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友友带领“广东国际青年音乐周”导师学员走进一线车间

YMCG-2018-A-0170

1月14日下午,在广东国际音乐周创始合作伙伴大众汽车集团(中国)联合创办的“中国艺术拓展计划”(AEP-China)的邀请下,广东国际青年音乐周(简称“YMCG”)艺术总监马友友与全体导师及YMCG交响乐团的青年音乐家们,共同前往一汽-大众佛山分公司,与青年员工们进行面对面的文化和音乐交流活动,分享“文化互通·共建互信”的音乐理念,启发创造性的艺术灵感。

2017年初,由著名指挥家余隆先生发起,大众汽车集团(中国)联合上海交响乐团创办的“中国艺术拓展计划”(AEP-China)正式启动。“中国艺术拓展计划”聚焦“年轻人”、“音乐艺术”及“拓展全国”三大关注点,旨在通过长达两年的、贯穿国内各大城市的音乐项目及体验活动(AEP上海项目、广东国际青年音乐周、中国乐团艺术管理论坛),充分利用国内外顶尖艺术院团的文化艺术资源,并通过一批在世界上有着广泛影响力的艺术家,聚集和连接起全国的年轻人,激发他们对于艺术的感知和参与。

早在广东国际青年音乐周创立之时,艺术总监马友友就说过,“音乐周意味着真正有意义的沟通,个人与集体的互信,个性与合作的融通。”在与青年音乐家交流时,2018广东国际青年音乐周音乐总监、指挥迈克尔·斯特恩也一再强调,音乐周想要带给所有人的是一种在愉悦中共同探索和发现的体验。

历史上,每一位作曲家都沉浸在他们活在当下的音乐话语里,音乐对于当下那些从事非音乐专业的年轻人们究竟意味着什么?或许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答案。有句老话说,音乐是“朋友间的对话”,这一语点破了音乐的社会功能:一旦有人将曲子表演出来,音乐就完完全全成为了一种社交活动。或许,在每天面对各种高科技、从事汽车生产的“理工生”的眼里,音乐本身也是一种“高科技的创造”,是想象的源泉、创意的表达。

越是重复,越需创意

很多人会觉得生活的重复是一种无趣。其实,在“重复”中创造是一件特别好玩的事情,音乐周导师麦克·布洛克一开场就用一段蓝调音乐跟大家狠狠玩了一把。麦克现场演绎了蓝调创作的“根本性原则”:蓝调的歌词是很简单的,只要你开了个头,之后一直重复就行了。

当天的交流多以问问题的形式来进行。“你觉得蓝调怎么样?”在抛出这个问题后,麦克以演奏的方式完成了自问自答的环节,然后不断地重复两次甚至三次,这便形成了蓝调的演奏格式。“当你要表达一些很重要的内容时,可能会使用很多不同类型的句子。同理,当我们即兴表演的时候,也会遇上一个危险的情况:我们会很紧张,我们不知道要说什么,或者有时候忘记了呼吸,很紧张地一口气说很多东西。”

正如麦克·布洛克所说的,“蓝调音乐是需要技巧的,它要我们表达出自己的感受,同时找准自己的韵律和格式。”一旦明确了这一点,音乐就不会再受到局限,你可以从通过乐器找到这种节奏,同样,拍打自己的身体也能找到。

受到麦克的感染,两位YMCG成员——来自香港的陈永业和来自台湾的王纲主动上台与之互动,期间,他们得到了麦克的不断鼓励:“蓝调一般有三步:前两步是一样,第三个你即兴发挥就好了。ok,我们再试多一次,好吗?”说完,其他成员也加入到了演奏的队伍里,甚至于包括马友友和余隆等艺术大师及在场所有青年工人也跟着起立打着拍子、摇摆起了身体,有位带着吉他来的大众车厂的青年员工还在麦克的启发下即兴演奏了一小段。在短短几分钟的时间里,演奏与观赏的界限被打破了。

把“即兴”延伸到生活

过去,很多人对作曲家的印象是远离大众,然而,大家越来越发现,音乐其实是一种绝佳的社交方式。随着时代的变迁,音乐风格和音乐会礼仪在不断发生变化。音乐能用最短的时间拉近陌生人的距离,约瑟夫·格拉姆利和吴蛮的合作就说明了这一点。小镲和琵琶,两件音色都如此鲜明的乐器,如何配合甚至实现即兴合作?慢慢来,首先,是要学会聆听。

“刚刚的那段旋律一共有多少拍?”“这些拍是不断变化的,有时候我自己也不知道当时在演奏的时候是想要弹多少拍。”在这样的对话之中,格拉姆利渐渐找到了吴蛮之间的“共鸣点”。

上一届音乐周,马友友和导师们谈到“即兴”时提到,“即兴”能随时延伸到生活当中去:“大家虽然不是音乐上的即兴创作专家,却是生活的即兴创作专家。生活都不是事先安排好的,就像我们来自不同国家、地区,平常的语言交流也是一种即兴创作。”

当你花越多的时间跟其他人进行沟通、了解,你们的对话也会更加深入,演奏以及即兴当中也会更加深入,不论是在四重奏还是在其他协奏式的演奏当中都是如此。“有时候你也会跟一些你从未谋面的音乐家进行合奏,这个时候很可能会产生非常有趣的火花,所以,不要排斥它。”

马友友的伟大之处就在于他走出了古典音乐的“安全区”,以音乐为媒介探索合作的可能,这种勇气与谦卑也启发了无数音乐家。他们也希望,通过当天这样一场“即兴合作”,让更多年轻人懂得“倾听”与“合作”的意义。

赋予传统新的“当下”语境

2018音乐周的主题是贝多芬。马友友表示,贝多芬作为钢琴家与作曲家,展示了艺术家可以兼顾多个范畴、维持大量创作、洞悉变化与启发创新,这些对于今天的我们仍然具有重要的意义。不仅如此,2020年将是贝多芬诞生250周年的日子,马友友希望借此帮助青年音乐家们更熟悉古典曲目、音乐语言与创作心理,“让你面对观众的时候,可以更清晰地解说兼演绎贝多芬,让大众同样明白为什么贝多芬的音乐到了今天还是那么贴近生活。”

这种多元化的探索和尝试也恰恰是当下的青年人所需要的,在音乐周的9天里,他们组成交响乐团、室内乐组、即兴乐队,一起讨论音乐的原动力以及音乐在21世纪的意义。对此,新加入YMCG乐团的香港乐手陈永业和台湾乐手王纲看来,这种在即兴基础上的练习于合作,对他们这样刚从音乐学院毕业的人而言是一个考验,同时,也是华人青年音乐圈的一个突破:“刚开始我们不知道应该怎么去做,但是这也会引发我们的反思。马友友先生第一天就在问我们,‘学音乐为了什么?未来音乐能做什么?’通过这几天的练习,我们明白了音乐可以有很多不同的呈现方式去呈现,在这里我们能自由发挥心中所想,不被任何约定俗成所束缚,可以天马行空去尝试心中所想。或许,这也意味着我们正在从学生、从普通过的演奏者试着往艺术家的层次迈进吧。”

在广东国际青年音乐周的工作坊和排练当中,导师一直都在引导学员以贝多芬音乐的结构为框架融入自己的即兴创作,学员们也感受了无比的乐趣,“贝多芬已经给我们奠定了一个非常广阔的地基,这个时候是有我们来决定在这样的基石当中去创作怎么样的一个高楼、建筑,你的身份就像建筑师一样,任务是在音乐这个建筑里设计自己的建筑物。”

马友友与他的“丝绸之路合奏团”也在不断通过各种新的音乐元素的融入,将经典曲目化为己有,形成一个具有个人独特风格、即兴创作的作品。在佛山交流的现场,汉内克·卡斯尔、五藤舞央和麦克·布洛克先从贝多芬的作品开始,向大家展示了“将经典化为己有”的过程。

那么,音乐如何体现跨时空、跨国界和跨种族的文化传统呢?最后,所有导师一同上场,用一段《丝绸之路》中的乐章阐释了这个问题。正如马友友此前所言,“传统,就像是一件传家宝,我们不仅要珍藏,更需要一代代地传下去。但是音乐和文物不同,它是一种无形的文化传统,一种需要不断发展和丰富的传统。我们既要从心里来珍惜它,更要赋予它新的生命,而且还要让你的朋友和邻居也能认识它和欣赏它。我想,这些不同的组合融在一起,会产生一种共通的音乐意韵。”