青年音乐家组成新一届“广东国际青年音乐周(YMCG)交响乐团”。他们将在拥有目前国内最完善和先进场地设施的广州交响乐团和拥有国内最佳自然混响音效之一的星海音乐厅,以及在广交大楼户外草坪临时搭建的多功能“篷房音乐厅”,进行一次从东方到西方、从古典到现代、从“有谱”到“没谱”的艺术探索之旅。除了开幕式和闭幕式音乐会,他们还有机会与在汽车工业一线工作的青年员工进行面对面的文化和音乐交流活动,分享“文化互通·共建互信”的音乐理念。

除了大众汽车集团(中国)的赞助支持外,2018音乐周还得到了广东省广州交响乐团艺术发展基金会的支持,实现了更大层面上的文化惠民,市民只需100元便可以看艺术大师马友友的演出,开幕式音乐会惠民票开售当天便售罄了正面座位。不仅如此,音乐会期间将举行室内乐大师课77堂,丝路工作坊80堂,交响乐排练和各类活动近20次,密度和规模远超首届。在星海音乐厅和二沙岛“篷房音乐厅”,还将有两场以惠民票价发售的公开音乐会及数场免费活动向市民开放。

琵琶与弦乐巧妙融合:音乐“中国画”展现文化互通

时至今日,西方“语言”如何讲好中国故事?中国文化又如何增加国际传播力?音乐周开幕音乐会就在试图回答这个问题。通过东方与西方兼备,经典与新作交织的曲目设计,充分体现了带着中国文化和中国形象走向国际舞台的用意。

广州交响乐团、广州青年交响乐团小号重奏组将为市民带来埃里克·伊瓦森的《喧耀音乐会》,2017(首届)广东国际青年音乐周交响乐团成员也将登台亮相演绎一曲安德鲁·诺曼《GT赛车》,颇有传承意味。2017年适逢德国作曲家贝多芬逝世190周年,作为音乐周的导师们,自然也会将目光放到这位伟大的作曲家身上。在开幕式音乐会上,音乐导师们将合作演绎《F小调弦乐四重奏》。本曲又称“庄严四重奏”,是贝多芬所写的最短的单乐章,虽然简洁却大放异彩,也是他唯一一件本人赋名的作品。贝多芬在题词中把作品献给一位热爱音乐的公务员好友,这意味着在音乐也是一种社交活动。

身为艺术总监的马友友也将亲自上阵,和其他四位导师一起演绎舒伯特的《鳟鱼五重奏》。合奏的五个人演奏个性鲜明,乐器的音质与音色都极为漂亮,无论是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或低音提琴都有很高的声音密度。马友友也希望,通过与不同文化背景的青年音乐人一起创造新的音乐,向世界传达出了广东乃至中国音乐人乐于沟通、交流以及音乐背后的多元文化讯息。

除了西方经典交响乐作品外,丝路乐队成员、琵琶演奏家吴蛮和音乐周承办方之一广州交响乐团合作的《琵琶与弦乐协奏曲》极受关注。作为马友友创办的“丝绸之路乐团”重要创始成员,吴蛮曾七次获得格莱美“最佳演奏”和“最佳世界音乐专辑”提名,是国际乐坛上中国音乐的使者与琵琶音乐的代言人,也是跨界音乐与跨文化交流的标志性人物。

吴蛮在开幕音乐会上的表演将琵琶与弦乐巧妙融合,给予了观众前所未有的音乐震撼。《琵琶与弦乐协奏曲》是美国作曲家卢·哈里森专门为吴蛮而创作,作品充满了作曲家对年轻时在旧金山华埠格兰特大街上看中国戏曲的美好回忆。哈里森曾于1997年至2003年间游历了中国、韩国和印度尼西亚,吸收各国的典型乐风,最终成为美国最兼收并蓄的作曲家。现场,吴蛮的演奏颠覆性地将琵琶与西方交响乐相融合,犹如一幅用音乐绘制的韵味悠长的“中国画”,充分展现了琵琶的古典之美,而这种“文化互通”的乐曲风格,无形中也体现了广东国际青年音乐周的理念。

音乐和生活无缝连接:线上线下皆可与音乐周互动

开幕音乐会以门德尔松的《芬格尔山洞》序曲收尾,尽管这篇曲目被贴上序曲的标签,但因为它本质上是一篇独立的诗曲,它本身并不是告知“节目”的完结,相反,它的上演也正式为未来九天的“2018广东国际青年音乐周”探索之旅拉开序幕。

作为广东最新推出的一个国际性高端艺术品牌活动,“音乐周”因主张让青年音乐人才寻找音乐中的创造性和自我展示,而受到国际广泛关注和赞誉。2018 YMCG交响乐团共吸收了62名来自亚、欧、美、澳四大洲的青年音乐家,除了华裔还有部分非华裔音乐家,充分体现了乐团成员的多样性。不同国家和族裔的青年音乐家加入YMCG交响乐团,也更契合广东国际青年音乐周秉持的“文化互通 共建互信”发展理念。他们的年纪均在35岁以下,有些虽并非职业乐团乐手,但绝对不会缺少灵感和创意。在接下来的日子,他们将在包括马友友在内的十多位世界顶级导师的引导下,更多地围绕音乐进行思考和探索。最终,思维和艺术碰撞的火花将在闭幕当日的“马拉松音乐会”上得以集中呈现。

2018年的导师团队较去年阵容也更加强大,除了在开幕音乐会上亮相的马友友和吴蛮外,著名指挥家迈克尔·斯特恩、丝绸之路乐团核心成员及美国顶级交响乐团首席音乐家服务芝加哥交响乐团超过二十年的单簧管演奏家叶强,多次荣获格莱美音乐奖的低音大提琴明星埃德加·迈尔,朱莉亚音乐学院和柯蒂斯音乐学院中提琴教授黄心芸,范德堡大学贝莱尔音乐学院弦乐系主任科妮莉亚·赫德,小提琴家帕梅拉·弗兰克、五藤舞央及汉内克·卡斯尔和钢琴教授安娜·波隆斯基等都在此次的导师团之列。值得一提的是,在首届音乐周时广受好评的打击乐演奏家约瑟夫·格拉姆利、大提琴家麦克·布洛克和哈佛大学讲师蒂娜·布莱思也将回归。

这十五位国际一流音乐家将在九天内带领2018 YMCG交响乐团的青年音乐家们开展近200场各种规模、各类组合的工作坊、排练及讲座活动。和去年一样,除了在星海音乐厅举行的音乐会外,在广交大楼户外草坪上还有一座临时搭建的兼具多功能的“篷房音乐厅”。这个特别搭建的“篷房音乐厅”,除白天兼具YMCG交响乐团成员活动中心、媒体中心等功能,晚间将化身非常规表演场所,还将安排数场由艺术总监马友友策划的“乐聚·畅谈”音乐活动,其中的两场将向市民开放。

出生在巴黎、后移民美国,身上流着中国的人血液和文化,这种跨越地域和种族的生活经历,让马友友经常思考:“自己是谁?文化归属何方?家对自己的意义是什么?”对于音乐与青年、文化与社会、融合与创新这些议题,马友友都有自己独到的理解。首场对市民开放的“乐聚·畅谈”活动将在本周五晚上(12日)在篷房音乐厅举行,现场马友友及导师们将和市民聊些什么样的有趣话题,我们拭目以待。

当下,古典音乐越来越市民化、大众化、生活化,这是广州独特城市气质浸润的结果,也是广交作为职业乐团近年来诸多贴近市民举措和尝试的初衷。进入2018年,广州交响乐团也将和广州主流文化媒体合作共建新媒体传播平台,除了现场参与“乐聚·畅谈”活动,今年市民还能在线了解大师班、畅谈等现场动态、领略国际一流导师风采,与导师和青年艺术家亲密互动,还能借助媒体平台跟随马友友等艺术家走入佛山基层车间、马拉松音乐会台前幕后一起“玩”音乐,真正实现音乐与生活的无缝连接通过广州交响乐团和南方报业集团合作共建的新媒体平台(具体信息随后请关注“广州交响乐团”公众号和南方+新闻客户端发布)。

粵國際青年音樂周今開幕

YMCG-2018-A-0010

【澳門日報消息】由廣東省文化廳主辦、廣州交響樂團和星海音樂廳共同承辦、越秀區委宣傳部支持、大眾汽車集團(中國)作為創始合作夥伴的2018(第二屆)廣東國際青年音樂周,今天在廣州開幕。未來九天裡,在二沙島上搭建的音樂周地標建築——“篷房音樂廳”內,來自世界各地的青年音樂家將和音樂導師團們一起上演一場場音樂“大冒險”,為冬日羊城帶來音樂“火種”。

2018音樂周集合了具有不同教育背景、生活經歷、來自四大洲的青年音樂家組成新一屆“廣東國際青年音樂周(YMCG)交響樂團”。他們將進行從東方到西方、從古典到現代、從“有譜”到“沒譜”的藝術探索之旅。除了開幕式和閉幕式音樂會,他們還將與在汽車工業一線工作的青年員工進行面對面的文化和音樂交流活動,分享“文化互通·共建互信”的音樂理念。

音樂周期間將舉行室內樂大師課七十七堂,絲路工作坊八十堂,交響樂排練和各類活動近二十次,密度和規模遠超首屆。在星海音樂廳和“篷房音樂廳”,還將有兩場以惠民票價發售的公開音樂會及數場免費活動向公眾開放。

2018广东国际青年音乐周聚焦贝多芬

YMCG-2018-A-0010

国际在线消息(记者 陈惠婷):由广东省文化厅主办、广州交响乐团和星海音乐厅共同承办的2018(第二届)广东国际青年音乐周于今天(11日)在广州开幕。包括马友友在内的15位国际一流音乐家,将在九天内带领62名来自世界各国的青年音乐家开展近200场各种规模、各类组合的工作坊、排练及讲座活动,探讨音乐家在新时代的使命和责任。

广东国际青年音乐周艺术总监马友友(右二)与青年音乐家共同演奏贝多芬第三交响曲。

  广东国际青年音乐周艺术总监马友友表示,音乐周不单是孕育富有创意而思想灵活的音乐家,更重要的是启发他们主动思考音乐的必要性和如何成为一名艺术家。音乐周此次的焦点将围绕贝多芬的音乐,运用研究、演奏、排练、即兴表演等方式,熟悉贝多芬的音乐语言及创作心理,熟练演绎贝多芬及其他作曲家的经典作品,揭开古典音乐持久不衰的谜团。

2018广东国际青年音乐周导师团阵容强大,不乏格莱美奖获得者,音乐院校教授和作曲家。

  2018音乐周与去年一样,在户外草坪临时搭建多功能“篷房音乐厅”,进行一次从东方到西方、从古典到现代、从“有谱”到“没谱”的艺术探索之旅。除了开幕式和闭幕式音乐会,艺术家们还有机会与在汽车工业一线工作的青年员工进行面对面的文化和音乐交流活动,并将有两场以惠民票价发售的公开音乐会和数场免费活动与市民交流。

2018广东国际青年音乐周开幕 马友友亲自上阵

YMCG-2018-A-0010

网易娱乐1月11日报道 2018(第二届)广东国际青年音乐周(以下简称“音乐周”)于1月11日正式开幕。

2018音乐周集合了具有不同教育背景、生活经历、来自四大洲的青年音乐家组成新一届“广东国际青年音乐周(YMCG)交响乐团”。他们将在拥有目前国内最完善和先进场地设施的广州交响乐团和拥有国内最佳自然混响音效之一的星海音乐厅,以及在广交大楼户外草坪临时搭建的多功能“篷房音乐厅”,进行一次从东方到西方、从古典到现代、从“有谱”到“没谱”的艺术探索之旅。

琵琶与弦乐巧妙融合:音乐“中国画”展现文化互通

时至今日,西方“语言”如何讲好中国故事?中国文化又如何增加国际传播力?音乐周开幕音乐会就在试图回答这个问题。通过东方与西方兼备,经典与新作交织的曲目设计,充分体现了带着中国文化和中国形象走向国际舞台的用意。

广州交响乐团、广州青年交响乐团小号重奏组将为市民带来埃里克·伊瓦森的《喧耀音乐会》,2017(首届)广东国际青年音乐周交响乐团成员也将登台亮相演绎一曲安德鲁·诺曼《GT赛车》,颇有传承意味。2017年适逢德国作曲家贝多芬逝世190周年,作为音乐周的导师们,自然也会将目光放到这位伟大的作曲家身上。在开幕式音乐会上,音乐导师们将合作演绎《F小调弦乐四重奏》。本曲又称“庄严四重奏”,是贝多芬所写的最短的单乐章,虽然简洁却大放异彩,也是他唯一一件本人赋名的作品。贝多芬在题词中把作品献给一位热爱音乐的公务员好友,这意味着在音乐也是一种社交活动。

身为艺术总监的马友友也将亲自上阵,和其他四位导师一起演绎舒伯特的《鳟鱼五重奏》。合奏的五个人演奏个性鲜明,乐器的音质与音色都极为漂亮,无论是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或低音提琴都有很高的声音密度。马友友也希望,通过与不同文化背景的青年音乐人一起创造新的音乐,向世界传达出了广东乃至中国音乐人乐于沟通、交流以及音乐背后的多元文化讯息。

除了西方经典交响乐作品外,丝路乐队成员、琵琶演奏家吴蛮和音乐周承办方之一广州交响乐团合作的《琵琶与弦乐协奏曲》极受关注。作为马友友创办的“丝绸之路乐团”重要创始成员,吴蛮曾七次获得格莱美“最佳演奏”和“最佳世界音乐专辑”提名,是国际乐坛上中国音乐的使者与琵琶音乐的代言人,也是跨界音乐与跨文化交流的标志性人物。

吴蛮在开幕音乐会上的表演将琵琶与弦乐巧妙融合,给予了观众前所未有的音乐震撼。《琵琶与弦乐协奏曲》是美国作曲家卢·哈里森专门为吴蛮而创作,作品充满了作曲家对年轻时在旧金山华埠格兰特大街上看中国戏曲的美好回忆。哈里森曾于1997年至2003年间游历了中国、韩国和印度尼西亚,吸收各国的典型乐风,最终成为美国最兼收并蓄的作曲家。现场,吴蛮的演奏颠覆性地将琵琶与西方交响乐相融合,犹如一幅用音乐绘制的韵味悠长的“中国画”,充分展现了琵琶的古典之美,而这种“文化互通”的乐曲风格,无形中也体现了广东国际青年音乐周的理念。

音乐和生活无缝连接:线上线下皆可与音乐周互动

开幕音乐会以门德尔松的《芬格尔山洞》序曲收尾,尽管这篇曲目被贴上序曲的标签,但因为它本质上是一篇独立的诗曲,它本身并不是告知“节目”的完结,相反,它的上演也正式为未来九天的“2018广东国际青年音乐周”探索之旅拉开序幕。

作为广东最新推出的一个国际性高端艺术品牌活动,“音乐周”因主张让青年音乐人才寻找音乐中的创造性和自我展示,而受到国际广泛关注和赞誉。2018 YMCG交响乐团共吸收了62名来自亚、欧、美、澳四大洲的青年音乐家,除了华裔还有部分非华裔音乐家,充分体现了乐团成员的多样性。不同国家和族裔的青年音乐家加入YMCG交响乐团,也更契合广东国际青年音乐周秉持的“文化互通共建互信”发展理念。他们的年纪均在35岁以下,有些虽并非职业乐团乐手,但绝对不会缺少灵感和创意。在接下来的日子,他们将在包括马友友在内的十多位世界顶级导师的引导下,更多地围绕音乐进行思考和探索。最终,思维和艺术碰撞的火花将在闭幕当日的“马拉松音乐会”上得以集中呈现。

2018年的导师团队较去年阵容也更加强大,除了在开幕音乐会上亮相的马友友和吴蛮外,著名指挥家迈克尔·斯特恩、丝绸之路乐团核心成员及美国顶级交响乐团首席音乐家服务芝加哥交响乐团超过二十年的单簧管演奏家叶强,多次荣获格莱美音乐奖的低音大提琴明星埃德加·迈尔,朱莉亚音乐学院和柯蒂斯音乐学院中提琴教授黄心芸,范德堡大学贝莱尔音乐学院弦乐系主任科妮莉亚·赫德,小提琴家帕梅拉·弗兰克、五藤舞央及汉内克·卡斯尔和钢琴教授安娜·波隆斯基等都在此次的导师团之列。值得一提的是,在首届音乐周时广受好评的打击乐演奏家约瑟夫·格拉姆利、大提琴家麦克·布洛克和哈佛大学讲师蒂娜·布莱思也将回归。

这十五位国际一流音乐家将在九天内带领2018 YMCG交响乐团的青年音乐家们开展近200场各种规模、各类组合的工作坊、排练及讲座活动。和去年一样,除了在星海音乐厅举行的音乐会外,在广交大楼户外草坪上还有一座临时搭建的兼具多功能的“篷房音乐厅”。这个特别搭建的“篷房音乐厅”,除白天兼具YMCG交响乐团成员活动中心、媒体中心等功能,晚间将化身非常规表演场所,还将安排数场由艺术总监马友友策划的“乐聚·畅谈”音乐活动,其中的两场将向市民开放。

出生在巴黎、后移民美国,身上流着中国的人血液和文化,这种跨越地域和种族的生活经历,让马友友经常思考:“自己是谁?文化归属何方?家对自己的意义是什么?”对于音乐与青年、文化与社会、融合与创新这些议题,马友友都有自己独到的理解。首场对市民开放的“乐聚·畅谈”活动将在本周五晚上(12日)在篷房音乐厅举行,现场马友友及导师们将和市民畅谈自己的内心世界。

朱静 本文来源:网易娱乐专稿

第二届广东国际青年音乐周开幕在即,马友友将率青年音乐家挑战“音乐马拉松”

Music + Dialogue

由广东省文化厅主办、广州交响乐团和星海音乐厅共同承办的第二届广东国际青年音乐周,将于1月11日至19日在广州举办。音乐周艺术总监马友友将坐镇广州两周,由他领衔的导师团队和青年音乐家组成的新一届“广东国际青年音乐周(YMCG)交响乐团”,将进行一次从东方到西方、从古典到现代、从“有谱”到“没谱”的艺术探索之旅。第二届YMCG交响乐团将继续由美国著名指挥家迈克尔·斯特恩担任音乐总监及指挥。

本届YMCG交响乐团,由来自亚、欧、美、澳四大洲的62名青年音乐家组成,他们将在15位国际一流音乐家的带领下“以乐会友”,在9天内展开各种工作坊、排练、音乐讲座和大师班,活动数量多达200场。

相较第一届,本届音乐周的导师团队成员背景更加多元、丰富,除了马友友和迈克尔·斯特恩,还包括多位丝绸之路乐团核心成员及美国顶级交响乐团首席音乐家,比如单簧管演奏家叶强、低音大提琴明星埃德加·迈尔、中提琴教授黄心芸、小提琴家帕梅拉·弗兰克、琵琶演奏家吴蛮等。广州交响乐团团长陈擎表示,“我们甚至邀请了教物理放松的音乐家,因为很多演奏其实是违反人体生理规律的,小提琴的拉琴手势就很扭曲,郎朗之前也因为手部受伤取消了多场音乐会,所以我们将有这方面的专家教大家如何进行身体放松,治疗职业病。”

在1月11日晚的音乐周开幕式音乐会上,艺术总监马友友将亲自上阵演出,开幕音乐会的票价为惠民价100元。最令人期待的是1月19日闭幕日的“马拉松音乐会”,届时青年音乐家们将从下午2时演出至晚上9时,演出形式包括传统的室内乐演奏、即兴音乐演奏以及演奏贝多芬《英雄交响曲》等等。陈擎表示,这场音乐马拉松非常特别,“既有谱(乐谱),也没谱,非常令人期待。”

广东国际青年音乐周,这一独创青年音乐项目引发了全球关注。音乐周期间,来自海内外不同地区的青年音乐家学习吸收国内外先进开放的文化思维和艺术养分。同时,这些新鲜而极富朝气的音符也将为广州这片土地增添更多关于音乐与人生、文化与社会、传承与发展、融合与创新的因子,向世界展示活力广州的风采。

文:广州参考·广州日报记者 张素芹
广州参考·广州日报编辑 曾俊

马友友为什么愿意在广州待两周?

由广东省文化厅主办、广州交响乐团和星海音乐厅承办的2017广东国际青年音乐周已于1月7日开幕。音乐周由著名指挥家、广东国际青年音乐周艺委会主席、广州交响乐团音乐总监余隆成功邀得享誉世界的音乐大师马友友任艺术总监。此前,马友友从未在任何机构或文化项目中担任过艺术总监一职,这也让广东国际青年音乐周在筹备过程中就备受国内外业界关注。此番,马友友为何选择在广州坐镇广东国际青年音乐周?

事实上,剧场建设有口碑,观众培养见成效——广州近年的文化积淀,已经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文化盛事、名家名团。新年伊始,马友友在广州坐镇广东国际青年音乐周后,今年,名家名团陆续有来,比如柏林爱乐、维也纳爱乐两大天团将于今年秋天首度驾临华南地区……

策划:苏蕾 文/广州日报记者张素芹

文化盛事:新年伊始,马友友就坐镇广东国际青年音乐周

1月7日至15日的广东国际青年音乐周期间,马友友领衔的导师团队,包括大提琴家麦克·布洛克,双簧管演奏家王亮,单簧管演奏家、作曲家金南·阿泽姆,打击乐演奏家约瑟夫·格拉姆利,教育学家、哈佛大学导师蒂娜·布莱思,扬琴演奏家、作曲家钱睿隆,笙、唢呐演奏家吴彤等人,将对由35岁以下青年音乐家组成的YMCG交响乐团传道、授业、解惑。这支80人的乐团专为广东国际青年音乐周而设,是一个富有朝气、以乐会友、充满文化碰撞和交流的“乐友大家庭”。音乐周期间,马友友从早上9时开始,每天大半以上时间都和各地年轻人待在一起,与他们对话、交流并现场指导。

音乐周导师团队每位成员各自擅长的乐器和领域不同。在此次的乐团排练、创意工作坊以及乐聚·畅谈等活动中,他们敢于打破传统、乐于跨界融合。更重要的是,导师们的创造能力惊人。

音乐周期间,YMCG交响乐团音乐总监及指挥迈克尔·斯特恩都将带领全部学员练习古典、浪漫、印象、现代乐派的曲目,导师们全程参与,甚至亲自加入乐团进行演奏。

音乐周进行的第二天,艺术总监马友友就拿着自己那把著名的大卫杜夫大提琴悄悄进入大提琴声部,坐在最后,与乐手共用一个谱台……

即兴演奏是整个音乐周最为吸引人、最有趣的部分。YMCG交响乐团团员被分成两大组,由迈克·布洛克带领大家学习即兴演奏,精彩有趣的课程让学员和导师们碰撞出很多灵感的火花,他们彻底抛开了乐谱,充分发挥想象力,互相吹口哨、跺脚、打响指甚至拍胸脯……即兴演奏的成果会在1月13日、14日的“明天”音乐会中体现。

1月8日至12日,连续5晚的“乐聚·畅谈”音乐活动尤其受到市民和乐迷们的欢迎,每晚的“篷房音乐厅”都被奇思妙想和头脑风暴充盈。探讨的话题包括“压力”“即兴”以及“寻找和分享音乐理念”等。

11日晚的话题是“21世纪,音乐家和艺术家能做些什么事情”,来自波士顿的作曲家、小提琴家刘茂珍就分享了她在波士顿街头做的“Sun Bar”项目,“波士顿的冬天很长、很冷,很多人都宅在家里。这个项目从公交车站开始,让人们听听音乐、喝杯热咖啡、谈谈天,什么让你更温暖呢?”音乐周音乐总监、指挥迈克尔·斯特恩则表示:“音乐是一种让人带来同理心的方式,音乐能激发灵感,让我们行动,对世界做出改变。”

昨晚,最后一场“乐聚”活动在中山大学怀士堂举行,探讨了“传统和创新”的话题。

此外,广东国际青年音乐周最盛大的一场音乐会,将于1月15日晚举行, YMCG管弦乐团将集体亮相星海音乐厅舞台。音乐会将由迈克尔·斯特恩执棒,为观众带来风格跨度极大的曲目,包括贝多芬的第八交响曲、德沃夏克的大提琴协奏曲(2、3乐章)以及斯特拉文斯基的代表作《火鸟》。马友友将在音乐会中担任大提琴独奏,为观众呈现德沃夏克大提琴协奏曲的两个乐章!此后,YMCG乐团将到其他地区进行巡演。

重磅陆续有来:柏林爱乐、维也纳爱乐两大天团首度来到华南地区

马友友这样的顶级大师坐镇广州两周,这是极其罕见的现象。事实上,今年广州文化艺术的天空,还有很多的“空前”。

今年秋天,创立于19世纪末的柏林爱乐乐团与创立于1842年的维也纳爱乐乐团将先后莅临广州,这也是这两个交响乐殿堂中的顶级名团首度驾临中国华南地区。两支最重量级的交响乐团先后献演,必将成为广州近年来最亮眼的文化艺术盛事。

柏林爱乐乐团此次巡演,将由现任首席指挥西蒙·拉特尔爵士执棒,钢琴家郎朗也将加盟演出。而维也纳爱乐乐团的演出则由新一代指挥大师安德里斯·尼尔森斯指挥。需要特别指出的是,这两位指挥大师,都来自英国伯明翰市立交响乐团。在2016年的最后两天,这个世纪名团把其首次中国巡演的首站放在了广州大剧院。

今年11月12~18日将是广州大剧院重磅推出的德国音乐周系列,除了有柏林爱乐乐团,还将有两场德国重量级歌唱家的音乐会——被誉为“21世纪的帕瓦罗蒂” 的德国的歌剧男神乔纳斯·考夫曼和德国国宝级、当今世界顶级花腔女高音黛安娜·达姆娆都将首次来到中国。

将于今年9月到访广州的《阿依达》是意大利作曲家朱赛佩·威尔第创作于1870年的一部歌剧作品(四幕歌剧)。《阿依达》有多个版本,也曾来过中国演出。广州大剧院将重金打造的这个版本,采用佛朗哥·泽菲雷里导演、首演于意大利斯卡拉歌剧院的版本,该版本布景宏大,按比例复原狮身人面像、尼罗河、庄严的古埃及神庙,以期通过视觉带领观众领略古埃及文明的博大与深邃。

佛朗哥·泽菲雷里是意大利著名的电影及歌剧导演,成名作即为改编自莎士比亚悲剧《罗密欧与茱丽叶》的《殉情记》,这位导演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打造了各类豪华歌剧,其合作过的歌唱家数不胜数:包括女高音卡拉斯、男高音多明戈等。据悉,这个版本在斯卡拉歌剧院首演时引发轰动,而这个经典版本也是首次来到中国。

积淀深厚:观众培养与剧场建设升级,名家名团广州有“知音”

10年之前,广州文化市场概念模糊,国外的名家、名团来中国演出,首选地一般都是北京、上海、香港、台北这些城市。但是,近五六年来,很多名家、名团来中国巡演一般会安排三站——北上广,分别代表华北、华东、华南的区域核心,广州成了名家名团必经的一站。之所以会有这种变化,与广州的文化积淀不无关系。

广州的剧场建设成果斐然,广州大剧院、星海音乐厅、友谊剧院、广东演艺中心大剧院……在广州,适合演出各类艺术作品的剧场实在太多。

而艺术机构对观众的培养也不遗余力。广州大剧院经常有导聆、演后谈、工作坊,吸引艺术爱好者前去参加,去年秋天,韩国小提琴大师郑京和在广州大剧院演出,演出前一天和广州乐迷进行交流,现场的热烈气氛让人难忘。星海音乐厅的散票销售能力非常强,形式多样的互动活动也培养了很多观众,尤其是,星海音乐厅经常有高端演出的文化惠民活动,更是在乐迷中交口称赞,有来自外地的大学生就表示“因为有星海音乐厅,所以觉得在广州上大学特别幸福”。而广州交响乐团,更是一直致力于培养广州的古典乐迷市场,“花50元去听一场GSO”已经成为年轻人“装有钱人”的一种方式。

古典音乐对声效要求极高,对环境的干扰尤其敏感,对观演礼仪要求非常严格。而国际大师们在广州能遇到好的剧场,好的观众,这种经验也会在他们的朋友圈中传播,因此名家、名团纷至沓来。

到访广州的名家名团对广州赞赏有加。1月1日,在广州大剧院新年音乐会结束后,英国伯明翰市立交响乐团团长和指挥瓦西里·辛奈斯基表示:“广州的观众年龄层次分布很广,观众接受度也很高,非常open。聆听过程中认真且专注,场内气氛很好,在乐段关键地带的精神集中度很高,使得独奏家的发挥也很棒。剧院环境非常棒,字幕出现的时间很准确。广州人民很热心友好,在旅途中遇到很多人都乐于帮助我们。”广州的剧院和广州的观众让更多的艺术家和艺术院团认识了广州。

《剧院魅影》前年在广州连演40场成为“现象级事件”,《剧院魅影》“千场之王”布拉德·里特尔对广州的观众同样赞誉有加:“广州人特别友好,这里能让我们保持开放的思维。”小提琴演奏家盛中国也说:“我一直非常喜欢广州观众。他们很容易接受美好的事物,当你表演得很好的时候,他们会给予强烈的反响。他们的掌声发自内心,而且都很文明。我经常在广州演出,乐章间乱鼓掌的情况我从来没有遇到过。广州观众听音乐会的文明程度是和国际接轨的。”

专访

马友友:音乐的意义就是服务

音乐周期间,马友友从早到晚都待在二沙岛,非常忙碌和辛苦。昨天下午,马友友在授课的间隙,接受了本报记者的采访。虽然忙碌,但他依然神采飞扬、谦和友善。他说,我们能控制的东西太少,但我们可以控制自己的态度,而态度是我们解决很多问题的前提。

在内心找到灯光驱逐害怕

广州日报:您是继2010年、2012年后第三次来广州。几度来广州,您对广州的印象如何?

马友友:广州是一个包容、开放、有远见的城市,我非常喜欢广州。这里的天气好、人好、吃的也好。这里有悠久的历史,处在江、海之间的广州,人们的生活丰富、思维活跃。余隆在广州交响乐团做音乐总监,这个乐团很棒,人也很热情。一开始筹划这个音乐周,我们就决定要在广州做。

广州日报:是什么原因,让您决定做这个音乐周的艺术总监?而且在广州一待就是两周。

马友友:和年轻学生在一起,激发我产生很多新的想法,好像重新开始喜欢音乐了。

这次音乐周,虽然很复杂很辛苦,但大家都很有热情,希望能找到做音乐的原因、音乐对社会的贡献,音乐作为艺术、文化,有什么意义。每天晚上的畅谈,讲服务的精神、创造的精神,找到方法,让人们在内心里找到灯光,把害怕的感觉驱逐出去。

广州日报:作为前辈,您最希望青年音乐家从音乐周学到什么?您对青年有何建议?

马友友:希望大家建立自信心,认清楚自己是谁,尽量用自己的能力、天赋、技巧做出好的音乐,让自己得到发展,同时放眼周围的人和社会,用音乐来帮助别人取得发展。面临复杂的生活和工作,我们要找到好的应对的方式。

年轻人的创造精神需要平台

广州日报:在教导青年的时候,您为何强调“与人为善”?这一点,在青年音乐家进阶的道路上,有什么特别的意义?

马友友:与人为善肯定比不与人为善好。这个世界已经很复杂,我们能控制的东西很少,我们只能控制自己的态度。年轻人跟年长的人也要有好的态度,与人为善是一种基本的美德。61岁的我想看到年轻人能通过这些课程,学会敞开心扉与人沟通,在保持积极、开放心态的同时,勇敢接受挑战。

广州日报:前晚的“乐聚·畅谈”中,您提到音乐的意义就是服务,那么,音乐是为了满足谁的需求?

马友友:一个来自新疆的大提琴家跟我说:“我几个月之前在养老院,看到一个病重老人快要过世了,我站在他床前给他唱歌,他流泪了,我也流泪了。”他问我:“这是一种服务吗?”我说:“这当然是!”我们鼓励大家做这样的事情,为他人服务体现自己的价值。我希望青年人都能去认真思考音乐艺术到底是为了满足谁的需求,而想明白了这一点,将使他们受益终生。

广州日报:您对音乐周目前活动的进展是否满意?

马友友:我是跟着余隆走,他说往这边走好,我就往这边走。余隆很有远见,他想做一件好事,大家就一起创造,每天都有进步。年轻人的创造精神需要找到一个平台。有些时候,他们的想法不敢讲出来,我们要帮助他们勇敢地去讲。

报道来源:广州日报
http://gzdaily.dayoo.com/html/2017-01/13/content_25_1.htm

马友友:不能缺少了爱和激情

信息时报讯 (记者 谢奕娟)

为期9天的2017广东国际青年音乐周(YMCG)已经过去了一半,对于普通观众来说,除了音乐会,能够从这件音乐盛事中获得的福利,要数1月8日-12日每晚举行的“乐聚·畅谈”活动了。从“即兴演奏”,到“21世纪的音乐家要具备什么素养”,观众不仅能够与音乐家们融入到沙龙式的讨论,更能不时收获马友友等音乐大师即场演奏的意外惊喜。其中,1月11日晚上举行的“乐聚·畅谈”,马友友分享个人对“成功”理解的一席话,更让成员和观众都深受启发。

谈素养:透过爱的驱动全身心使用大脑

1月11日晚,二沙岛广交大楼旁的户外棚屋,马友友用斯特拉文斯基的一段《火鸟》组曲,为当晚的“乐聚·畅谈”拉开了序幕。《火鸟》组曲是斯特拉文斯基创作于1911年的名作,担任“乐聚·畅谈”主持人的指挥家迈克尔·斯特恩说,1911年,也是他的父亲、已故著名小提琴家艾萨克·斯特恩诞生的年份,在那个时代,还有很多的音乐家也在巴黎生活着,并用他们的创作和演奏,反映着他们在那个时代的所思所感。“作为身处21世纪的音乐家,我们应该要怎么面对这个时代呢?”迈克尔抛出了沙龙的话题。

马友友接过话题,他掏出iphone手机坦言,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想让信息转化为知识是非常难的过程,一定要有非常深度的思考,但如果你拥有了同情心和爱,将会有很大的帮助,当你有了激情,有了爱,通过爱的驱动,就能全身心地使用你的大脑。“很多人说我是一个成功的人,成功是什么?如果你充满了好奇心,充满了热情,你已经没有空间接受任何否定你想法的信息,也就是说,因为全身心的投入,你不会觉得好像没有办法去做这件事情。成功就是你可以耗尽你所有的热情、激情去完成所有事情。”

21世纪的音乐家需要具备什么素养?马友友觉得不能缺少了爱和激情,而另一位导师、小提琴家兼作曲家刘茂珍则透过自己的亲身实践说出了答案。从小在加州长大的刘茂珍两年前去了波士顿生活,那里的冬天很冷很漫长,令她倍感孤单和难捱,“我有了一个想法——给大家创造一个冬天可以在一起的地方”。于是,她联合了10位艺术家朋友,将公共汽车站变成了“sunbar”,为等车的人提供热饮,为他们演奏音乐,并和大家互动交流,“什么让你感觉跟你邻居距离更近?”“什么曲目可以让你感觉更温暖?”刘茂珍说,作为一位音乐家,她爱音乐,也希望能向大家传递音乐的可能性。

谈即兴:与观众一起用呼吸创造音乐

而在1月10日举行的“乐聚·畅谈”,则将话题聚焦在“即兴”。刘茂珍说,现在的古典音乐培训很缺乏即兴创作,“这有点像我们评价一个孩子,不能说只会读书才是好,而是有很多评价的方式可以选择。”

现场,导师们组成了一个小重奏,向观众和YMCG成员们展示了即兴演奏的魅力。 “现在,我想要和现场的你们一起运用我们的身体、姿势来即兴创作。”随着刘茂珍引导的呼吸和“二脑”体验(不需提前思考),一百多位观众一起发出了令自己舒服的声音,“啊”“嗷”“额”各种迥异的声音此起彼伏,大家乐得哈哈大笑。

带领大家进入冥想状态的导师钱睿隆,则让观众们体验了一把集体的“即兴”,随着呼吸的节奏,呼气时所有人发出自己的一个音,在第二次呼气时,发出前面听到的别人发出的音,如此循环,观众们在放松的状态下“创造”了崭新的音乐体验。在这个环节的尾声,一位YMCG交响乐团的小号手奏响了一段极具冥想性的即兴旋律,伴随着观众们的即兴呼吸“和音”,大家都过了一把作曲瘾。原来即兴,并不像大家想象的那么难,还充满乐趣。
报道来源:信息时报
http://epaper.xxsb.com/showNews/2017-01-13/357751.html?from=singlemessage&isappinstalled=0

又见马友友

记者:许晓蕾

最近,著名大提琴演奏家马友友来2017广东国际青年音乐周了,1月15日还将在星海音乐厅有一场迈克尔·斯特恩与马友友音乐会。这绝对是开年最重磅的一场音乐会。近年来专注于丝绸之路演出的马友友,鲜少在国内有演出,已经有5年没在广州的演出市场出现,要在广州听马友友的音乐会可是比等4年一度的奥运会还难。

难得的是本届音乐周的闭幕式音乐会———迈克尔·斯特恩与马友友音乐会上,他将与YM CG管弦乐团合作,带来德沃夏克《B小调大提琴协奏曲》(第二、三乐章)。

在华人世界,马友友与谭盾一样是个传奇式人物。他曾为电影《卧虎藏龙》演奏主题曲,这首新古典提琴曲获得了奥斯卡最佳音乐奖。他的音乐还得到美国总统奥巴马赞赏,曾在其就职典礼演出。2011年2月15日,美国总统奥巴马将2010年度总统自由勋章颁发给了包括马友友在内的15名人士。同年马友友获得美国肯尼迪中心“终身成就奖”。

此外,广东国际青年音乐周还有两场13日和14日在星海音乐厅的“明天”音乐会值得关注,虽然没有马友友的演出,但有马友友指导的学生Y M C G管弦乐团演出。YM CG管弦乐团是从全国600名报名乐手中最终挑选出来的80名乐手组成。特地介绍这两场音乐会是因为票价实在是便宜,才35元,35元听场交响乐只是一个盒饭钱啊。

报道来源:南方都市报
http://epaper.oeeee.com/epaper/G/html/2017-01/09/content_209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