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飞扬的旋律激荡珠江二沙岛

PP6A4750

藝旅散記 諶強 报道:

广州交响乐团音乐总监余隆昨晚又一次带领他麾下的这支优秀乐团登上星海音乐厅的舞台时,广东国际青年音乐周第三次奏响了她热情激荡的青春乐章--音乐周艺术委员会主席余隆与音乐周艺术总监马友友两位大师,在音乐会开始前联袂登台,向热情的观众致意,宣告这一年一度的国际音乐盛典正式拉开帷幕,音乐周将在为期九天、旋律激荡的盛会中,带领来自四大洲的青年音乐家和广州的爱乐者,在“从勃拉姆斯和西贝柳斯到无限惊喜”的音乐旅途中,体验青春和生命的美,感受创造和迎接新世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向往与激情,从广州二沙岛又一次走向文化互通、共建互信的美好明天。
广州交响乐团音乐总监余隆昨晚又一次带领他麾下的这支优秀乐团登上星海音乐厅的舞台时,广东国际青年音乐周第三次奏响了她热情激荡的青春乐章--音乐周艺术委员会主席余隆与音乐周艺术总监马友友两位大师,在音乐会开始前联袂登台,向热情的观众致意,宣告这一年一度的国际音乐盛典正式拉开帷幕,音乐周将在为期九天、旋律激荡的盛会中,带领来自四大洲的青年音乐家和广州的爱乐者,在“从勃拉姆斯和西贝柳斯到无限惊喜”的音乐旅途中,体验青春和生命的美,感受创造和迎接新世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向往与激情,从广州二沙岛又一次走向文化互通、共建互信的美好明天。
昨晚,音乐周艺术委员会主席余隆首次执棒音乐周开幕音乐会,音乐周期间,音乐周艺术总监马友友也将首次举办大师班,这都生动地说明音乐周迈上了更高的台阶。音乐会上,广州交响乐团演奏了陈其钢管弦乐组曲《五行》、拉赫玛尼诺夫《第一钢琴协奏曲》和德沃夏克《第九(新世界)交响曲》,中国青年钢琴家张昊晨担任独奏。《五行》以现代配器的精美手法,用中国文化中金木水火土五行的元素,探讨生命的起源;拉赫玛尼诺夫《第一钢琴协奏曲》创作于他十八岁时,昨晚演奏的版本是他1917年的修订版,相隔四分之一世纪的岁月回眸,作品中既有青春的涌动,也有历练的洞察;德沃夏克的不朽名作《第九(新世界)交响曲》更是作曲家生命圆熟之时拥抱新的世纪、新的时代的音乐宣言。三首作品仿佛书写着“生命的简史”,其多元音乐文化的相融、青春的隐喻、新旧世界的更迭与反思等,十分契合广东国际音乐周的主旨。音乐会结束时,余隆捧着鲜花走到乐队大提琴声部的最后一排,将鲜花送给了靠里面的大提琴家,观众们惊喜地发现,是马友友!--广州交响乐团演绎过许多次的德沃夏克《第九交响曲》有了一个新的“马友友版”。
由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主办、广州交响乐团和星海音乐厅共同承办、中共广州市越秀区委宣传部支持、大众汽车集团(中国)作为创始合作伙伴的本届音乐周,共有七十二名青年音乐家入选,其中来自粤港澳大湾区、特别是香港的青年音乐家占比最高,其中不乏当地专业音乐院团或相关艺术领域的骨干,十分契合本届音乐周秉承的大湾区概念。我国出台粤港澳大湾区规划,整合大湾区内优质文化资源,互联互通,体现核心城市中心作用的时代要求,也是广东国际青年音乐周的使命和今后发展的方向。音乐家如何秉承开放包容、共建共享的合作精神,讲好大湾区故事,在与世界对话中传递中国声音,是本届广东国际青年音乐周的侧重点。本届音乐周还特别策划了一个项目,邀请粤港澳大湾区内高校的青年教师全程参与,期盼将音乐周的核心理念最生动有效地传播给大湾区内的青年学子。
音乐周的其他青年音乐家则分别来自美国、法国、新加坡、匈牙利、乌兹别克斯坦、英国、德国、捷克等十三个国家和地区的二十多个城市。青年音乐家们将与导师团队一起,在为期九天的音乐周期间,增进了解,用音乐架起心灵沟通的桥梁。马友友在写给参加第三届广东国际青年音乐周的青年艺术家们的热情邀请信中说:在短短几年中,这个项目已成为我每年度最期待的亮点之一。与我的朋友余隆与迈克尔·斯特恩一起,我构想的广东国际青年音乐周是一次为期十天的探索旅程——让大家有机会演奏有趣并且有挑战性的音乐作品、跟一流老师以及彼此相互学习、丰富每一个人的音乐与艺术体验。通过这些作品——还有大家参与的室内乐组、丝路乐队与交响乐团——我们再次发掘音乐最核心的学问:个人的、亲昵的独特音乐表现能够提升觉知,让我们可以体现自己,同时了解他人。
本届广东国际青年音乐周,马友友将亲自领衔两个对公众开放的大师班,令青年音乐家和广州爱乐者尤为关注和期待。马友友不仅是享誉全球的音乐家,也是跨越东西文化藩篱、贯通古今音乐传统的文化使者,从第一届音乐周至今,他所坚持的寻根而不守成、创新而不忘本的艺术和文化理念,从未动摇,这种超越种族与文化隔阂的精神高度,也正是广东国际青年音乐周在世界文化艺术之林占有一席之地的精神砥柱。两场大师班的主题分别为“关于音乐问题解决的引言”和“内容、交流与接纳”,前者以不同的音乐作品为媒,马友友和导师团队将深入关注独立演奏的个体如何融合于排练和演出,由此引发对个性与共性、执着与宽容的思考;后者通过勃拉姆斯《小提琴与大提琴二重协奏曲》的片段现场演绎,以及与参与者的沟通,马友友和音乐周导师将尝试深入到演奏者和聆听者的内心世界,检视在深层次的信息沟通与交流中,给予和接纳的关联,从而引申出关于文化中的“我”与“他”的二元世界的深层思考。
昨天,音乐周开幕音乐会之前,在二沙岛广州交响乐团大楼前的草坪上搭建的篷房音乐厅和广州交响乐团排练厅里,来自各国的青年音乐家已与导师团队一起开始了他们的全新音乐和人生体验。在马友友和导师们的引导下,刚刚结识的青年音乐家们互相讲述自己的音乐人生往事,并在聆听旋律激荡的乐曲时,仔细阅读乐曲总谱而不仅仅是自己要演奏的那一行分谱,随着导师即兴演奏的音乐主题,各声部的青年音乐家也用自己的理解即兴演奏再现和延伸了这一主题,当不断的重复和变化之后,各个声部的诠释终于在壮阔的交响合鸣中,完成了即兴创作中的主题升华。青年音乐家们已从音乐周的第一课中感受得到了全新的音乐体验,在此后的音乐周期间,青年音乐家们将每日在篷房音乐厅和广州交响乐团各个排练室,进行乐队训练、室内乐训练和丝路青年音乐工坊等三个音乐周主要项目的排练与学习。
其中,乐队训练这一环节均指向闭幕音乐会演出的德国作曲家勃拉姆斯的《小提琴与大提琴二重协奏曲》、芬兰作曲家西贝柳斯的《第五交响曲》两首难度极高的乐队作品,对青年音乐家的团队协作精神、音乐修养、文化认知都是极高的考验。基于舒伯特、门德尔松等伟大作曲家的室内乐作品进行的室内乐训练,除了使青年音乐家们掌握必要的室内乐演奏技巧,更重要的是培养他们对话与沟通的精神,学会不同文化背景的个人如何在无国界的音乐语言中达成共识。基于马友友“丝绸之路计划”精神的丝路青年音乐工坊,是每年广东国际青年音乐周最受关注的项目之一。在“一带一路”倡议的语境下,构建不同国家、不同文化之间良性互动的沟通,音乐是最好的心灵桥梁,本届音乐周导师的音乐背景中,古典、民族、爵士、现代音乐等等兼容并蓄,其多元性较之往届更为丰富。
与音乐周艺术总监马友友一样,指挥家迈克尔·斯特恩、大提琴演奏家迈克·布洛克、打击乐演奏家约瑟夫·格拉姆利、蒂娜·布莱思都是连续三届名列导师团队;小提琴演奏家约翰尼·甘道斯曼、单簧管演奏家金南·阿泽姆、小号演奏家比尔·威廉斯、中提琴演奏家黄心芸、小提琴/二胡演奏家刘茂珍梅开二度,再次回归音乐周。中提琴演奏家尼古拉斯·科茨、小提琴演奏家可林·雅可布森、大提琴演奏家迈克尓·尼古拉斯、长笛演奏家迈克·戈登、圆号演奏家罗杰·卡扎则是初次出现在导师名单中。从导师的音乐风格看,除秉承文化跨界的一贯传统,在室内乐互动与音乐创新演绎上有更深入的探讨,包括小提琴家约翰尼·甘道斯曼在内的四位弦乐演奏家都来自美国著名的布鲁克林骑士弦乐四重奏团,他们以演奏现代风格作品和非古典音乐作品闻名,这在四重奏团体中极其罕见。
青年音乐家们将通过音乐周的学习,组成新一届音乐周交响乐团,于1月19日音乐周闭幕之际,从下午两点持续到晚上九点,在星海音乐厅举行传统的“音乐马拉松”音乐会。“音乐马拉松”的上半部分是“待定”的室内乐和即兴演奏环节,学员们将九天学习的领悟化作跃动的音符,但恰如马友友所言之“未知之数”,音乐的流动和发展皆水到渠成。晚上的音乐会则是由迈克尔·斯特恩指挥新一届广东国际青年音乐周交响乐团,联袂小提琴独奏约翰尼·甘道斯曼和大提琴独奏马友友,演绎勃拉姆斯《小提琴与大提琴二重协奏曲》和西贝柳斯《第五交响曲》。两首作品都生动展出了音乐家的内心世界、音乐梦想的艰辛和憧憬,对传统文化的执着和创新贯穿乐曲始终,对音乐周的青年音乐家来说,这两首作品是对心灵的叩问和深刻思考。正如马友友在写给参加第三届广东国际青年音乐周的青年艺术家们的热情邀请信中说:对我来说,这就是文化——还有我们扮演音乐家这个角色——重要的原因,尤其在我们当下这个充斥分裂的时代。文化让我们增进了解:无论我们从哪里来,都可以构想一个共存的、更美好的世界……

报道来源:
藝旅散記
https://mp.weixin.qq.com/s/9vBiXQu6p8c0Hwxs4-UyBA
二O一九年一月十二日

第三届广东国际青年音乐周 无限惊喜之旅1月11日启程

LLW_1326

网易新闻讯 记者朱静 报道:

一月中旬的广州二沙岛,又将迎来一年一度的国际音乐盛典——第三届广东国际青年音乐周(Youth Music Culture Guangdong,简称YMCG)。音乐周将于2019年1月11日到19日在广州二沙岛举行。由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主办、广州交响乐团和星海音乐厅共同承办、中共广州市越秀区委宣传部支持、由大众汽车集团(中国)支持的“中国艺术拓展计划”(AEP-China)项目联合制作的本届音乐周,将在为期九天、旋律激荡的盛会中,带领来自四大洲的青年音乐家和广州的爱乐者,在“从勃拉姆斯和西贝柳斯到无限惊喜”的音乐旅途中,体验青春和生命的美,感受创造和迎接新世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向往与激情,从广州二沙岛又一次走向文化互通、共建互信的美好明天。
从大湾区出发,用音乐与世界对话
被誉为“翻开中国交响乐崭新的一页”的广东国际青年音乐周,在过去的两届音乐盛会中,累计参与观众人数近10000人,视频网上点击率超过2300万次,荣居2017“中国音乐十大新闻”榜首,登上过“世界的十字路口”美国纽约时代广场的大屏幕,并受到英国《金融时报》高度评价。
步入第三年,在音乐周艺术委员会主席、广州交响乐团音乐总监余隆先生和连续第三届担任音乐周艺术总监的马友友先生的精心谋划下,音乐周继续由马友友领衔的导师团队带领,在融汇古今、跨越文化的艺术实践中,以音乐为媒,与来自四大洲的青年音乐家共同探讨个人与集体的命运关联、文化初心和创新精神的融合。新组成的广东国际青年音乐周交响乐团将用“音乐马拉松”深刻诠释文化如何孕育人格、个人如何书写历史的深刻命题。青年音乐家将在二沙岛的星海音乐厅和篷房音乐厅踏上融汇中西、连接古今的音乐旅途。
与前两届相比,音乐周艺术委员会主席、广州交响乐团音乐总监余隆将首次执棒音乐周开幕音乐会,音乐周艺术总监马友友将首次在音乐周期间举办大师班,都是本届音乐周格外令人兴奋和期待的亮点,也是音乐周迈上更高台阶的生动印证。而本届音乐周秉承的大湾区概念,正是契合我国的粤港澳大湾区规划出台,整合大湾区内优质文化资源,互联互通,体现核心城市中心作用的时代要求,这也是广东国际青年音乐周的使命和今后发展的方向。音乐家如何秉承开放包容、共建共享的合作精神,讲好大湾区故事,在与世界对话中传递中国声音,是本届广东国际青年音乐周的侧重点。
明星导师与青年力量齐聚广州
成功入选2019广东国际青年音乐周乐团的青年音乐家共有72名,来自粤港澳大湾区、特别是香港的青年音乐家占比最高,其中不乏当地专业音乐院团或相关艺术领域的骨干。其他青年音乐家则分别来自美国、法国、新加坡、匈牙利、乌兹别克斯坦、英国、德国、捷克等十三个国家和地区的二十多个城市。本届音乐周还特别策划了一个项目,将邀请粤港澳大湾区内高校的青年教师全程参与,期盼将音乐周的核心理念最生动有效地传播给大湾区内的青年学子。此外,本届音乐周的志愿者也是一大亮点,主办方共收到来自美国、澳大利亚、加拿大、西班牙、英国、中国等六个国家共二十三个城市的音乐文化爱好者的120余份申请。申请者中包括联合国工作人员、世界五百强企业的员工、美国常春藤联盟的学生等,年龄从17岁至65岁。
与音乐周艺术总监马友友一样,指挥家迈克尔·斯特恩、大提琴演奏家迈克·布洛克、打击乐演奏家约瑟夫·格拉姆利、蒂娜·布莱思都是连续三届名列导师团队;小提琴演奏家约翰尼·甘道斯曼、单簧管演奏家金南·阿泽姆、小号演奏家比尔·威廉斯、中提琴演奏家黄心芸、小提琴/二胡演奏家刘茂珍梅开二度,再次回归音乐周。中提琴演奏家尼古拉斯·科茨、小提琴演奏家可林·雅可布森、大提琴演奏家迈克尓·尼古拉斯、长笛演奏家迈克·戈登、圆号演奏家罗杰·卡扎则是初次出现在导师名单中。从导师的音乐风格看,除秉承文化跨界的一贯传统,在室内乐互动与音乐创新演绎上有更深入的探讨,包括小提琴家约翰尼·甘道斯曼在内的四位弦乐演奏家都来自美国著名的布鲁克林骑士弦乐四重奏团,他们以演奏现代风格作品和非古典音乐作品闻名,这在四重奏团体中极其罕见。
多元文化音乐交流贯穿全程。
和上两届音乐周一样,二沙岛广州交响乐团大楼前的草坪上已再次搭建起篷房音乐厅,来自各国的青年音乐家将在篷房音乐厅和广州交响乐团各个排练室,进行乐队训练、室内乐训练和丝路青年音乐工坊等三个音乐周主要项目的排练与学习,但深度与广度则较往届有所侧重。乐队训练这一环节均指向闭幕音乐会演出的德国作曲家勃拉姆斯的《小提琴与大提琴二重协奏曲》、芬兰作曲家西贝柳斯的《第五交响曲》两首难度极高的乐队作品,对青年音乐家的团队协作精神、音乐修养、文化认知都是极高的考验。
基于舒伯特、门德尔松等伟大作曲家的室内乐作品进行的室内乐训练,除了使青年音乐家们掌握必要的室内乐演奏技巧,更重要的是培养他们对话与沟通的精神,学会不同文化背景的个人如何在无国界的音乐语言中达成共识。基于马友友“丝绸之路计划”精神的丝路青年音乐工坊,是每年广东国际青年音乐周最受关注的项目之一。在“一带一路”倡议的语境下,构建不同国家、不同文化之间良性互动的沟通,音乐是最好的心灵桥梁,本届音乐周导师的音乐背景中,古典、民族、爵士、现代音乐等等兼容并蓄,其多元性较之往届更为丰富。
“友友面对面”吸引公众热切关注
本届广东国际青年音乐周,马友友将亲自领衔两个对公众开放的大师班,令青年音乐家和广州爱乐者尤为关注和期待。马友友不仅是享誉全球的音乐家,也是跨越东西文化藩篱、贯通古今音乐传统的文化使者。从首届音乐周至今,他所坚持的寻根而不守成、创新而不忘本的艺术和文化理念从未动摇。这种超越种族与文化隔阂的精神高度,也正是广东国际青年音乐周在世界文化艺术之林占有一席之地的精神砥柱。
两场大师班的主题分别为“关于音乐问题解决的引言”和“内容、交流与接纳”,前者以不同的音乐作品为媒,马友友和导师团队将深入关注独立演奏的个体如何融合于排练和演出,由此引发对个性与共性、执着与宽容的思考;后者通过勃拉姆斯《小提琴与大提琴二重协奏曲》的片段现场演绎,以及与参与者的沟通,马友友和音乐周导师将尝试深入到演奏者和聆听者的内心世界,检视在深层次的信息沟通与交流中,给予和接纳的关联,从而引申出关于文化中的“我”与“他”的二元世界的深层思考。
开闭幕式音乐会浓缩展现YMCG精神内核
开幕音乐会和闭幕音乐会,是本届广东国际青年音乐周给人启迪、引人深思的试题和答卷,而余隆首次指挥开幕式音乐会和音乐周圆满落幕之际的“音乐马拉松”,更是给人以殷切的期待和长久的回味。1月11日在星海音乐厅举行的音乐周开幕式音乐会,由余隆指挥广州交响乐团,著名青年钢琴家张昊辰担任独奏,演奏陈其钢管弦乐组曲《五行》、拉赫玛尼诺夫《第一钢琴协奏曲》和德沃夏克《第九(新世界)交响曲》。《五行》以现代配器的精美手法,用中国文化中金木水火土五行的元素,探讨生命的起源;拉赫玛尼诺夫《第一钢琴协奏曲》创作于1891年他十八岁时,是青春与成长的见证,此次音乐周演奏的版本是1917年的修订版,相隔四分之一世纪的岁月回眸,作品既有青春的涌动,也有历练的洞察;《第九(新世界)交响曲》是德沃夏克的不朽名作,乐曲不只是去国怀乡,更是作曲家生命圆熟之时拥抱新的世纪、新的时代的音乐宣言。三首作品仿佛书写着“生命的简史”,其多元音乐文化的相融、青春的隐喻、新旧世界的更迭与反思等,十分契合广东国际音乐周的主旨。
闭幕式音乐会再度以“音乐马拉松”呈现给观众,从1月19日下午两点持续到晚上九点,在星海音乐厅举行。“音乐马拉松”的上半部分是“待定”的室内乐和即兴演奏环节,学员们将九天学习的领悟化作跃动的音符,但恰如马友友所言之“未知之数”,音乐的流动和发展皆水到渠成。晚上的音乐会则是由迈克尔·斯特恩指挥新一届广东国际青年音乐周交响乐团,联袂小提琴独奏约翰尼·甘道斯曼和大提琴独奏马友友,演绎勃拉姆斯《小提琴与大提琴二重协奏曲》和西贝柳斯《第五交响曲》。两首作品都生动展了音乐家的内心世界、音乐梦想的艰辛和憧憬,对传统文化的执着和创新贯穿乐曲始终,对音乐周的青年音乐家来说,这两首作品是对心灵的叩问和深刻思考。
“中国艺术拓展计划”(AEP-China)连续第三年参与广东国际青年音乐周的联合制作。该项目由音乐周艺委会主席、广州交响乐团音乐总监余隆先生于2017年发起,旨在通过音乐互动体验活动激发中国年轻一代对于艺术的启蒙和参与。音乐周注入了马友友及其导师团队跨越文化、共创未来的音乐理念和文化精神,正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一种创新且影响深远的尝试。在他们的引领下,来自海内外不同地区的青年音乐家以乐会友,学习吸收海内外先进开放的文化思维和艺术养分,在中国改革开放前沿广东大地上举行长达九天的文化盛会,在这里迸发出的灵感火花也将激发更多关于音乐与人生、文化与社会、传承与发展、融合与创新的思考,向世界展示当今中国的生动形象,展示活力广东的迷人风采。
马友友在写给参加第三届广东国际青年音乐周的青年艺术家们的热情邀请信中说:“在短短几年中,这个项目已成为我每年度最期待的亮点之一。与我的朋友余隆与迈克尔·斯特恩一起,我构想的广东国际青年音乐周是一次为期九天的探索旅程——让大家有机会演奏有趣并且有挑战性的音乐作品、跟一流老师以及彼此相互学习、丰富每一个人的音乐与艺术体验。通过这些作品——还有大家参与的室内乐组、丝路乐队与交响乐团——我们再次发掘音乐最核心的学问:个人的、亲昵的独特音乐表现能够提升觉知,让我们可以体现自己,同时了解他人。对我来说,这就是文化——以及我们扮演音乐家这个角色——重要的原因,尤其在我们当下这个充斥分裂的时代。文化让我们增进了解:无论我们从哪里来,都可以构想一个共存的、更美好的世界。我期待在广州与你相聚!送上我最热切的祝福!”

报道来源:
网易新闻
https://c.m.163.com/news/a/E5ATOJ8G0517WK3L.html?spss=newsapp&spsw=1
二O一九年一月十二日

粵國際青年音樂周二百活動落下帷幕

YMCG-2018-A-0394

【澳門日報消息】由廣東省文化廳主辦、廣州交響樂團和星海音樂廳共同承辦的2018廣東國際青年音樂周,今天在廣州落下帷幕。

在音樂周藝術委員會主席、廣州交響樂團音樂總監、著名指揮家余隆的大力推動下,本屆音樂周邀請了多達15位享譽國際的頂尖藝術家和學者作為導師團隊成員參與其中。去年首屆音樂周藝術總監馬友友再次領銜,擔任第二屆音樂周藝術總監,帶領導師團隊與來自四大洲、擁有多元化生活和學習背景的青年音樂家們共同組成新一屆“廣東國際青年音樂周交響樂團”。合作伙伴大眾汽車集團(中國),通過與余隆聯合創辦的文化專案“中國藝術拓展計劃”(AEP-China)再次支援本屆音樂周活動。

在九天的時間裡,馬友友領銜的導師團隊和青年音樂家們一起,以貝多芬和他的音樂為主題,開展包括室內樂大師班和排練、即興表演訓練為主的絲路工作坊以及圍繞貝多芬《第三交響曲(英雄)》的交響樂團分部排練等在內的近200多場活動。不僅如此,還通過連續九晚舉行的音樂會、樂聚暢談活動、“大眾汽車集團(中國)音樂體驗之夜”、音樂體驗沙龍、公開彩排以及“馬拉松音樂會”等異彩紛呈活動的開展,讓青年音樂家和公眾更熟悉古典曲目、音樂語言與創作心理的同時,也重新思考貝多芬人生和作品的藝術價值。

2018广东国际青年音乐周闭幕—青年音乐家挑战“音乐马拉松”

2019-ymcg-so

由广东省文化厅主办、广州交响乐团和星海音乐厅共同承办的2018广东国际青年音乐周(以下简称“音乐周”)将于1月19日在广州闭幕。

在音乐周艺术委员会主席、广州交响乐团音乐总监、著名指挥家余隆先生的大力推动下,本届音乐周邀请了多达15位享誉国际的顶尖艺术家和学者作为导师团队成员参与其中。去年首届音乐周艺术总监马友友先生再次领衔,担任第二届音乐周艺术总监,带领导师团队与来自四大洲、拥有多元化生活和学习背景的青年音乐家们共同组成新一届“广东国际青年音乐周交响乐团”。在首届音乐周即成为创始合作伙伴的大众汽车集团(中国),通过与著名指挥家余隆先生联合创办的文化项目“中国艺术拓展计划”(AEP-China)再次倾力支持本届音乐周活动。

在九天的时间里,马友友领衔的导师团队和青年音乐家们一起,以贝多芬和他的音乐为主题,开展了包括室内乐大师班和排练、即兴表演训练为主的丝路工作坊以及围绕贝多芬《第三交响曲(英雄)》的交响乐团分部排练等在内的近200多场活动。不仅如此,还通过连续九晚举行的音乐会、乐聚畅谈活动、“大众汽车集团(中国)音乐体验之夜”、音乐体验沙龙、公开彩排以及“马拉松音乐会”等异彩纷呈活动的开展,在让青年音乐家和广大市民更熟悉古典曲目、音乐语言与创作心理的同时,也重新思考以贝多芬的人生和作品为代表的音乐艺术在今天的意义。

前所未有的实验

九小时三十首作品打造“音乐马拉松”

在1月19日的闭幕演出上,所有参加第二届音乐周的青年音乐家们将从下午1点半到晚上9点上演一场“马拉松音乐会”。这场“音乐马拉松”以“贝多芬到无限惊喜”为名,将向观众分享参加音乐周的国际名家和青年音乐家们在过去九天里从彼此身上学习到的所有体验。

青年音乐家们将会被分成16组演奏室内乐和11组即兴演奏组,共计演出27首作品。马友友和导师们也会参与演出一首室内乐,并和2018YMCG交响乐团一同演奏贝多芬的《英雄》交响曲,该曲将由迈克尔·斯特恩担任指挥。这意味着,算上返场的即兴演出曲目,整个“马拉松音乐会”会演出超过30首作品。

毫无疑问,这对青年音乐人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挑战,但马友友相信他们具备这样的“勇气”:“我们所做的音乐,既反映了广州的现在,也反映了广州的历史。这里不仅有繁荣的经济,更有孕育创新的生活氛围,音乐带给人勇气和希望,而这里的人和演奏家也同样是有勇气的。”他庆幸广州拥有营造音乐创造力的“安全”气氛,所以导师们和青年在这里可以进行类似于“马拉松音乐会”这样的大胆的“实验”,没有所谓“等级”,彼此相互学习。

本届YMCG乐团的青年人八成以上是新加入的成员,他们中间不仅有华裔,还不乏部分外国青年音乐家。除了十五位国际一流音乐家外,还有6位芝加哥CIVIC交响乐团的年轻音乐家参与音乐周的助教工作和演出。值得一提的是,马友友和全体弦乐导师及助教都参加了18号晚贝多芬第三交响曲的公开彩排和19号的闭幕音乐会。他们通过言传身教不断启发彼此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也让来自世界各地的青年人逐渐学会从“有谱”到“无谱”的创作,努力尝试从演奏者向艺术家的层次迈进。

在音乐周的工作坊和排练当中,贝多芬和他的音乐是主线。在最初排练贝多芬的英雄交响曲时,小提琴家帕梅拉.弗兰克提议加进乐谱中原来没有的手鼓作为“人肉节拍机”,带领整个乐团体验贝多芬音乐节奏中的巨大张力。而这种训练方式在用于首次乐团排练前,是经过在一个另类五重奏版的贝三交响曲中做了实验,才决定用于整个乐团排练时采用的方法。这个另类五重奏是由马友友的大提琴、帕梅拉·弗兰克的小提琴、黄心芸的中提琴、安娜·波隆斯基的钢琴以及打击乐演奏家约瑟夫·格拉姆利的手鼓组成的。

当他们自己在专为音乐周临时搭建的“蓬房音乐厅”中做实验性排练时,围观的青年音乐家们都能感受到整部作品虽然节奏紧凑,但几位大师在互相配合中依然维持相当的张力,而这被马友友视为“贝多芬作品很重要的精粹。”相信听过这个带手鼓的另类版本所带来的震撼,会让音乐周乐团的青年音乐家们在演奏《英雄交响曲》时会有全新的体会。

中西合璧的创作

用音乐的创造性展现文化自信

音乐周举办的目的是什么?对此,马友友相当明确地提出过:“真正有意义的沟通,个人与集体的互信,个性与合作的融通。”“文化互通”是广东国际青年音乐周的基本理念,这也是马友友的理想,在他看来,只有学会聆听、交流、妥协、融合、合作,才能达至目标一致、互利共赢,实现共同进步。

马友友说过,“演奏音乐,不要忘了来路。”只有“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才能不断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从这个意义上说,丝路乐队成员之一、琵琶演奏家吴蛮的加入,以及她和交响乐团在开幕音乐会上合作的《琵琶与弦乐协奏曲》就显得格外有意义。丝绸之路作为中国展示给世界的文化符号,其内涵便是开放、包容,本身就是交流融合、互利共赢的象征。

琵琶这件乐器最先便是沿着丝绸之路传进中国的,如今却成为西方人眼中最具代表性的中国传统乐器之一。

在佛山汽车生产车间的现场,导师汉内克·卡斯尔、五藤舞央和麦克·布洛克以贝多芬的作品向大家展示了“将经典化为己有”的过程;约瑟夫·格拉姆利和吴蛮小镲和琵琶的合作更说明了在文化交流的过程中“聆听”的重要性。最终,几位导师合作的《丝绸之路》乐章更是阐释了音乐跨时空、跨国界产生的共通意韵。

“音乐周”不单是为了获得完美音准和精准技巧,更是为了青年音乐人才寻找音乐中的创造性和自我展示,这对青年人增强文化自信和中国音乐长远发展具有深远意义。正如马友友所言,“传统,就像是一件传家宝,我们不仅要珍藏,更需要一代代地传下去。但是音乐和文物不同,它是一种无形的文化传统,需要不断发展和丰富,我们既要从心里来珍惜它,更要赋予它新的生命,而且还要让你的朋友和邻居也能认识它和欣赏它。”

全面的公益惠民

赋予音乐“更人性的表达方式”

2018音乐周不仅得到了来自于广东的政府专项经费支持,还引入了大众公司的赞助,并获得了广东省广州交响乐团艺术发展基金会的支持,密度和规模远超首届。不仅如此,有马友友等世界著名音乐大师参与演出的开、闭幕音乐会也实现了全面低票价公益惠民,比如开幕式音乐会全场位置统一票价100元,闭幕式音乐会绝大部分位置的票价为120元至180元。这样的文化惠民力度是实打实的,因此受到群众的热烈欢迎,开幕式音乐会上连平日不对外开售的合唱团席位都坐满了热情的观众,而闭幕式的马拉松音乐会虽不是常规音乐会形式,但也基本售罄。

2018音乐周的主题是贝多芬,正如指挥迈克尔·斯特恩所言,贝多芬在音乐历史上可谓“前无古人、后无前者”,不仅如此,他生活的方式、做事的方式,真正地让音乐走向了不同的边界,推到了各个无限的可能。除了音乐本身,贝多芬的人生经历和生活态度对当下人同样具有启迪。公众通过免费参与乐聚畅谈活动和公开彩排,透过“音乐与养身:健康的艺术”“主题与变奏:即兴工作坊”“心灵的翼盼:贝多芬给2018YMCG的启示”等话题也得到了触摸艺术家心灵的绝佳机会。

2018音乐周获得了导师们和年轻音乐家的高度赞扬。虽然是第一次来音乐周,但中提琴家黄心芸已经被丝路工作坊和学生们的热情打动,“做任何事,永远都是理念要先行,整个音乐周每个决定都是大家同时参与的,这真是一个大家庭。通过音乐我们可以寻找到对未来的疑问,也可以找到通往未来的桥梁。”

今年新加入YMCG乐团的香港乐手陈永业和台湾乐手王纲对广东国际青年音乐周的看法颇具代表性。在他们看来,音乐周所强调的在即兴基础上的练习和合作,对他们这样刚从音乐学院毕业的人而言是一个考验,同时,也是音乐艺术体验式教育的一个突破:“刚开始我们不知道应该怎么去做,但是这也会引发我们的反思。马友友先生第一天就在问我们,‘学音乐为了什么?未来音乐能做什么?’”通过这几天的练习、交流,他们也明白了音乐可以有很多不同的呈现方式去呈现,可以不被任何约定俗成所束缚。在音乐周期间的收获,是学会了音乐可以用不同的方法和途径去演绎,但这需要具有开放的态度及结合想象力和创造力来完成,而这也是平庸的音乐家和艺术家之间的区别。也许有一天,他们能运用在广东国际青年音乐周学到的知识和技巧,完成从普通演奏者到艺术家的跨越!

2018广东国际青年音乐周闭幕

YMCG-2018-A-0394

由广东省文化厅主办、广州交响乐团和星海音乐厅共同承办的2018广东国际青年音乐周(以下简称“音乐周”)于1月19日在广州闭幕。

在音乐周艺术委员会主席、广州交响乐团音乐总监、著名指挥家余隆先生的大力推动下,本届音乐周邀请了多达15位享誉国际的顶尖艺术家和学者作为导师团队成员参与其中。去年首届音乐周艺术总监马友友先生再次领衔,担任第二届音乐周艺术总监,带领导师团队与来自四大洲、拥有多元化生活和学习背景的青年音乐家们共同组成新一届“广东国际青年音乐周交响乐团”。在首届音乐周即成为创始合作伙伴的大众汽车集团(中国),通过与著名指挥家余隆先生联合创办的文化项目“中国艺术拓展计划”(AEP-China)再次倾力支持本届音乐周活动。

在九天的时间里,马友友领衔的导师团队和青年音乐家们一起,以贝多芬和他的音乐为主题,开展了包括室内乐大师班和排练、即兴表演训练为主的丝路工作坊以及围绕贝多芬《第三交响曲(英雄)》的交响乐团分部排练等在内的近200多场活动。不仅如此,还通过连续九晚举行的音乐会、乐聚畅谈活动、“大众汽车集团(中国)音乐体验之夜”、音乐体验沙龙、公开彩排以及“马拉松音乐会”等异彩纷呈活动的开展,在让青年音乐家和广大市民更熟悉古典曲目、音乐语言与创作心理的同时,也重新思考以贝多芬的人生和作品为代表的音乐艺术在今天的意义。

前所未有的实验——九小时三十首作品打造“音乐马拉松”

在1月19日的闭幕演出上,所有参加第二届音乐周的青年音乐家们将从下午1点半到晚上9点上演一场“马拉松音乐会”。这场“音乐马拉松”以“贝多芬到无限惊喜”为名,将向观众分享参加音乐周的国际名家和青年音乐家们在过去九天里从彼此身上学习到的所有体验。

青年音乐家们将会被分成16组演奏室内乐和11组即兴演奏组,共计演出27首作品。马友友和导师们也会参与演出一首室内乐,并和2018YMCG交响乐团一同演奏贝多芬的《英雄》交响曲,该曲将由迈克尔·斯特恩担任指挥。这意味着,算上返场的即兴演出曲目,整个“马拉松音乐会”会演出超过30首作品。

毫无疑问,这对青年音乐人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挑战,但马友友相信他们具备这样的“勇气”:“我们所做的音乐,既反映了广州的现在,也反映了广州的历史。这里不仅有繁荣的经济,更有孕育创新的生活氛围,音乐带给人勇气和希望,而这里的人和演奏家也同样是有勇气的。”他庆幸广州拥有营造音乐创造力的“安全”气氛,所以导师们和青年在这里可以进行类似于“马拉松音乐会”这样的大胆的“实验”,没有所谓“等级”,彼此相互学习。

本届YMCG乐团的青年人八成以上是新加入的成员,他们中间不仅有华裔,还不乏部分外国青年音乐家。除了十五位国际一流音乐家外,还有6位芝加哥CIVIC交响乐团的年轻音乐家参与音乐周的助教工作和演出。值得一提的是,马友友和全体弦乐导师及助教都参加了18号晚贝多芬第三交响曲的公开彩排和19号的闭幕音乐会。他们通过言传身教不断启发彼此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也让来自世界各地的青年人逐渐学会从“有谱”到“无谱”的创作,努力尝试从演奏者向艺术家的层次迈进。

在音乐周的工作坊和排练当中,贝多芬和他的音乐是主线。在最初排练贝多芬的英雄交响曲时,小提琴家帕梅拉.弗兰克提议加进乐谱中原来没有的手鼓作为“人肉节拍机”,带领整个乐团体验贝多芬音乐节奏中的巨大张力。而这种训练方式在用于首次乐团排练前,是经过在一个另类五重奏版的贝三交响曲中做了实验,才决定用于整个乐团排练时采用的方法。这个另类五重奏是由马友友的大提琴、帕梅拉·弗兰克的小提琴、黄心芸的中提琴、安娜·波隆斯基的钢琴以及打击乐演奏家约瑟夫·格拉姆利的手鼓组成的。

当他们自己在专为音乐周临时搭建的“蓬房音乐厅”中做实验性排练时,围观的青年音乐家们都能感受到整部作品虽然节奏紧凑,但几位大师在互相配合中依然维持相当的张力,而这被马友友视为“贝多芬作品很重要的精粹。”相信听过这个带手鼓的另类版本所带来的震撼,会让音乐周乐团的青年音乐家们在演奏《英雄交响曲》时会有全新的体会。

中西合璧的创作 ——用音乐的创造性展现文化自信

音乐周举办的目的是什么?对此,马友友相当明确地提出过:“真正有意义的沟通,个人与集体的互信,个性与合作的融通。”“文化互通”是广东国际青年音乐周的基本理念,这也是马友友的理想,在他看来,只有学会聆听、交流、妥协、融合、合作,才能达至目标一致、互利共赢,实现共同进步。

马友友说过,“演奏音乐,不要忘了来路。”只有“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才能不断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从这个意义上说,丝路乐队成员之一、琵琶演奏家吴蛮的加入,以及她和交响乐团在开幕音乐会上合作的《琵琶与弦乐协奏曲》就显得格外有意义。丝绸之路作为中国展示给世界的文化符号,其内涵便是开放、包容,本身就是交流融合、互利共赢的象征。

琵琶这件乐器最先便是沿着丝绸之路传进中国的,如今却成为西方人眼中最具代表性的中国传统乐器之一。

在佛山汽车生产车间的现场,导师汉内克·卡斯尔、五藤舞央和麦克·布洛克以贝多芬的作品向大家展示了“将经典化为己有”的过程;约瑟夫·格拉姆利和吴蛮小镲和琵琶的合作更说明了在文化交流的过程中“聆听”的重要性。最终,几位导师合作的《丝绸之路》乐章更是阐释了音乐跨时空、跨国界产生的共通意韵。

“音乐周”不单是为了获得完美音准和精准技巧,更是为了青年音乐人才寻找音乐中的创造性和自我展示,这对青年人增强文化自信和中国音乐长远发展具有深远意义。正如马友友所言,“传统,就像是一件传家宝,我们不仅要珍藏,更需要一代代地传下去。但是音乐和文物不同,它是一种无形的文化传统,需要不断发展和丰富,我们既要从心里来珍惜它,更要赋予它新的生命,而且还要让你的朋友和邻居也能认识它和欣赏它。”

全面的公益惠民——赋予音乐“更人性的表达方式”

2018音乐周不仅得到了来自于广东的政府专项经费支持,还引入了大众公司的赞助,并获得了广东省广州交响乐团艺术发展基金会的支持,密度和规模远超首届。不仅如此,有马友友等世界著名音乐大师参与演出的开、闭幕音乐会也实现了全面低票价公益惠民,比如开幕式音乐会全场位置统一票价100元,闭幕式音乐会绝大部分位置的票价为120元至180元。这样的文化惠民力度是实打实的,因此受到群众的热烈欢迎,开幕式音乐会上连平日不对外开售的合唱团席位都坐满了热情的观众,而闭幕式的马拉松音乐会虽不是常规音乐会形式,但也基本售罄。

2018音乐周的主题是贝多芬,正如指挥迈克尔·斯特恩所言,贝多芬在音乐历史上可谓“前无古人、后无前者”,不仅如此,他生活的方式、做事的方式,真正地让音乐走向了不同的边界,推到了各个无限的可能。除了音乐本身,贝多芬的人生经历和生活态度对当下人同样具有启迪。公众通过免费参与乐聚畅谈活动和公开彩排,透过“音乐与养身:健康的艺术”“主题与变奏:即兴工作坊”“心灵的翼盼:贝多芬给2018YMCG的启示”等话题也得到了触摸艺术家心灵的绝佳机会。

2018音乐周获得了导师们和年轻音乐家的高度赞扬。虽然是第一次来音乐周,但中提琴家黄心芸已经被丝路工作坊和学生们的热情打动,“做任何事,永远都是理念要先行,整个音乐周每个决定都是大家同时参与的,这真是一个大家庭。通过音乐我们可以寻找到对未来的疑问,也可以找到通往未来的桥梁。”

今年新加入YMCG乐团的香港乐手陈永业和台湾乐手王纲对广东国际青年音乐周的看法颇具代表性。在他们看来,音乐周所强调的在即兴基础上的练习和合作,对他们这样刚从音乐学院毕业的人而言是一个考验,同时,也是音乐艺术体验式教育的一个突破:“刚开始我们不知道应该怎么去做,但是这也会引发我们的反思。马友友先生第一天就在问我们,‘学音乐为了什么?未来音乐能做什么?’”通过这几天的练习、交流,他们也明白了音乐可以有很多不同的呈现方式去呈现,可以不被任何约定俗成所束缚。在音乐周期间的收获,是学会了音乐可以用不同的方法和途径去演绎,但这需要具有开放的态度及结合想象力和创造力来完成,而这也是平庸的音乐家和艺术家之间的区别。也许有一天,他们能运用在广东国际青年音乐周学到的知识和技巧,完成从普通演奏者到艺术家的跨越!

马友友携60多位青年音乐家 上演“音乐马拉松”

YMCG-2018-A-0429

新快报讯 记者徐绍娜报道 “音乐的沟通需要耳朵,也需要想象力。”为期九天的2018广东国际青年音乐周落下帷幕,艺术总监马友友19日在广州星海音乐厅举行的闭幕式上跟前来聆听的观众分享他对音乐的理解。当天下午1点半到晚上9点,参加音乐周研习的60余位青年音乐家上演了一场“马拉松音乐会”。音乐会以“贝多芬到无限惊喜”为名,演奏超过30首作品,既有“有谱”的室内乐演奏,也有“无谱”的即兴演奏,还有贝多芬的《英雄》交响曲,为音乐爱好者献上一场饕餮盛宴。

这场“音乐马拉松”以“贝多芬到无限惊喜”为名,向观众分享参加音乐周的国际名家和青年音乐家们在过去9天里学习到的所有体验。青年音乐家们被分成16组演奏室内乐和11组即兴演奏组,马友友和导师们也参与演出一首室内乐,并和2018 YMCG交响乐团一同演奏贝多芬的《英雄》交响曲,该曲由迈克尔·斯特恩担任指挥。此外,当晚由导师团15位音乐名家指导下的丝路工作坊的演出也是令人耳目一新,青年音乐家们将熟悉的东方元素、流行元素加入编曲即兴创作。比如,“贝多芬来到中国”的情景音乐表演、苏格兰舞曲与《西游记》乐曲拼接、中国传统旋律老六板的全新演绎等,让音乐会充满创意与活力,博得现场雷动的掌声。

在音乐周的工作坊和排练当中也有很多令人惊喜的瞬间。在最初排练贝多芬的《英雄》交响曲时,小提琴家帕梅拉·弗兰克提议加进乐谱中原来没有的手鼓作为“人肉节拍机”,带领整个乐团体验贝多芬音乐节奏中的巨大张力。而这种训练方式在用于首次乐团排练前,是经过在一个另类五重奏版的贝三交响曲中做了实验,才决定用于整个乐团排练时采用的方法。这个另类五重奏是由马友友的大提琴、帕梅拉·弗兰克的小提琴、黄心芸的中提琴、安娜·波隆斯基的钢琴以及打击乐演奏家约瑟夫·格拉姆利的手鼓组成的。当他们在专为音乐周临时搭建的“蓬房音乐厅”中做实验性排练时,围观的青年音乐家们都能感受到整部作品虽然节奏紧凑,但几位大师在互相配合中依然维持相当的张力,这被马友友视为“贝多芬作品很重要的精粹”。音乐周举办的目的是什么?马友友说:“真正有意义的沟通,个人与集体的互信,个性与合作的融通。”“文化互通”是广东国际青年音乐周的基本理念,也是马友友的理想,在他看来,只有学会聆听、交流、妥协、融合、合作,才能达至目标一致,实现共同进步。

演奏音乐,不要忘记来路

YMCG-2018-A-0419

文 | 孟绮

由广东省文化厅主办、广州交响乐团和星海音乐厅共同承办的2018广东国际青年音乐周(以下简称“音乐周”)于1月19日在广州星海音乐厅闭幕。继去年首届广东国际青年音乐周创建、翻开中国交响音乐历史新篇章后,本届音乐周在9个旋律激荡、青春飞扬的日子里,又一次书写了令人赞叹的交响音乐传奇。

老师也在收获

马友友再次担任第二届音乐周艺术总监,带领由15位享誉国际的顶尖艺术家和学者组成导师团队,与来自四大洲、拥有多元化生活和学习背景的青年音乐家们共同组成新一届“广东国际青年音乐周交响乐团”。

在9天的时间里,音乐周艺术委员会主席余隆和艺术总监马友友,带领导师团队和青年音乐家们一起,以贝多芬和他的音乐为主题,开展了包括室内乐大师班和排练、即兴表演训练为主的丝路工作坊以及围绕贝多芬《第三交响曲“英雄”》的交响乐团分部排练等在内的近200多场活动。连续9晚举行的音乐会、乐聚畅谈活动、“大众汽车集团(中国)音乐体验之夜”、音乐体验沙龙、公开彩排以及“马拉松音乐会”等异彩纷呈活动的开展,让青年音乐家和广大市民更熟悉古典曲目、音乐语言与创作心理的同时,也让大家重新思考以贝多芬的人生和作品为代表的音乐艺术在今天的意义。

闭幕式新闻发布会上,所有导师围坐在一起,表达了对有机会参加音乐周的荣幸以及自己的收获。中提琴家黄心芸表示:通过音乐周,我们体会到了合作的真正意义,我们在“教”也在“学”。低音提琴演奏家埃德加·迈耶坦言:在这里,我们既是老师也是学生,我们和青年人学到的东西一样丰富。

打造“音乐马拉松”

在1月19日的闭幕演出上,所有参加音乐周的青年音乐家们从下午1点半到晚上9点,上演了一场“音乐马拉松”。这场“音乐马拉松”以“贝多芬到无限惊喜”为名,生动展示了音乐周的深刻理念、新颖形式和丰硕成果。30首室内乐作品和迈克尔·斯特恩指挥广东国际青年音乐周交响乐团演出的贝多芬《第三交响曲“英雄”》,让人们在惊喜赞叹中,再次回顾了导师团队带领青年音乐家们,在广州交响乐团排练厅以及广交大楼户外草坪上为音乐周专门搭建的篷房音乐厅中度过的每一天。音乐会大轴,是由导师、大提琴家麦克·布洛克带领大家的即兴演奏。

毫无疑问,这对青年音乐人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挑战,但马友友相信他们具备这样的“勇气”:“我们所做的音乐,既反映了广州的现在,也反映了广州的历史。这里不仅有繁荣的经济,更孕育着创新的生活氛围,音乐带给人勇气和希望,而这里的人和演奏家也同样是有勇气的。”他庆幸广州拥有营造音乐创造力的“安全”气氛,所以导师和青年人在这里可以进行类似于“马拉松音乐会”这样大胆的“实验”,没有所谓“等级”,彼此相互学习。

让年轻创造未来

长达9天的音乐周,开展了包括室内乐大师班及排练、即兴表演训练为主的丝路工作坊以及围绕贝多芬《第三交响曲“英雄”》的交响乐团分声部排练等在内的近200场项目,并连续9晚举办音乐会、乐聚畅谈、读谱沙龙、音乐体验、公开彩排等内容丰富的音乐活动。

余隆和马友友带领导师团队与青年音乐家奔赴佛山大众汽车集团(中国)生产车间举行的音乐体验活动,也让远离广州市区的生产一线的工人切身感受到交响音乐的迷人魅力。青年音乐家们在导师麦克·布洛克的带领下演绎并生发同一个乐句,却异彩纷呈,渐渐汇成了乐团演奏的激扬旋律,工人们也不禁随着乐曲有节奏地鼓掌和摇摆起来。闭幕式音乐会上,主办方也再次将这些年轻的工人们请到音乐厅现场感受音乐的魅力。

一汽-大众佛山分公司员工与广东国际青年音乐周成员共同享受马友友及导师们演奏的音乐。

余隆告诉记者:“音乐家需要对社会有所了解,他们走进工厂车间,可谓与工人们相互了解。音乐是开放的,我们将其带给工厂里的工人们,这也是我们的社会责任。”

马友友说:“演奏音乐,不要忘了来路。”广东国际青年音乐周正是基于“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的理念,汇聚了来自世界各地的不同生活和学习背景的青年音乐家共同学习和交流,以期让青年音乐家获得更新的学习体验和更富意义的成长经历,并推动社会进步和文化发展。本届音乐周的青年音乐家八成以上是新加入的成员,其中不仅有许多华裔,也不乏外国青年音乐家。音乐周在邀请马友友领衔的15位国际一流音乐家组成导师团队同时,还邀请了6位芝加哥CIVIC交响乐团的年轻音乐家参与助教工作和演出。

用音乐展现文化自信

音乐周举办的目的是什么?对此,马友友明确地回答过:“真正有意义的沟通,个人与集体的互信,个性与合作的融通。”“文化互通”是广东国际青年音乐周的基本理念,这也是马友友的理想,在他看来,只有学会聆听、交流、妥协、融合、合作,才能达至目标一致、互利共赢,实现共同进步。

今年新加入YMCG乐团的香港乐手陈永业和台湾乐手王纲对广东国际青年音乐周的看法颇具代表性。在他们看来,音乐周所强调的在即兴基础上的练习和合作,对他们这样刚从音乐学院毕业的人而言是一个考验,同时,也是音乐艺术体验式教育的一个突破:“刚开始我们不知道应该怎么去做,但是这也会引发我们的反思。马友友第一天就在问我们:‘学音乐为了什么?未来音乐能做什么?’”通过这几天的练习、交流,他们明白了音乐可以有很多不同的呈现方式,可以不被任何约定俗成所束缚。在音乐周期间,他们学会了音乐可以用不同的方法和途径去演绎,但这需要开放的态度结合想象力和创造力来完成。

音乐周期间,纽约爱乐乐团、梶本音乐、东京爱乐乐团、新加坡国立大学杨秀桃音乐学院等中外知名艺术机构负责人也专程来到二沙岛,观摩聆听音乐周的沙龙活动和音乐会演出。

闭幕式后,余隆看着在篷房音乐厅狂欢的年轻人们,感慨地说:“对于年轻人,我们身上都有一份责任。我们要给他们机会,给他们空间来自由想象、展示才华,同时要信任他们,不要怕他们犯错误。”余隆坦言:“我们当年的成长也得益于前辈给机会。为未来着想,才不会后悔。”

广州交响乐团团长陈擎每天都用朋友圈记录着音乐周的点滴。“广交今年60岁了,乐团发展到一定程度,不能只考虑自己,要为行业、为交响乐事业做些事情,视野要宏观。青年音乐周引起国内外广泛的关注,这就是文化的影响力,此时此刻,我们同世界站在同一平台。”在陈擎看来,音乐周的影响力不是单一的,这恰恰体现了文化自信。

2019廣東國際青年音樂周明年一月中唱響

微信图片_20181008150318

【澳門日報消息】2019廣東國際青年音樂周組委會今天上午舉行新聞發佈會,公佈2019(第三屆)廣東國際青年音樂周,將於明年1月11日至19日,再度在珠江江畔二沙島舉行。馬友友、余隆、斯特恩還提前錄製了視頻,對新一屆音樂周進行了展望。

音樂周藝委會主席、廣州交響樂團音樂總監、著名指揮家余隆將執棒廣州交響樂團,連袂享譽國際的青年鋼琴家張昊辰,於明年1月11日在星海音樂廳為2019廣東國際青年音樂周舉行開幕式音樂會;1月19日的閉幕式音樂會則由音樂周藝術總監馬友友和由其領銜的導師們,以及音樂總監邁克爾?斯特恩執棒的YMCG交響樂團一起完成。

貫穿整個音樂周的則是樂團合作訓練、常規室內樂訓練、絲路音樂工作坊、大師班、音樂沙龍、樂聚暢談等多項針對YMCG交響樂團所有青年音樂家的內部活動及面向公眾的公開活動。

2019 YMCG交響樂團從即日起接受全球青年音樂家們的報名,可登錄www.ymcgchina.com了解報名程序。

“马拉松音乐会”?没错!周末跟马友友到二沙岛High起来

YMCG-2018-A-0394

跟着马友友来一场“马拉松音乐会”
艺术总监马友友领衔的导师团队
和YMCG交响乐团的青年音乐家们
在第二届广东国际青年音乐周
探索和排练后
如何玩转即兴演奏
迸发艺术创意

第二届广东国际青年音乐周(以下简称“音乐周”)已经于1月11日开幕。音乐周艺术总监马友友领衔的导师团队,和具有不同教育背景、生活经历、来自四大洲的青年音乐家组成的新一届“广东国际青年音乐周(YMCG)交响乐团”,将以二沙岛上的广州交响乐团驻地、星海音乐厅和临时搭建的“篷房音乐厅”为基地,进行一次从东方到西方、从古典到现代、从“有谱”到“没谱”的艺术探索之旅。

1月19日的闭幕演出上,所有参加第二届音乐周的青年音乐家们将从下午到晚上9点上演一场“马拉松音乐会”。

马拉松音乐会是什么?它提供了一个机会,以音乐会的形式,向观众分享参加2018广东国际青年音乐周的国际名家和青年音乐家们,在过去九天里从彼此身上学习到的所有体验。包括莫扎特、贝多芬等作曲家室内乐作品,和迈克尔·斯特恩指挥YMCG演奏的《英雄》交响曲,当然还有各种即兴演奏带来的无限惊喜!正如马友友所说,“我们难以预计会共同发现什么,有何种收获。”

本场音乐会分上下半场,上半场为2018年1月19日13:30至约18:00,下半场时间为19:30至约21:00。届时,YMCG的青年音乐家们在极具国际视野、充满创意及前瞻性的导师团队的带领下,通过一周的探索和排练,如何玩转即兴演奏和迸发艺术创意,使这场马拉松音乐会成为音乐周最值得期待的“悬念”。

2018广东国际青年音乐周闭幕式·马拉松音乐会(上)
演出时间:1月19日(周五) 13:30至约18:00
演出地点:星海音乐厅交响乐演奏大厅

2018广东国际青年音乐周闭幕式·马拉松音乐会(下)
演出时间:1月19日(周五)19:30至约21:00
演出地点:星海音乐厅交响乐演奏大厅

YMCG走進車間體驗音樂

YMCG-2018-A-0170

廣東國際青年音樂周(簡稱“YMCG”)藝術總監馬友友與全體導師及YMCG交響樂團的青年音樂家們,日前共同前往一汽——大眾佛山分公司,與汽車工業一線工作的青年員工們進行面對面的文化和音樂交流活動,分享“文化互通 · 共建互信”的音樂理念。

音樂周導師麥克 · 布洛克一開場就用一段藍調音樂跟大家同樂,接着的交流多以問問題的形式來進行。受其感染,兩位YMCG成員——來自香港的陳永業和來自台灣的王綱主動上台與之互動,包括馬友友和余隆等藝術大師及在場所有青年工人也跟着起立打着拍子、搖擺起了身體。

二○一八音樂周的主題是貝多芬。馬友友表示,貝多芬作為鋼琴家與作曲家,展示了藝術家可以兼顧多個範疇、維持大量創作、洞悉變化與啟發創新,這些對於今天仍然具有重要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